▼
2015/12/31
2015/12/30
加冠晉祿
2015/12/26
台灣的寺廟是傳統藝術和文化薈萃之地
![]() |
| 鹿港龍山寺三川殿前的一對清代龍柱,龍頭一隻在上一隻在下,謂之「翻天覆地」 |
基督教的信仰不崇拜偶像。因為信仰的關係進了台灣的寺廟可以不拿香、不拜拜,但若是把它當成歷史或文化景點去瞭解一個地方的生活信仰,並且參觀這個地方的傳統藝術,反而可以達成我們旅行增長見聞的目的。我當然尊重基督教不崇拜偶像的信仰,但總覺得因此而錯過參觀台灣寺廟精緻的藝術非常可惜,所以我後來還是鼓勵他們一定要再進去保安宮與龍山寺看一看。
2015/12/20
2015/12/18
成都武侯祠的小小動物園
2015/12/16
成都武侯祠小石獅
相較於其他大陸一、二級城市,個人感覺四川成都的傳統建築算是保存得非常好,在其他地方特別是越沿海的城市,很多傳統建築早就被完全拆毀改建成大樓,或即時留下來,很多原來伴隨建築存在的裝飾品不是被破壞、被偷去賣掉,不然就是換上一些粗製濫造的仿品。在大陸上這樣的狀況很多,每次看到都非常心痛。
我在成都武侯祠裡看到一群非常可愛的小石獅,這些石獅其實是「拴馬樁」上的裝飾。據維基百科的介紹:『拴馬樁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傳統建築中常見的一種碑石。多用漢白玉、花崗岩、大理石或木材等石木材料製成,置於家戶、寺廟、墓陵、宮殿等莊肅建築群的正門(即南門)左右兩側,為人們滯留時拴馬方便而置。拴馬樁外形多呈豎根狀,頂部或身部多有各類各樣的民俗浮雕,頗有藝術價值。古時稍有身份的人們多使用馬騾交通,登訪家戶時需要拴住馬匹,用麻繩拴牢,以免丟失馬匹。在府內過夜者會令府中僕人遷走馬騾帶去餵養水飼。主人或客人走時再將馬匹從拴馬樁上解開拴繩,登馬離別。』
我在成都武侯祠裡看到一群非常可愛的小石獅,這些石獅其實是「拴馬樁」上的裝飾。據維基百科的介紹:『拴馬樁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傳統建築中常見的一種碑石。多用漢白玉、花崗岩、大理石或木材等石木材料製成,置於家戶、寺廟、墓陵、宮殿等莊肅建築群的正門(即南門)左右兩側,為人們滯留時拴馬方便而置。拴馬樁外形多呈豎根狀,頂部或身部多有各類各樣的民俗浮雕,頗有藝術價值。古時稍有身份的人們多使用馬騾交通,登訪家戶時需要拴住馬匹,用麻繩拴牢,以免丟失馬匹。在府內過夜者會令府中僕人遷走馬騾帶去餵養水飼。主人或客人走時再將馬匹從拴馬樁上解開拴繩,登馬離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