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5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專題

 「剪黏」這項傳統工藝在台灣非常興盛,已經成為台灣寺廟裝飾中很重要的裝飾工藝。剪黏的技藝起源於華南,台灣的剪黏流派則分別自閩南及潮汕傳過來,有所謂的「南何北洪」的說法,分別指北部的洪坤福和南部的何金龍;洪坤福司出生於福建廈門鷺江,代表來自福建傳承的剪黏工藝,作品著重形勢,不拘細節;何金龍, 字翔雲,廣東汕頭人,為清末民初汕頭地區的剪黏司傅,人稱金龍司,他為台灣剪黏發展帶來潮汕「潮州嵌瓷」的風格和技藝,作品的特點則是作工精細,使用瓷片粗細的掌握恰如其分。

2019年8月我參加由陳仕賢老師策劃的【跟著堂主去旅行】潮州古建築團前往潮汕地區參訪,第一次見識到潮汕地區驚人的工藝發展,過程中驚嘆連連。由於我長期在紀錄台灣的剪黏,對於前往拜訪在台灣素有「北洪南何」之稱的的南派剪黏祖師爺何金龍大師的發源故鄉自然特別重視,因此這次潮州行我特別用更多的心力去記錄所看到的潮州嵌瓷(剪黏),在這此行看到潮州嵌瓷跨越不同年代的作品,收獲滿滿。

潮州嵌瓷的發展歷史悠久,據《廣東工藝美術史料》記載,嵌瓷的出現可追溯至明代萬曆年間,盛於清代,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潮州嵌瓷和潮汕地區的瓷業生產密切相關。最初的嵌瓷只是利用一些淘汰或廢棄了的陶瓷碎片在屋脊上或屋檐邊嵌貼上簡單的花草等圖案,圖案、色彩比較簡單。到了清末,瓷器生產作坊與工匠緊密配合,專門燒制各種色彩的低溫瓷器作為專用材料,再經剪取,鑲嵌成平貼、浮雕或立體的人物、花鳥、蟲魚等,無論是工藝品或建築裝飾,大大地豐富了嵌瓷的色彩、構圖。

我陸續整理
發表的數十篇有關潮州嵌瓷的介紹,針對所拜訪的寺廟、宗祠書寫拜訪的紀錄,讓各位朋友認識有著豐富又多元風格的潮州嵌瓷作品,並將所有和「潮州嵌瓷」介紹有關的文章匯集在這邊專題,方便各位朋友連結閱讀。

 

 14. 潮州嵌瓷工藝主題彙整

潮州嵌瓷工藝由明代末年發展至今,有些裝飾題材會成為重要的或常用的裝飾主題在不同的建築裡出現。把同一裝飾主題收集在一起欣賞是蠻不錯的一件事,也符合我一貫的想法:「老古板的古建築之旅:分門別類介紹各地的古建築與建築裝飾工藝」。這裡共挑選了五個主題來介紹,另外還有一種最常見的題材「花鳥」,由於這應該是每一位嵌瓷藝師的基本工夫,所以作品特別多,也幾乎出現在本系列大部分的文章上面,因此就沒有特別設為專題。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廿八)- 孔雀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廿九)- 屋脊小獸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三十)- 卷草裝飾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卅一)- 戲出人物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卅二)- 博古圖

 

13. 潮州開元寺

根據記載,潮州開元寺位於潮州市區開元路,原占地100畝,現存20.3畝,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元代稱開元寺為開元萬壽禪寺,明代起改稱為開元鎮國禪寺至今。開元寺經歷代修建,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風格和藝術特色。做為潮洲重要的寺廟,屋頂的裝飾當然是用當地的潮州嵌瓷工藝來製作。目前我們所看到開元寺屋頂的嵌瓷,應該都是1980年開元寺進行大規模重修實施作的作品。

開元寺的風格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大器」。由於開元寺的建築普遍高大寬闊,傳統的小品嵌瓷作法在這裡恐怕不成比例而顯現不出裝飾的效果,因此這裡的嵌瓷不僅僅是傑作,作品大小的比例恐怕也是目前各地現存作品中作為碩大的嵌瓷。整體而言,我覺得潮州開元寺的嵌瓷工藝可以視為潮州嵌瓷各種不同風格中,大型製作一端的代表性的作品。 開元寺的嵌瓷,我以三篇文章分別介紹。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卅三)- 潮州開元寺 三大殿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卅四)- 潮州開元寺 地藏閣和觀音閣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卅五)- 潮州開元寺 小品作品集

