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林安泰古厝園區以後即可遠遠看到林安泰古厝的主體建築。在還沒進到室內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應該就是林安泰古厝屋頂上美麗的弧線,以及正立面的山牆。
翹脊燕尾或稱燕尾脊:正脊兩端翹起如弓,脊端呈燕尾分叉狀的裝飾是中國南方建築常用的作法,代表神聖不可侵犯,也象徵權位、財富與名望身份,據李乾朗教授在「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說明,傳統上約定成俗認為廟宇、官署與舉人以上之官宅才能作翹脊燕尾。在興建安泰厝時林家主人已經由朝廷授贈封誥清稱為捐官,因此林安泰古厝雖是民宅,它的廂房屋頂也有翹尾脊的做法,是台灣較少見的特色之一。
相較於台灣傳統寺廟建築上非常熱鬧的裝飾,古厝的屋頂除了燕尾脊成為視覺的焦點外,其他的裝飾就顯得樸實多了。正脊的側邊則有簡單的剪黏裝飾,在第一落的正脊上正面左右分別有一對馬和一對雞,背面則是花鳥剪黏;在第二落(也就是正廳)上的正脊除了花鳥外,左右分別有代表吉祥的麒麟和鳳凰。
剪黏:第一進正脊的正面(左) |
剪黏:第一進正脊的正面(右) |
剪黏:第一進正脊的背面(左) |
剪黏:第一進正脊的背面(右) |
剪黏:正殿上方正脊(左) |
剪黏:正殿上方正脊(右) |
屋脊頂端用磚頭砌高來壓住屋瓦,以免被風從底下吹翻。正脊中央採用鏤花通風磚,採用雙片式砌槽柳條疏磚式做法,利於通風和減輕重量。鏤花通風磚兩端裝飾有成對的螭吻(註一),這是中國式屋脊慣常使用的裝飾動物,象徵鎮邪之物以避火。
兩側下垂的屋脊稱為垂脊,為加強採光與通風,中軸線上,垂脊朝屋外(面向南方)為陽坡,副軸線上朝中庭的稱為陽坡,垂脊較短較高、後面陰坡垂脊較長較低,桁檁的間距比陽坡大,約相差30公分。
林安泰古厝是民宅建築,屋頂所用的瓦片使用的是傳統的板瓦,而不是宮殿或寺廟常用的琉璃瓦。相同的瓦片因為放置時凹槽面的方向不同,凹槽面向下的稱為「俯瓦」(本省匠師也稱之為「覆瓦」),凹槽面向上的稱為「仰瓦」。俯仰瓦民間也會用「哭笑瓦」來稱呼,因為仰瓦兩邊翹起,似笑臉的嘴角,代表喜氣討好,稱為「笑瓦」;俯瓦則因為似嘴角向下的哭喪嘴形,稱為「哭瓦」。屋頂利用俯仰瓦對稱依序排放,正反相扣,由下往上,垂脊陰陽兩坡的弧度,可使雨水成拋物線落出,防雨水滲漏。
傳統的板瓦:「俯瓦」與「仰瓦」 |
在屋簷最低處,在哭瓦的前端,放一片有吉祥圖案的圓形瓦,俗稱「瓦當」或「勾頭」,有遮蔽與美化功用。兩個瓦當之間的三角形瓦,稱為「滴水」,匯集雨水由尖端小孔流下,從門窗內往外看,成水簾布幕,聽水聲加白天光線的變化,更讓屋外的雨景,比彩虹更多了聲光之美。而當雨小的水滴,垂落地面彈起的樣子,也有點象徵勾起的添丁意思,這奇妙的設計,令人充滿期待。
註一: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禦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參考資料:
1.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志工導覽講義(李重耀建築師、林慶隆編著)
2.臺灣建築史摘要 (李乾朗編著)
3.傳統建築手冊一形式與作法(林會承編著)
4.古蹟入門 (李乾朗、俞怡萍合著)
1.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志工導覽講義(李重耀建築師、林慶隆編著)
2.臺灣建築史摘要 (李乾朗編著)
3.傳統建築手冊一形式與作法(林會承編著)
4.古蹟入門 (李乾朗、俞怡萍合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