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白河火山碧雲寺的官網介紹,該寺的主體建築採用傳統木架構建造而成,但在寺廟的裝修裝飾則採用了大量的洗石子,剪粘和泥塑作為裝飾工藝,交叉混用,是一座極有特色且極具地方色彩的寺廟建築。
台灣的寺廟,剪粘絕對是屋頂的裝飾首選,剪粘材料的變化也讓各地的寺廟呈現不同的風景。白河火山碧雲寺主要的各殿建築應該是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修建,屋頂剪粘使用當時主流的碗片剪粘製作,足以表現那個年代剪粘工藝的樣貌。大殿屋頂的剪粘在當時製作時應該是使用了很高的工藝水準,所以一直到現在都還保存得很好。
位於屋頂的剪粘裝飾用手機很難拍出細節,本篇特別精選使用長鏡頭記錄的精彩作品來欣賞。
大殿屋頂的剪粘裝飾
碧雲寺的剪粘使用碗片剪粘製作,且工藝非常細緻,幾乎大部分的作品都會用數量很多的小瓷片來黏貼,更能表現出不同動物的紋裡。
正殿的屋頂剪粘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正中央的上方採用雙獅戲球,而不是一般佛寺常用的雙龍搶珠或雙龍寶塔,這樣的設計似乎很少見,也成為碧雲寺剪粘的特色。而西施脊上的雙鳳朝牡丹則用兩隻肢體型態不同的孔雀取代鳳凰,裝飾內容獨樹一幟,也是非常不錯的設計。
碧雲寺的屋頂另外有幾組卷草裝飾。台灣匠師在製作卷草時通常都比較簡單,不會有太複雜的花樣,不過這裡的幾組卷草裝飾比較繁複,而且點綴了不少的花朵,比較像潮汕嵌瓷的作法。
山門的剪粘裝飾
前面提到碧雲寺主要的各殿建築應該是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修建,屋頂剪粘使用碗片剪粘製作,表現的就是那個年代剪粘工藝的樣貌。因為是和正殿的屋頂同時施作,細緻的工藝讓此處的剪粘維持很好的水準。
慶幸的是當時製作時使用的材料尤其是黏著材料應該很好,或許中間可能有維修過,一直到現在都還保存得很好。山門處的屋頂剪粘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混用剪粘和(上彩)泥塑,讓屋頂的裝飾有更多的變化。
前一篇:剪黏工藝欣賞(卅九) - 桃園李騰芳古厝 屋頂剪粘
下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