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5
和美道東書院 - 書院系列介紹之二
2016/12/10
集集明新書院 -書院系列介紹之一
![]() |
集集明新書院正門,兩側使用傳統的螭虎圍爐窗戶施以彩繪。 |
![]() |
集集明新書院的招牌豎匾 |
2016/12/03
2016/11/21
『傳統寺廟 新建古蹟』-鹿谷鄉瑞田瑞龍宮
![]() |
雖然是新修的宮廟,卻堅持採用傳統木架構工法,這是瑞龍宮最大的特色。 |
2016/10/30
鹿谷鄉瑞田村「拜堤防」習俗
![]() |
準備好要送去祭祀的「飯擔」,上面紅色的紙代表飯匙。 |
標籤:
民俗禮俗
2016/10/08
青城山-西蜀第一山
![]() |
西蜀第一山 亭 |
![]() |
青城山景區入口收票處。之前寫了一篇介紹青城山建築的屋頂裝飾標的就是這座建築。 |
在大陸旅遊大城市間的交通越來越方便,但是要去某些偏遠的景點,自己搭車去費用高時間也不易掌握,因此我經常參加當地的一日或二日遊行程。這種行程通常吃住都不怎麼樣,但是解決了交通的問題,同時也省了一些景區的門票錢(團體票 vs. 全票)。參加團遊卻也存在另一個缺點,那就是時間受到限制,對於自己有興趣的景點,有限的時間有時總覺得意猶未盡,沒興趣的景點又只能在那裡空等同夥。
我在成都就報名參加了「都江堰、青城山一日遊」,這個行程據說是成都最受歡迎的一日遊行程。因此得以到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遊覽。
2016/10/07
青城山 - 小石雕裝飾
我在成都武侯祠第一次看到看到兩處同時有多個小石雕裝飾在一起的方式,對這樣的裝飾就很有感覺。
成都武侯祠小石獅
這次在青城山又再次看到類似的小石雕裝飾,特別為文介紹。石雕在中式傳統建築非常普遍,但是在小區域一次用很多的小石雕來做裝飾,我目前只在四川(嚴格講來是成都及其周邊)看到。這些石雕風格迥異,看起來或許分別由不同的匠師所做,饒有趣味。
這次在青城山又再次看到類似的小石雕裝飾,特別為文介紹。石雕在中式傳統建築非常普遍,但是在小區域一次用很多的小石雕來做裝飾,我目前只在四川(嚴格講來是成都及其周邊)看到。這些石雕風格迥異,看起來或許分別由不同的匠師所做,饒有趣味。
2016/09/27
四川黃龍溪古鎮
古鎮上一座景區牌樓 |
![]() |
古鎮上幾乎都是這樣的老房子 |
2016/09/23
「四川都江堰南橋」的屋頂裝飾
![]() |
都江堰南橋牌樓 |
2016/09/22
「四川青城山山門」的屋頂裝飾
![]() |
青城山牌坊屋頂裝飾全貌 |
我去遊覽四川名山「青城山」時,在景區入口的牌坊上就看到屋頂裝飾比一般傳統建築稍稍多一點,而且是少見的以人物作為裝飾主題的作品。這些作品的風格和台灣習見的工藝作法有很大的差異,看起來應該是泥塑作品,修建的年代等等就找不到任何資料。各位讀者不妨藉機看看和台灣的寺廟屋頂裝飾有什麼不同。
2016/09/11
四川黃龍溪 古鎮一根麵
2016/09/06
四川黃龍溪「一街三廟」
![]() |
三佛寺中最大的古龍寺賣香燭的舖子。由於遊客實在不多,賣香燭的和尚趁機打個盹。 |
2016/09/04
四川黃龍溪-川西民居文化街
川西古民居複刻版 |
川西民居文化街說明牌 |
2016/08/17
成都寬窄巷子-紀錄一些有特色的傳統建築與裝飾
![]() |
寬窄巷子裡還有多座私宅,大門還完整保留下來。 |
![]() |
