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1

《陋室銘》與衍生的《OO銘》

 


一定讀過《陋室銘》,可曾還讀過《微信銘》、《交友銘》、《老人銘》.⋯⋯?

現在轉給各位賞閱:

    一、《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微信銘》

    路不怕遠,有網則近。友不悲疏,有言則親。斯是微信,任君縱橫。消息走千里,雜帖轉萬群。歡聚無飲宴,暢敘有幽情。可以傳語音,通視頻。無欠費之愁苦,無延時之揪心。彩屏裝世界,錦袖藏乾坤。尚書云:何微之有?

    三、《交友銘》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則靈。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難捨身救,遇福共分享。彼此存信任,處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無爭吵之亂耳,無猜嫉之勞形。戰國廉藺交,盛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四、《老人銘》

    年不在高,沒病就行。子不在多,孝字先行。斯是居室,詩畫書琴。夕陽無限好,霞光暖人心。說學逗唱吟,樣樣我都行。可以澆澆花,散散心。無紛爭之亂耳,無病痛之勞形。別人聲聲嘆,我卻笑吟吟。旁人云:童心未泯。

    五、《閒心銘》

錢不在多,夠使就行。歲不在高,快樂先行。斯為個見,發自真心。錢財身外物,健康值千金。能游多動身,能寫且行吟。果蔬魚蛋肉,樣樣勤,無葷素之紛爭,何肥瘦之煩心?我自開心處,亂筆作彈琴,更自云,何憂之有。

      六、《養生銘》

    起居在律,一覺天明。飲食在調,講究養生。知足常樂,心態和靜;副食多果蔬,魚肉少而精。煙酒莫上癮,補品宜慎用。可以視病況,看醫生。棄有害之嗜好,棄「忽悠」之愚弄。年老人康泰,無欲寬心胸。秘訣語:科學養生。

      七、《益壽銘》

     衣不在貴,得體就行。食不在精,益身則行。斯是晚境,信緣隨性。喜返璞歸真,恥豪華虛榮。欲償益壽願,須有好心境。可以覽書報,閱世情。避紅塵之擾攘,避世俗之紛爭。心花開不敗,豁達壽年永。常言道:何慮之有?


以上七銘經常看看會非常有益的。祝你安康吉祥!


以上作品轉載自網路,作者不可考,若有侵權請告知移除,謝謝!

2024/07/27

剪黏工藝欣賞(卅五) -宜蘭城隍廟 正立面


剪黏是台灣古建築最常應用的裝飾工藝,因此從南到北各地的寺廟都可以看到剪黏作品。台灣的剪黏流派則分別自閩南及潮汕傳過來,有「南何北洪」的說法,分別指北部的洪坤福和南部的何金龍;洪坤福司出生於福建廈門鷺江,代表來自福建傳承的剪黏工藝,作品著重形勢,不拘細節;何金龍, 字翔雲,廣東汕頭人,為清末民初汕頭地區的剪黏司傅,人稱金龍司,他為台灣剪黏發展帶來潮汕「潮州嵌瓷」的風格和技藝,作品的特點則是作工精細,使用瓷片粗細的掌握恰如其分。這兩大流派在台灣開枝散葉,形成台灣剪粘工藝多樣的風格。
傳統上在西部各地南北的交通相對便利,因此剪粘的工藝因為匠師互相學習模仿,結合了南何北洪兩派的特長,漸漸形成台灣獨特的剪粘工藝風格,如果和福建的剪瓷雕(主要閩南的泉州、漳州)以及廣東潮汕的潮州嵌瓷比較,還是可以看出風格之不同。

不過在台灣的宜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早期東西台灣的交通不方便,宜蘭這邊的剪粘就自成一格,和西部的寺廟略有不同。據記載,宜蘭地區的剪黏匠師以溪北的阿元師父子,與溪南的土水龍士水旺兩位匠師比較有名。其中又以本名陳榮元的「阿元師」,技術最優秀,也是當時家喻戶曉的人物。阿元師的剪粘技藝傳承,很少被記載,但其作法應該是來自洪坤福派比較接近。阿元師善於利用上釉之瓷碗,將它剪片貼黏各式各樣之圖案,由於瓷碗的色彩較具樸拙之美,阿元師深解素材之妙用,遂營造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來,他曾從事宜蘭昭應宮、城隍廟、文昌宮、五穀廟的維修工程。