12.  「潮州嵌瓷」何金龍司作品專題
台灣的剪黏流派則分別自閩南及潮汕傳過來,有所謂的「南何北洪」的說法,分別指北部的洪坤福和南部的何金龍;洪坤福司出生於福建廈門鷺江,代表來自福建傳承的剪黏工藝,作品著重形勢,不拘細節;何金龍, 字翔雲,廣東汕頭人,為清末民初汕頭地區的剪黏司傅,人稱金龍司,他為台灣剪黏發展帶來潮汕「潮州嵌瓷」的風格和技藝,作品的特點則是作工精細,使用瓷片粗細的掌握恰如其分。

由於拜訪潮汕地區時陳仕賢老師特別安排了幾處台灣素有「北洪南何」之稱的的南派剪黏祖師爺何金龍大師的建築前往參觀。回來後我除了對何司在潮汕的作品作詳細介紹外,也將何金龍司在潮汕及台灣所製作的剪粘(潮汕當地稱為嵌瓷)作品的文章集結在這一篇,方便朋友連結參考。
「潮州嵌瓷」何金龍司作品專題

 

11.  潮州韓文公祠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 系列介紹,我用潮州韓文公祠的嵌瓷裝飾作為壓軸,因為這裡是我認為最為獨特的潮州嵌瓷裝飾建築。因為歷史的淵源,韓文公祠在1984年最近一次修復時,保留明清時代修復時的嶺南式建築主體架構,但是屋頂的裝飾由目前還留下來的石灣陶作品來看,很有可能是將原來廣府常用的灰塑和石灣陶裝飾改用潮州嵌瓷工藝取代,成為其他地方從未見過,非常獨特的作法,只是這樣的猜測似乎並沒有任何記載。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廿七)-潮州韓文公祠

10. 潮州嵌瓷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盧芝高先生作品

盧芝高先生是廣東潮汕的工藝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盧先生,筆名山石;2012年,潮州嵌瓷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盧芝高為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同時也是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潮州嵌瓷博物館館長、芝高嵌瓷藝術研究所所長、潮州市工藝美術家協會副會長、高級工藝美術師、潮州畫院畫家。他的作品散佈海內外,我也是在此次拜訪才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我總共參訪了三座由盧大師設計製作潮州嵌瓷的宗祠寺廟建築,得以了解盧大師作品的特色。

本專輯共整理了五篇介紹,
從熙公祠正殿的屋頂,這裡所用的佈局很特別,在台灣完全沒有類似的作法,後來才在蔡海松先生所著的『潮汕鄉土建築裝飾』書上看到同樣佈局但更古老的
嵌瓷裝飾,這才了解這裡的作品佈局其實是潮州嵌瓷多樣風格中的一種。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廿二)-盧芝高作品 從熙公祠

潮州古大士庵,這是一座一座佛教寺廟,所以使用到許多和佛教關連的裝飾主題,和這座寺廟的屬性相呼應。如屋頂的正脊,盧芝高老師採用了「雙鹿法輪」(註),不僅醒目,而且與佛教故事有所關連,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座佛寺。其他如正殿四個角落垂脊前方的牌頭處的「四大天王」佛教護法神,用來守護佛寺也極為自然。不過這裡還有多幅以花鳥及小獸為主題的作品,和以水仙花,花瓶、花籃 這三項元素所組合成小型的博古圖,以及「雙鹿法輪」下方的西施脊正面的一組八仙作品,在作品的比例、顏色的運用、細緻的嵌瓷做工等等,都有很高的水準,更足以展現盧芝高老師嵌瓷工藝的水準。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廿三)-盧芝高作品 潮州古大士庵