這一棟已經成為商業空間,不到營業時間不容易看出來 |
![]() |
蘭亭序,感覺是一間高級的茶館或餐廳 |
2016/08/13
成都寬窄巷子-門、裝飾配件
![]() |
這座門雖然是現代的鐵門,設計師卻去找了兩塊對稱的傳統木雕加以裝飾,同樣給人古樸的感覺。我很喜歡這扇門的設計。 |
![]() |
上圖的細部圖片 |
2016/08/06
幽巷-清晨的成都寬窄巷子
寬巷子 |
窄巷子 |
井巷子 |
成都寬窄巷子是成都旅遊重要的景點之一。在寬巷子的入口豎的說明排上這樣介紹著:『修茸一新的寬窄巷子由45個清末民初風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花園洋樓、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築群落組成。2011年,寬窄巷子被評為成都新十景之一。』
2016/08/05
成都寬窄巷子-舊城牆展示
舊城牆展示就在井巷子入口右側 |
2016/07/16
陳三火大師的創新剪黏
![]() |
十二生肖之猴特寫 |
![]() |
在工作室門口的蚵殼與蝦蟹作品 |
「火獅」陳三火大師剪黏工藝所用的材料也是以廢棄的陶瓷瓶罐為主,但是他所開發的「「自然摔碎找尋元件」剪黏技法卻是直接把舊花瓶、酒瓶、陶罐、罈子敲破,再依照原有的色澤、弧度、紋樣化為作品造形的一部份,套用火獅的說法:『傳統剪黏藝師作品隨「我」意,火獅是隨「緣」意。』所以火獅的剪黏在技法上就是一種創新。
我所看過火獅的作品有限,但是除了剪黏技法的創新外,我覺得另外的創新也值得一提:材料的創新、題材的創新。
2016/06/24
「彰化元清觀」門神彩繪修復
「元清觀」是台灣彰化市的國定第二級古蹟,當地居民稱作「天公壇」,建於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是一座供奉玉皇大帝的廟宇。2006年4月9日元清觀遭回祿之災,正殿與廂廊燒毀,之後進行古蹟的修復,官方記載於2010年12月初重修完成。
我在2011年10月20日第一次拜訪元清觀時鷹架還沒完全拆除,整修其實還在進行,正好看到三川殿的斗拱和門神正在彩繪,當時就隨意拍了些相片。隔了五年後終於在今(2016)年5月21日第二次拜訪元清觀,寺廟早已修復完成,我又拍了當時在彩繪的門神和斗拱相片,正好做個前後比較。
在我走訪傳統建築的歷程中只有少數一兩次正好碰到整修中還可以開放參觀的,算來這也是我'古建築之旅'難得的篇章。
我在2011年10月20日第一次拜訪元清觀時鷹架還沒完全拆除,整修其實還在進行,正好看到三川殿的斗拱和門神正在彩繪,當時就隨意拍了些相片。隔了五年後終於在今(2016)年5月21日第二次拜訪元清觀,寺廟早已修復完成,我又拍了當時在彩繪的門神和斗拱相片,正好做個前後比較。
在我走訪傳統建築的歷程中只有少數一兩次正好碰到整修中還可以開放參觀的,算來這也是我'古建築之旅'難得的篇章。
2016/06/17
新港奉天宮-陳三火剪黏作品上架永久典藏
![]() |
火獅正在施作剪黏作品上架。 相片由陳三火老師提供,攝於新港奉天宮施工現場。 |
2016/06/11
「淡水鄞山寺」整修前後比較
「淡水鄞山寺」建於道光二年,至今已逾一百七十餘年,之後雖歷經多次修繕,到目前還大致維持了清道光初年興建時的建築樣貌。淡水鄞山寺於民國七十八年經公告為二級古蹟。
