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剪黏」專題-台灣寺廟篇

我個人很喜歡台灣寺廟剪黏藝術。「剪黏」的起源已很難考據,相傳是中國南方特有的鑲嵌藝術,台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加以發揚光大,現在是台灣寺廟很重要的裝飾工藝。以前一直以為大陸已經失傳,2017年7月前往泉州,發現剪黏這項工藝確實還存在,當然各自發展的結果台灣和大陸的又有些微的差異

在台灣只要是中式的傳統建築,特別是寺廟幾乎都看得到剪黏裝飾。我的部落格裡有多篇介紹剪黏藝術的文章,由剪黏藝術的基本認識開始,透過幾座代表性的寺廟有系統的介紹「剪黏」這項工藝,希望讀者讀完後對台灣的剪黏藝術有進一步的認識,下次再去廟寺參觀時可以認真看看那些藝術家的手藝,相信一定會有完全不一樣的體會。

1. 剪黏藝術的基本認識
剪黏裝飾

2. 淡水鄞山寺(廢棄瓷碗碟盆剪黏) 
這座三級古蹟裡保留以廢棄的瓷碗碟盆作為材料,剪黏藝術最原汁原味的作法,讓我們得以回顧剪黏藝術的源頭。

剪黏藝術欣賞(一) 淡水鄞山寺
「淡水鄞山寺」整修前後比較 


3. 台北保安宮(碗瓷剪黏)
台北保安宮屋頂的剪黏,可以視為台灣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五、六十年代精緻剪黏的代表

剪黏藝術欣賞(三) 台北保安宮(續)


4.  何金龍司剪粘作品
何金龍大師在1920年代由廣東潮州受聘來台,在台灣留下非常多國寶級的作品。這些作品以彩色玻璃為材料製作,是彩色玻璃剪黏)的代表。何金龍大師的作品距今已有80幾年,但是以當時的條件所完成的作品,現代的匠師幾乎都難望其項背,值得親自前往觀賞。

這裡整理了何金龍大師及弟子在佳里金唐殿、佳里震興宮,以及學甲慈濟宮所留下來的剪黏作品。

何金龍大師及弟子剪黏藝術欣賞()

5. 北港朝天宮(碗瓷剪黏)
北港朝天宮屋頂的 剪黏藝術 可以說涵蓋所有剪黏製作常用的主題,而且製作精美,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 。

剪黏藝術欣賞-四、北港朝天宮


6. 劍潭古寺(碗瓷剪黏)
是少數有精緻剪黏作品的佛寺,也包含了多組台灣道教廟沒有的主題。
剪黏藝術欣賞() - 劍潭古寺

7. 景美仙跡巖廟(淋塘剪黏) 
淋塘剪黏是現代工業發展所產生的剪黏材料,雖然作品規格化,缺少了匠師們對工藝作品的詮釋,但淋塘剪黏畢竟是剪黏工藝發展的一環,因為有機會爬到景美仙跡巖廟的屋頂,因此以此廟為主題介紹淋塘剪黏。

這篇的開頭也介紹了台灣剪黏工藝所使用材料及生產技術的演進 。
剪黏藝術欣賞(二十) -景美仙跡巖廟(淋塘剪黏)


8. 彰化南瑤宮(玻璃剪黏)  
民國50,60年代為了因應各寺廟修復的大量需求,用彩色玻璃為主要素材的鑲嵌技藝來製作剪黏蔚為風潮。

彰化南瑤宮屋頂應該也是在這一個時期翻修,屋頂的剪黏有玻璃剪黏及碗瓷剪黏兩大類,不過以玻璃剪黏為大宗,因此本篇就以彰化南瑤宮為主來介紹玻璃剪黏。玻璃剪黏容易脫落的狀況,比較慶幸的是這些玻璃剪黏雖然有脫落但還不算嚴重。因為翻修改建的時間不同,製作的水準也有差別。

剪黏藝術欣賞(二十一) -彰化南瑤宮(玻璃剪黏)一
剪黏藝術欣賞(二十二) -彰化南瑤宮(玻璃剪黏)二


9. 金山慈護宮 門樓
某次拜訪金山慈護宮時,偶然聽到廟方人員提到金山慈護宮因漏水嚴重使得結構嚴重損壞,將要改建,前面的牌樓和廟的建築都會拆除,當時第一個念頭就是要為這裡留下記錄,於是我前後去了兩三趟,偏偏當時正在新冠疫情期間,進入室內非常麻煩,因此我就盡量為外觀特別是屋頂的裝飾做紀錄。這一篇報導就是為以前慈護宮的玻璃剪粘留下來的紀錄。