潮州青龍古廟,嵌瓷是工藝美術大師盧芝高的得意之作。最最特別的是這座廟主體和獨立拜亭的嵌瓷工程分別於1994年和2012年完成,時間相差將近20年卻均由盧大師承作,因此嵌瓷處理形式在藝術風格上得以一脈相承。這一段時間盧大師持續的創作,讓盧芝高老師的工藝水準提升到非常高的藝術境界,在潮州青龍古廟可以體現出來。
在廣東潮汕地區一般寺廟或宗祠等建築物的嵌瓷裝飾經常可以在牌頭的地方以潮汕人喜歡用戲劇故事、民間傳說的人物裝飾來製作,稱為「厝角頭有戲出」,厝角頭有戲出其實就是取戲齣故事的一個定點為基礎,以人物來說呈現當時的情境。盧大師在潮州青龍古廟所製作的幾組戲齣人物,無疑的是我2019年8月潮州行看過的建築中,「厝角頭有戲出」最頂級的作品,可以說是累積了盧大師多年技藝的粹練所呈現的成果,不管在整體佈局,人物的姿勢、動作、表情等都非常到位,也難怪搜尋有關潮州嵌瓷的報導,這裡的作品相片幾乎出現在每一篇文章上。這裡也特針對盧芝高老師在潮州青龍古廟所做的「厝角頭有戲出」作品寫了一篇報導,尤其是將屋頂上新舊兩種「厝角頭有戲出」作品一起介紹,更能明顯比較前後差異。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廿四)-盧芝高 青龍古廟之拜亭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廿五)-盧芝高 青龍古廟前座屋面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廿六)-盧芝高 青龍古廟 劇出人物

9.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樟林古港

廣東汕頭澄海樟林古港是一個有歷史的港口,引述百度介紹樟林古港:『樟林古港的歷史成為汕頭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源地之一的重要見證,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中起過重要作用。清代康、乾年間,樟林是廣東較大港口之一,是潮汕地區紅頭船航泊的基地。當時,潮州活動貿易的興起,使樟林迅速趨於繁榮。但是鴉片戰爭之後,汕頭港逐漸取代樟林港,樟林遂轉為內地埠市。

可能是因為這樣的歷史因素,樟林古港似乎從晚清後就一直沈睡至今,當地的建築大部分被完整的保留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老舊。畢竟這裡曾經輝煌,我也看到有幾處屋脊有潮州嵌瓷裝飾的聚落,我自己猜測,這些嵌瓷裝飾應該是清代完成保留至今的作品,雖然已經有多處斑駁脫落,但還是可以看出這些嵌瓷完成當時絕對是色彩鮮艷、形象生動、效果突出,有獨特的生產技藝和欣賞價值。因為這些房舍以民宅為主,所以大多採用寓意吉祥、富貴的花卉鳥獸、魚蝦、昆蟲、博古圖等,營造吉祥、長壽、如意、富裕、和諧等裝飾的意涵。

樟林古港這裡的嵌瓷作品,代表的應該是早期的風格,材料可以看的出來是瓷器的剪裁片,而且工藝非常精細,是大部分現代的嵌瓷作品無法比得上的。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二):樟林古港 三落埕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三):樟林古港 南盛里之一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四):樟林古港 南盛里之二

8. 潮州嵌瓷工藝:丁宦大宗祠
丁宦大祠堂位於潮州的潮安縣磷溪鎮仙田鄉,相關的介紹資料很少。據百度的介紹:『該祠為仙田鄉丁氏崇祀其入潮始祖丁公允元之祠堂,堂號為丁宦大宗祠。該祠原為明代建築,八十年代初,丁公之後捐資重修,古祠煥然一新。』
八十年代初修建的丁宦大宗祠,是在大陸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後不久,雖然在60年代經過文革的洗禮,但可以看出來那時修建的建築還非常完整的呈現潮式木雕、彩繪、剪黏等建築裝飾工藝,並沒有因為文革而有斷層,某種程度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所興建潮州宗祠建築樣貌。
丁宦大宗祠的建築裝飾代表一個年代的作品風格,針對其屋頂上的潮州嵌瓷工藝欣賞,第一篇先對嵌瓷作品有明顯主題的門樓,第二篇則介紹拜殿、兩側廂廊、正殿三處屋頂的潮州嵌瓷作品。這間宗祠的嵌瓷作品幾乎全部是潮州嵌瓷最普遍的,鳥和花草、獸和花草,等的組合,而且匠師大量用不同顏色的瓷片來做漸層的效果,讓作品更有可看性,不會因簡單的主題而顯不出裝飾的價值。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丁宦大宗祠 門樓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一):丁宦大宗祠 正殿、拜殿