在淡水鄞山寺右側迴廊的牆上有一面紀念碑「鄞山寺修建記事」,記載民國八十年鄞山寺修復的說明。其中有一段文字提到本次修復的原則:『民國七十四年...聘請私立淡江大學教授李乾朗先生負責本寺之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為求完美所有材料工法遵循古法修建而以建材應採用原建築相當之材料經多年蒐集遂於民國八十年開始整修歷經二十個月施工於民國八十一年底全部竣工自創見至今已歷壹佰玖拾餘年雖經多次整修尚能保持原有風貌足見我汀重後裔維護我祖業之胸懷與精神』由於當時廟方主事者有這樣的堅持,讓我們在二十一世紀還可以看到這座在清道光年間興建的寺廟依然維持清朝興建時的原貌。
2016/05/20
重慶三峽博物館「揚州八怪書畫精品展」
![]() |
當時參觀的人很少,她是除我之外的另一位觀眾 |
![]() |
鄭燮(鄭板橋)作品 |
這類級別的博物館會設有常態性的展廳介紹城市的發展、工藝技術,以及城市或省所發掘的考古文物,另外也會不定期舉辦一些特展。2013年我在一次參觀三峽博物館時正好舉辦「揚州八怪書畫精品展」,由於才疏學淺,其實我也不曉得 '揚州八怪' 到底是哪些人,只認識一位鼎鼎大名的鄭燮(鄭板橋),因此引起興致前往參觀。
2016/05/08
2016/05/01
陳三火大師剪黏創作欣賞-「觀自在」
![]() |
「觀自在」 |
如果不事先告訴我們這尊「火獅」陳三火大師所創作的觀世音菩薩塑像「觀自在」所用的工藝,我們可能很難想像它是用「剪黏」這種傳統工藝製作的。這尊觀音不但法相莊嚴,特別是衣服的縐折與裙擺自然飄逸,竟然都是利用容器的弧度來表現。我在「新港奉天宮建築之美再造藝術系列-陳三火剪黏」特展看到這尊觀世音菩薩像時駐足良久,讚嘆不已。
火獅在他的「火獅之變」這本書裡,對這尊「觀自在」有如下的說明: 『一切隨緣,以蓮花底座來搭配觀音大士, 善才同子陪襯,有悲天憫人,慈悲為懷的氣度, 用莊嚴的心,虔誠的情,來完成聖像, 白色花瓶做頭巾披肩,柔順垂肩, 手持淨瓶為大地洗淨,灑甘露為萬物滋潤, 有春回大地,萬物欣欣向榮之意。』
我去拜訪時,因為又在火獅作品集看到這尊像,火獅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當時在製作這尊聖像時,好像遇到瓶頸,有些地方就是表現不出來。當時他有一次騎車在麻豆街上經過一座供奉觀音大士的佛堂,看到旁邊的電線桿旁有兩支棄置的花瓶,火獅直覺這是觀世音聖像需要用到的材料。火獅初時還不敢拿回來,是第二次再去時才將這兩支棄置的花瓶拿回來。冥冥之中似乎上天特別安排了這樣的媒材來讓火獅完成這尊作品,因為這兩支花瓶有非常特別的銀色及突點圖案,正好用來表現頭巾披肩柔順的垂到肩膀,不管顏色與型態真的是渾然天成,成就了這尊剪黏工藝的藝術品。」
這尊「觀自在」已被人收藏,或許下次只能等到火獅作品展覽借展時才能觀賞到。
2016/04/17
泰北阿卡族服飾
![]() |
兩位穿著不同服飾的阿卡族少女 |
個人覺得這是我第一次有機會拍攝這樣的相片,也是非常難得的經驗。
![]() |
正面,遠看相似,近看其實差異蠻大的。 |
![]() |
素面衣服配上腰環 |
![]() |
沒有腰環,但布料多了許多刺繡線條。 |
![]() |
她們配戴的包包和綁腳也很不一樣 |
![]() |
包包 |
![]() |
綁腳 |
![]() |
背面 |
![]() |
裙子 |
![]() |
左邊這位就是村長女兒 |
下一篇:
前一篇:拜訪泰北阿卡族孤兒村 之二
標籤:
旅遊筆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