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一棟建築是位於台北市臨沂街,是已經歇業的著名餐廳「馥園」,因為其屋頂的飛簷,我們直覺的知道這是一座中式建築。中式建築因為其屋頂的形狀非常有特色,因此可以輕易的與西方建築區別出來,這是我們漫步街頭時常有的經驗。
中式建築的屋頂形式
梁思成對中國建築的屋頂下了註腳:屋頂是『中國建築中最顯著、最重要,莊嚴無比、華麗無比的部份』(梁思成:古建築論叢),這個註解說明了屋頂在中國式建築的重要性。中式建築的形式非常多樣,隨著地域的氣候及人文,屋頂演變的樣式就非常多元了。下圖就是在博物館中整理出來的屋頂形式,若是有機會到大陸各地遊走,應該還可以看到更多不同的形式。也因為這些屋頂的獨特性,得以和其他國家、其他文化的建築有所區別,也讓我們一眼可以辨認出來這是不是一座中式建築。
雖然中式建築的屋頂形式那麼多樣,但在台灣可以看到的形式並不多,這當然和地域有關。台灣早期主要的移民以福建閩南的泉州、漳州,以及客家人為主,移民到台灣後所蓋的建築自然用原鄉的建築風格和形式複製過來,一般的民居絕大多數都是閩南式紅磚屋或是客家小巧玲瓏的南方建築。
而在台灣各地遍佈的寺廟,是最能明顯辨識的建築形式。台灣除了佛教、道教的信仰之外,民間信仰(如媽祖、王爺等的祭拜)更是興盛,因此讓這些寺廟建築、宗祠,除了出現幾座廣式(現均已不存)、潮州式(現僅存台南三山國王廟)外,也幾乎都是重視屋頂裝飾的閩南式建築,只要看到華麗的屋頂就能夠輕易的辨識出來。
民國38年(西元1949年)國民政府遷來台灣後,大型的公共建築開始使用大陸北方宮殿式建築,雖然是用鋼筋水泥取代木結構,但是外觀謹守中式建築的規範,屋頂採用廡殿或重簷歇山形式,自然很容易就知道這是中式建築。除了大型公共建築外,甚多光復後才新建的佛寺也會採用歇山重簷的形式。甚至有著名的建築,外觀雖然已經過變化改良,但是在屋頂的設計上卻還是充分的運用中式建築的元素,其所展現的中式建築特色同樣很容易識別。
![]() |
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具備中式建築意象的現代建築。 |
著名的媽祖廟「鹿港護聖宮」完全用玻璃建照,卻能完全展現中式建築的意象。 |
若以屋頂的形式來分別,台灣常見的樣式可分成主要的三大類: 一. 宮殿式建築、二. 寺廟建築、三. 一般民居建築,至於前面介紹的蘇式建築「馥園」在台灣是少數的特例。這三類建築的屋頂各有其特色,本篇就以幾座大型公共建築、寺廟及古民宅來介紹幾種在台灣常見的中式屋頂樣式。分別介紹如下:
一、宮殿式建築:
在台灣主要用於重要的(國家級)公共建築,具代表性的如台北忠烈祠、圓山大飯店、故宮博物館、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 台灣本無此種宮殿式建築,所有這類建築均是在台灣光復後興建的。此類屋頂的特色,由正面觀之,其殿頂的正脊(屋頂最頂端的脊)為一個直的線調,其餘各脊的線條簡單。宮殿式建築屋頂要表現建築物的莊嚴,基本上是比較少有太多的裝飾的,只有在正脊的兩側及屋脊尾端有脊飾,而且脊飾的安排也有一定規格(正吻,仙人走獸等,另文介紹)。 屋頂覆瓦通常使用黃色琉璃瓦,黃色是明清朝代以後皇帝的代表色,看起來非常莊嚴隆重,當然也有使用藍色如中正紀念堂或綠色的例子。 在台灣各地可以看到的此類建築屋頂形式則以重檐廡殿及重檐歇山為主,是傳統建築屋頂形式等級最高的兩種。廡殿是前後左右成四坡的屋頂,歇山則是兩段式,下方為廡殿,等級則次於廡殿。
前一篇:前方南後方北-有關中國傳統方位的觀念
下一篇:介紹台灣傳統建築的入門書與工具書