這一間廟座落在石碇往坪林的山路邊,而且還是經過時看到指示牌突然起意彎進去拜訪,相信大部分的朋友可能都沒聽過更不可能去拜訪。這間建於六十年代的寺廟,和台灣眾多地方性的廟宇一樣因為香火不盛,缺錢維修而慢慢老化。我特別為文記錄,是被它屋頂上的剪粘作品所吸引,玻璃材料的剪粘因為年代的關係雖然看得出脫落的痕跡,但剪粘作品的造型和用色卻讓我印象深刻,因此認真記錄並加以介紹。


11.
行天宮 北投分宮
北投分宮北投分宮採用閩南燕尾翹脊式的建築,雖然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卻創造出類似傳統寺廟木造建築的品味。在屋頂的裝飾上,它將屋脊大量運用西方的「馬賽克」磁磚為基底,或是用於某些裝飾(如雲朵、屋脊兩側的螭虎/夔龍)的著色劑,然後在馬賽克的上面安裝傳統的剪粘裝飾。「馬賽克」磁磚運用在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寺廟屋頂其實很常見,但通常都是用來掩蓋露出的水泥,像行天宮這樣把馬賽克磁磚和剪粘巧妙的結合,創造剪粘裝飾獨特的風格,值得特別介紹。其實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松江路交會的行天宮台北本宮屋頂裝飾的作法也和這裡一樣,不過北投分宮畢竟是比較早興建落成,應該可以視為原創。


12.台北福景宮(碗片剪粘)
座落在台北市基隆路、光復南路交匯口的「福景宮」,旁邊高樓大廈林立,傳統寺廟的建築在這裡顯得特別突出。這座位於市區的小廟小廟卻有多組精美的傳統工藝裝飾,包含陳天乞司阜的交趾陶、灰塑上彩作品,陳天乞司阜和陳世仁老師祖孫的剪粘作品,以及黃龜理司阜的神龕木雕等。
本專題介紹一系列台灣寺廟的剪粘作品,這裡收集的這篇是福景宮的剪粘創作。最重要的是這些創作是陳天乞司阜和陳世仁老師祖孫的作品,由於廟本身不大,因此很容易近距離觀賞,除了看文字的介紹外,值得各位朋友前往一探究竟。
13. 大甲文昌祠
2015年及2023年我共拜訪大甲文昌祠兩次,第一次去時屋頂正在進行整修,準備將屋頂上的剪粘作品拆掉重做,很幸運我有將當時屋頂上的剪粘作品拍照做了記錄。今年我再度拜訪後整理大甲文昌祠的裝飾創作,因此剪粘舊作便也一起整理出來展示,所以能夠留下這份新舊剪粘作品的比較記錄。


「剪黏藝術」專題介紹還會繼續增加,發表時會再將連結加入這裡,方便大家欣賞。


6 則留言:

  1. 您所说的剪黏在大陆当然没有失传,请google搜索“潮州嵌瓷”

    回覆刪除
  2. Billy, 是的,剪黏在大陆没有失传。我在2017年5月前往泉州,發現剪黏這項工藝確實還存在,當然各自發展的結果又有些微的差異,是很有趣的主題。

    回覆刪除
  3. 我最近很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了潮汕庙宇,惊讶的发现说其风格和台湾的庙宇非常相似,屋顶的装饰甚至比现在福建的庙宇还要华丽隆重。原来这个工艺在潮州叫做嵌瓷,而且有一种说法是嵌瓷也是起源于潮州,后来才传去闽南的。

    回覆刪除
  4. 請問台灣的剪粘和中國的差別在哪裡呢?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灣的剪粘傳承自廣東潮汕的潮州嵌瓷(台灣稱為何金龍派),福建閩南的剪瓷雕(台灣稱為洪坤福派),經過將近百年的發展,也開展出台灣剪粘自己的特色。至於他們的差別很難用一言兩語說明清楚,可以看部落格裡面「泉州」和「潮州嵌瓷」的專題去體會各自的差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