宜蘭城隍廟是宜蘭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廟宇之一,阿元師五十四歲時從事城隍廟的泥塑剪黏壁飾,如城隍殿龍虎廊及步口山牆壁飾;夫人殿左右邊拱門上方壁飾、三川殿前面牆上緣壁飾等,另如瓦作亦由其負責完成。目前阿元師留下來的剪粘主要座落在三川殿及側間的水車堵,以及中庭兩側水車堵,屋頂的作品則已經全部替換成近代的淋塘材質作品,工藝的水準高下立判。

我將分兩篇介紹阿元師在宜蘭城隍廟遺留下來的剪粘和泥塑作品,這一篇介紹正立面的剪粘和泥塑,下一篇則集中欣賞位於中庭水車堵,阿元師的六幅剪粘長幅作品。



三川殿墀頭剪粘

宜蘭城隍廟三川殿墀頭的剪粘,小小空間卻各用了兩種題材-分別是龍邊墀頭的「南極仙翁 + 松鶴延年」和虎邊墀頭的「麻姑獻壽 + 竹鹿得祿」。這兩幅作品的外框用小型馬約利卡磁磚做為邊框,似乎是宜蘭的特色。
另外一個阿元師剪粘的特色,人物的褲子多採用民間的青花碗盤為素材,也可以在其他地方的作品上看到。

龍邊墀頭「南極仙翁 + 松鶴延年」
虎邊墀頭「麻姑獻壽 + 竹鹿得祿」
阿元師剪粘的特色,人物的褲子多採用民間的青花碗盤為素材。

對看牆水車堵之剪黏 
宜蘭城隍廟三川殿前步口對看牆的水車堵是以剪黏裝飾。
這兩堵作品,同樣以小片馬約利卡磁磚框邊,龍邊水車堵之主題為「鹿乳奉親」,虎邊水車堵之水車堵主題為「籠負母歸」,均為二十四孝的故事。
這兩堵剪黏材料是以特別燒製之單色碗片的碗片剪粘為主,再加上阿元師的特色,即人物的褲子採用民間的青花碗盤為材料。
另外剪粘的下方使用白色磁磚書寫捐獻(寄附)的名單再重新燒製,這也是在宜蘭地區寺廟常見的用法。

「鹿乳奉親」
「籠負母歸」



左側間水車堵 泥塑
「阿元師」不只是噶瑪蘭時代剪黏技術最優秀的一位匠師,他的泥塑作品也很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所參與修復的寺廟據記載都會有剪黏泥塑兩種作品
宜蘭城隍廟 不是完全對稱的建築,在它的左側偏殿上有幾幅[泥塑人物+剪粘造景]的裝飾作品,這四幅分別是「蕭史弄玉」「洪錦大戰龍吉公主」(短幅)、四聘之堯聘舜(長幅)、四聘之文王聘太公(長幅)。

「蕭史弄玉」
「洪錦大戰龍吉公主」
四聘之堯聘舜
四聘之文王聘太公

屋頂 淋搪 材料作品
城隍廟屋頂近年翻修時,全部改為淋搪 材料作品,和阿元師留下的剪粘作品,工藝的水準高下立判。宜蘭颱風多,屋頂的裝飾損壞而換新也是不得已的作法,慶幸廟方把屋簷下沒有受風雨摧殘的阿元師作品留下來讓我們現在還可以觀賞到原汁原味的宜蘭剪粘。






2024/07/20

陳三火老師剪黏創作 - 鄭子寮福安宮 剪粘裝飾


位於台南的鄭子寮福安宮現在的規模是於民國九十三年開始興建,而於民國九十八年(西元2009年)落成,同年農曆十月二十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福安宮在建造新廟時以保存台灣本土藝術為目標,因此大量使用本土工藝匠師,陳三火老師也受聘擔任福安宮剪黏裝飾的製作。

一一九年(西元2020年)我已經大量拍攝紀錄台灣各地剪粘作品有一段時間,當年五一勞動節是星期五,因此我就利用三天的時間前往南部,並設定兩個目標:一為何金龍司在台灣的作品,二是陳三火老師所製作剪粘裝飾的寺廟。行前我先問了陳老師建議參訪的寺廟,其中台南鄭子寮福安宮是火獅特別推薦一定要參訪的基地。據陳三火老師的自述,參與福安宮的剪粘製作是他開始大量採用「自然摔碎找尋元件」的技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運用新技法,已經將剪黏工藝提升至藝術創作的位階,與福安宮巍峨的建築相得益彰。前面已經分別介紹位於大殿內的兩幅巨型壁堵剪粘創作,這一篇介紹鄭子寮福安宮屋頂等外觀可以看到的剪粘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