在台灣主要用於重要的(國家級)公共建築,具代表性的如台北忠烈祠、圓山大飯店、故宮博物館、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等。 台灣本無此種宮殿式建築,所有這類建築均是在台灣光復後興建的。此類屋頂的特色,由正面觀之,其殿頂的正脊(屋頂最頂端的脊)為一個直的線調,其餘各脊的線條簡單。宮殿式建築屋頂要表現建築物的莊嚴,基本上是比較少有太多的裝飾的,只有在正脊的兩側及屋脊尾端有脊飾,而且脊飾的安排也有一定規格(正吻,仙人走獸等,另文介紹)。 屋頂覆瓦通常使用黃色琉璃瓦,黃色是明清朝代以後皇帝的代表色,看起來非常莊嚴隆重,當然也有使用藍色如中正紀念堂或綠色的例子。 在台灣各地可以看到的此類建築屋頂形式則以重檐廡殿及重檐歇山為主,是傳統建築屋頂形式等級最高的兩種。廡殿是前後左右成四坡的屋頂,歇山則是兩段式,下方為廡殿,等級則次於廡殿。
![]() |
重檐廡殿:國家戲劇院、台北忠烈祠大殿為代表 |
![]() |
重檐歇山:國家音樂廳
|
![]() |
屋脊的仙人走獸等裝飾 |
![]() |
重檐歇山:圓山大飯店 |
二、 寺廟建築:
台灣的寺廟非常多,因此到處可看到此類建築。寺廟建築的屋頂特色是此類屋頂的正脊通常以燕尾脊(正脊成曲線向上揚起而尾端分叉為兩支,形似燕尾,故名之)表現。
其實若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中式建築的屋頂是由許許多多的弧線組成,特別是寺廟的屋頂尤其明顯,這是中國建築獨特之處,也是我們一眼可以辨認出來的關鍵。早期在蓋寺廟時由於民生較為貧困,故其屋頂裝飾非常樸實,頂多就是一組雙龍裝飾,特別是佛寺有時就沒有任何裝飾。至於近代新建或翻修的寺廟,由於中國人敬神觀念使然,覺得寺廟既是神佛的居所,裝修的越漂亮表示敬神的心意越虔誠,故其屋頂裝飾亦極盡華麗之能事。通常香火越鼎盛的寺廟,其屋頂便越華麗,下面的比較圖可以很容易看出他們的不同。
台灣的寺廟非常多,因此到處可看到此類建築。寺廟建築的屋頂特色是此類屋頂的正脊通常以燕尾脊(正脊成曲線向上揚起而尾端分叉為兩支,形似燕尾,故名之)表現。
其實若我們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中式建築的屋頂是由許許多多的弧線組成,特別是寺廟的屋頂尤其明顯,這是中國建築獨特之處,也是我們一眼可以辨認出來的關鍵。早期在蓋寺廟時由於民生較為貧困,故其屋頂裝飾非常樸實,頂多就是一組雙龍裝飾,特別是佛寺有時就沒有任何裝飾。至於近代新建或翻修的寺廟,由於中國人敬神觀念使然,覺得寺廟既是神佛的居所,裝修的越漂亮表示敬神的心意越虔誠,故其屋頂裝飾亦極盡華麗之能事。通常香火越鼎盛的寺廟,其屋頂便越華麗,下面的比較圖可以很容易看出他們的不同。
![]() |
台灣寺廟建築一:三峽祖師廟 |
![]() |
台灣寺廟建築二:一級古蹟 鹿港龍山寺(山門) |
![]() |
近年修建的寺廟,屋頂裝飾華麗、色彩豐富 - 淡水清水祖師廟 |
![]() |
淡水鄞山寺 |
請參考另一篇文章,有更多台灣寺廟屋頂的介紹。
台灣寺廟的屋頂裝飾
三、 一般民居建築:
與前兩種屋頂形式比較,民居建築的屋頂相對比較樸素。民居建築的屋頂通常甚少裝飾,屋頂的覆蓋一般均使用黑色的皮瓦。台灣亦有許多著名的的民居建築亦會使用燕尾脊裝飾,只有沒有像寺廟那麼誇張,例如台北林安泰古厝、板橋林家花園等。台灣的民宅屋頂通常都會使用燕尾脊,早期的說法是燕尾脊限定曾當官或曾獲功名的人家才可使用。後來去了一趟泉州,發現當地的民宅幾乎都具備燕尾脊,也難怪台灣的閩南式民居,只要稍微富有的人家在蓋房子時都會使用燕尾脊。
與前兩種屋頂形式比較,民居建築的屋頂相對比較樸素。民居建築的屋頂通常甚少裝飾,屋頂的覆蓋一般均使用黑色的皮瓦。台灣亦有許多著名的的民居建築亦會使用燕尾脊裝飾,只有沒有像寺廟那麼誇張,例如台北林安泰古厝、板橋林家花園等。台灣的民宅屋頂通常都會使用燕尾脊,早期的說法是燕尾脊限定曾當官或曾獲功名的人家才可使用。後來去了一趟泉州,發現當地的民宅幾乎都具備燕尾脊,也難怪台灣的閩南式民居,只要稍微富有的人家在蓋房子時都會使用燕尾脊。
![]() |
新埔西河堂 客家民居 |
首次發表: 2029/01/31
第二版發表:2024/08/29
前一篇:前方南後方北-有關中國傳統方位的觀念
下一篇:介紹台灣傳統建築的入門書與工具書
關連閱讀:
宮殿式建築上的「仙人走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