7. 潮州嵌瓷工藝:近代寺廟、宗祠 嵌瓷裝飾
不管在什麼地方總是會有寺廟會翻修或新建,南方寺廟常用在屋頂的裝飾當然也可能同時煥然一新,呈現和古老的嵌瓷(剪黏)工藝不一樣的樣貌。2019年8月潮汕行行程重點在比較有歷史的古蹟建築,但總會經過年代比較近,重建或翻修的寺廟或宗祠,這些比較新的裝飾作品自然是反映一個時代的風格,或許和早期的作法不同,但傳統潮州嵌瓷所用的元素大抵並沒有改變,不過可以清楚感覺到近代新的嵌瓷,對顏色的使用更為多彩亮麗,甚至也見識到顏色使用鮮豔無比的潮州嵌瓷作法,有點類似台灣現代淋塘剪黏手法。
對於潮州近代寺廟、宗祠的嵌瓷裝飾分成兩篇,共集合了數間寺廟或宗祠屋頂嵌瓷裝飾的紀錄,年代估計應該是從五、六十年代迄近代,也有一間是正在蓋的宗祠,剛好可以對不同年代的作品作個比較。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九)-1:近代寺廟、宗祠 嵌瓷裝飾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九)-2:近代寺廟、宗祠 嵌瓷裝飾

6. 潮州嵌瓷工藝: 小品嵌瓷裝飾
潮州嵌瓷發展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不僅僅用於寺廟、宗祠裝飾,據我的觀察在當地民居,不管是民宅的屋脊或是圍牆,使用嵌瓷作為裝飾也相當普遍。我們在潮汕遊走,確實感覺這樣的特點,因為老民居保留的又多又好,所以處處可以看到驚喜。前面兩篇介紹平嵌的嵌瓷裝飾就是例子,雖不到隨處可見,但不經意之間總會看到一些小品的嵌瓷裝飾的作品。本篇接著再介紹在樟林古港及濬浵公祠兩處的紀錄。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八):樟林古港及濬浵公祠 小品嵌瓷裝飾

5.潮州嵌瓷工藝:平嵌作品
潮州嵌瓷的技藝大概分成平嵌(或稱為'平貼')、浮嵌(浮雕)、立體嵌( 立體圓雕,俗稱「圓身」)等多種手法。我在潮州看到運用平嵌作為一般住宅的案例似乎不少。平嵌製作的方式比較簡單,事先規劃好圖案,再用預先設定好顏色搭配的瓷片剪裁好、趁灰泥未乾時直接組拼粘貼即可;如果要找一種將剪黏應用在一般建築裝飾的方法,我覺得潮州嵌瓷裡的平嵌作法似乎是一個可行的方向。
由於潮州當地的建築以平嵌來表現的裝飾很多,我將此行所收集的幾處潮州平嵌裝飾,分成兩篇來介紹,第一篇介紹幾處典型的潮州平嵌裝飾的集合,以及樟林古港的西塘園林的裝飾,第二篇則專門介紹潮洲甲第巷官宦及民居的裝飾作品。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六):平嵌作品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七):潮州甲第巷

4. 潮州嵌瓷工藝:揭陽城隍廟和雷神廟
廣東揭陽市的這兩座寺廟比鄰而居,如果和我後來在2019年的潮州行所看到的其他建築比起來,兩座廟的屋頂嵌瓷作品當然不會是最精彩的,但足以代表潮州嵌瓷工藝一個年代的特色,因此為文介紹。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五):揭陽城隍廟和雷神廟

3. 潮州嵌瓷工藝:嵌瓷窗框裝飾
在潮州拜訪時分別在揭陽關帝廟和潮州市的己略黃公祠看到嵌瓷窗框這種獨特的裝飾,一新一舊。這種裝飾形式的嵌瓷工藝製作方式我只在潮州看到,因此單獨予以介紹。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四):嵌瓷窗框裝飾

2.  潮州嵌瓷工藝:揭陽關帝廟
揭陽關帝廟是此行第一座記錄嵌瓷作品比較完整的寺廟,我在這裡看到和台灣剪黏非常不一樣的風格,後來也憑著所拍得的相片歸納了這間廟的嵌瓷製作風格的觀察,後來更多的潮州嵌瓷後,我也只能說這是眾多潮州嵌瓷風格中的一種。
揭陽關帝廟的嵌瓷介紹分成兩篇,第一篇介紹的是揭陽關帝廟正殿屋頂及三川殿背面,另一篇則專門介紹通廊屋頂的嵌瓷,其中有大量可愛的屋脊小獸(小獅子)作品,個人很喜愛。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二):揭陽關帝廟之一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三):揭陽關帝廟之二

1. 前言:寫在「潮州嵌瓷工藝欣賞」系列介紹之前
在潮州遇見潮州嵌瓷-寫在「潮州嵌瓷工藝欣賞」系列介紹之前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剪黏」專題-台灣寺廟篇
「陳三火老師 剪黏創作」專題
「剪黏」專題-泉州篇
「剪黏」專題-馬來西亞檳城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