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佛寺或道觀,走進台灣的廟宇最常看到的動物可以說是非龍莫屬。在寺廟建築裡,龍幾乎無處不在,如屋頂的雙龍搶珠,雙龍護塔,廟門前的龍栓,欄干,香爐,窗櫺等都可以看得到龍的裝飾,幾乎每個角落都有龍的雕刻或圖案。因此龍可以說是傳統建築裝飾裡最重要的動物了。
然而是否真有「龍」這種動物? 其實龍是屬於神話動物,據說是神靈之精、四靈之首,可以呼風喚雨,上天下海,或甚至陸地上行走,而且變化萬千,幾乎無所不能。而龍的造形則說法不一,因為有許多不同的描述,如:
「爾雅 。翼」說龍「角似鹿,頭似蛇,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
又有龍有九似的說法:「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角似鹿,耳似象,鱗似魚,鬍似人,腹似蛇,足似鳳」;
而本省畫師在畫龍時,則是用以下的口訣來為龍造像:「一畫鹿角二蝦目,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魚鱗,七畫蛇身八火炎,九畫雞腳畫龍罷」;
儘管描述的方式不同,認為「龍」具有各種動物的特徵,為百獸的綜合體的觀念則一。中國人心目中的龍,是遠古時代那種笨重的恐龍及西洋故事所描述的惡龍所無法比擬,事實上在古代的神話裡,龍還是各種魚類,鳥類,獸類,甲殼類動物的始祖呢!
而依中國人的說法,龍的種類又有非常多種,如虬龍,蛟龍,應龍,(土)璃龍,火龍,夔龍…。等等,名稱不同,造型也有異,而這些造型都是由中國人豐富的想像力產生出來的;再加上中國人認為龍能大能小,能短能長,能細能巨,變化無窮,因此龍的造形跟著千變萬化。我們在寺廟裡可以看到那麼多各種不同造形的龍原因也就在此。以下配合各種與龍有關圖片介紹建築裡的龍,同時也順便介紹與龍有關的建築裝飾。「爾雅 。翼」說龍「角似鹿,頭似蛇,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 ;
又有龍有九似的說法:「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角似鹿,耳似象,鱗似魚,鬍似人,腹似蛇,足似鳳」;
而本省畫師在畫龍時,則是用以下的口訣來為龍造像:「一畫鹿角二蝦目,三畫狗鼻四牛嘴,五畫獅鬃六魚鱗,七畫蛇身八火炎,九畫雞腳畫龍罷」;
儘管描述的方式不同,認為「龍」具有各種動物的特徵,為百獸的綜合體的觀念則一。中國人心目中的龍,是遠古時代那種笨重的恐龍及西洋故事所描述的惡龍所無法比擬,事實上在古代的神話裡,龍還是各種魚類,鳥類,獸類,甲殼類動物的始祖呢!
![]() |
圖二:屋脊上的飛龍,就好像在空中飛行一般,這是一般在寺廟屋頂上最常見的造型。(台北萬華龍山寺) |
![]() |
圖三:雙龍搶珠的屋頂裝飾。不過此處龍的造形是[坐龍],與圖一的造形不同。 |
龍柱:龍柱為雕花柱的一種,但是在本省寺廟建築裡卻最為常見的雕花柱,幾乎是略具規模的寺廟都會有至少一對龍柱鎮守廟門。龍柱的雕刻則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有不同,早期的龍柱均以圓雕的方式製作,造形雄渾,線條 較粗獷,後期的龍柱,線條較為流暢明快,近代的龍柱,則多以透雕的方式完成,並且在龍的四周雕滿蝦兵蟹將、人物戰馬,因此最為繁複。
![]() |
圖五:淡水瑾山寺的龍柱。線條簡潔明快,最特別的是它的嘴型與眾不同。
|
![]() |
圖六:淡水福佑宮(媽祖廟)的龍柱,因造形較奇特。 |
![]() |
圖七、圖八:鹿港龍山寺五門前龍柱。一般龍柱兩邊的龍首不是在上就是在下,若一根龍首在上,另一根在下,則謂「翻天覆地」。 |
其他的龍裝飾
御路石上的雲龍:御路石為位於宮殿中軸線上之台基與地坪間的斜面石塊,因為中軸線只有皇帝可以使用,而皇帝進出均乘轎子,故此處即雕以雲龍圖案,以明示皇帝的[真龍天子]身份,以後為民間寺廟及孔廟沿用。圖十:御路石上的雲龍。 |
圖十一:欄干上的龍。背景中的龍柱是位萬華龍山寺,全省唯一的一對銅雕龍柱。
|
![]() |
圖十二:香爐雙邊的龍飾。(彰化元清觀) |
![]() |
圖十三:格扇門腰垜的龍形透飾。同樣是龍的裝飾在林安泰古厝即可看到許多不同的變化。(林安泰古厝) |
![]() |
圖十四:龍紋壁飾,造型非常特別。
|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前一篇: 傳統建築形式的 窗
關連閱讀:
林安泰古厝到處都是「龍」
龍虎堵
正在找龍的資料意外看到你的部落格,台灣廟宇真的很美很有特色,謝謝分享!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