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2/16
「剪黏」專題-泉州篇
2018/11/25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八):大肚磺溪書院
| 磺溪書院正立面稍間與盡間的紅磚牆 |
「閩南紅磚文化」專題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一):泉州文廟及周邊民居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二):永寧干氏祖厝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三):泉州福興堂李家大院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四):泉州官橋鎮蔡氏古民居-篆書對聯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五):泉州蔡氏古民居-磚雕及其他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六):泉州蔡氏古民居-德梯厝磚雕八仙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七):各式磚砌圖案-1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七):各式磚砌圖案-2
2018/10/21
剪黏工藝欣賞(二十) -景美仙跡巖廟(淋塘剪黏)
2018/10/13
台中 大肚磺溪書院 - 書院介紹之十七(續) 屋頂裝飾
2018/09/29
台中 大肚磺溪書院 - 書院介紹之十七
2018/09/23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七):各式磚砌圖案-2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七):各式磚砌圖案-1
2018/09/16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六):泉州蔡氏古民居-德梯厝磚雕八仙
2018/09/08
景美仙跡巖福德正神廟
2018/08/25
屏東 屏東書院 - 書院介紹之十六
2018/08/12
西螺振文書院 - 書院介紹之十五
2018/08/10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五):泉州蔡氏古民居-磚雕及其他
2018/08/05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四):泉州官橋鎮蔡氏古民居-篆書對聯
![]() |
|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 標示 |
引用並綜合各個官網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的介紹:『蔡氏古民居建築群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至宣統三年(1911)興建,歷時四十多年建成了集各種建築特色為一體的閩南「小故宮」。現存較完整的宅第共16座(包含15座宅第和1座宗祠),依次前後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於東西通長200多米,南北通寬100多米,大約3公傾(40多畝)的長方形地塊中。主體建築為硬山式屋頂,雕樑畫棟,磚石浮雕,窗欞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自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蔡氏古民居一律青石牆腳、紅磚牆身,還有紅瓦頂和燕尾脊,屬於典型的閩南皇宮起大厝。』
2018/07/28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三):泉州福興堂李家大院
![]() |
| 福興堂正面的紅磚裝飾作法和泉州其他地方的方式很不一樣。 相片中團員認真的拍照,光在這個門廊就花了大夥相當長的時間。 |
[原文摘錄自 岵山福興堂:閩南傳統建築的奇葩- 壹讀 ]
| 正廳與護龍交接的水遮。這一張是特別放在這裡,和紅磚沒關係。 由這個水遮就可以體會到福興堂李院內怎樣的精雕細琢。 |
2018/07/22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二):永寧干氏祖厝
![]() |
| 這片牆的後面似乎是平台,令我聯想到鹿港的十宜樓。 |
![]() |
| 「干氏永寧 洪木公派下(祖)譜」 |
2018/07/14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一):泉州文廟及周邊民居
「閩南紅磚文化」專題
2018/07/11
員林興賢書院 - 書院介紹之十四
2018/07/01
剪黏藝術欣賞(十九) -馬來西亞檳城 韓江家廟
![]() |
| 潮州會館 韓江家廟的正門。 前面的馬路車水馬龍,等了好久都無法拍到車輛淨空的畫面。 |
![]() |
| 中廳屋脊上的剪黏裝飾,正好說明李乾朗老師所言: 『脊上的剪黏好像要溢出脊外』。 |
潮州是廣東三大民系之一(另兩個是廣府人和客家人),其建築的風格和我們習見的閩南建築有些一些差別。因為在台灣很少見到潮州建築,只有台南的三山國王廟是全臺唯一完整的潮州式建築,據介紹原廟中的一磚一木均來自潮州,屋頂全用黑色筒瓦配上綠釉瓦當滴水,灰泥白牆,就連棟樑雕刻及壁上裝飾也出自潮州師父之手,不對潮州建築的特點並不是十分瞭解,只能引用李乾朗老師所著的「古蹟入門」書上說明:『屋簷及屋面平直,屋脊的曲度亦較閩南是平緩,不過脊上的剪黏繁複華麗,好像要溢出脊外。潮州師傅善於剪黏是遠近馳名的,所以剪黏的裝飾甚於閩南。』
2018/06/25
馬來西亞檳城觀音亭-建築文物和活動
2018/06/22
剪黏藝術欣賞(十八) -馬來西亞檳城 觀音亭
2018/06/17
剪黏藝術欣賞(十七) -馬來西亞檳城 龍山堂邱公司
2018/06/16
剪黏藝術欣賞(十六) -馬來西亞檳城 文山堂邱公司
2018/06/09
剪黏藝術欣賞(十五) -馬來西亞檳城 天后宮
2018/06/03
剪黏藝術欣賞(十四) -馬來西亞檳城 觀音寺
2018/06/01
2018/05/27
剪黏藝術欣賞(十三) -馬來西亞檳城 藍屋
2018/05/14
剪黏藝術欣賞(十二) -馬來西亞檳城 大伯公廟
2018/05/05
鹿港文開書院 - 書院介紹之十三(續)建築裝飾篇
鹿港文武廟為清代最重要的公共建築,是鹿港文風鼎盛的代表象徵,文開書院的設立,更孕蘊無數儒子登科及第,讓鹿港文風享譽全臺。由於這樣的背景,一般寺廟大量使用剪粘、交趾陶、石雕、木雕等工藝的裝飾作品,在鹿港文武廟文開書院同樣精緻,但數量並不多,反而是大量的書法、繪畫才是建築裝飾的主角。由於文開書院的裝飾有其特色,因此整理成單一專輯,其中部分裝飾和前一篇有重複,請各位讀者擔待。
三川殿的龍虎堵的吉祥畫
一般寺廟三川殿的龍虎堵都會用龍和虎來裝飾,但是鹿港文武廟的文開書院三川殿的龍虎堵卻不用一般的龍和虎為主題,而改用一組集多種吉祥的寓意在其中的彩繪。
三川殿的龍虎堵的吉祥畫
一般寺廟三川殿的龍虎堵都會用龍和虎來裝飾,但是鹿港文武廟的文開書院三川殿的龍虎堵卻不用一般的龍和虎為主題,而改用一組集多種吉祥的寓意在其中的彩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