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3

中式古建築的基本裝飾元素


這一篇是整理本部落格與古建築裝飾有關文章的簡介資料,每一單元都附上文章連結,方便閱讀。
本篇發表於 2013/01/01,因為陸續寫了多篇建築裝飾的文章,因此依照我的習慣整理成一篇匯總,分類簡介並連結本部落格中已經發表的文章。2013年以前我的相片都是早期拍攝的,數量少,而幻燈片翻攝的效果也不好,現在回頭看以前寫的文章圖片乏善可陳。近年來因為數位相機更方便、效果也較佳,再加上也勤於到處參訪,因此收集的資料越來越多,尤其是剪粘方面的素材、文章更多,因此重新整理此篇,增加新的文章連結及相片,讓內容更豐富。
至於早期的文章,或許我會再重新處理,至少可以加上更多的相片,向近期文章的風格靠近。


屋頂

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宮殿建築(重檐殿及重檐歇山);
二、寺廟建築(燕尾脊,弧線組成);
三、一般民居建築(民屋建築的屋頂通常甚少裝飾,屋頂的覆蓋一般均使用黑色的皮瓦)




屋頂的裝飾

l   宮殿式建築琉璃瓦,正吻(又稱龍吻),垂獸, 仙人走獸(由下而上排列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猊 音泥)、狎魚(狎 音霞)、獬豸(音謝至)、斗牛、行(音航十)]共十種及最前端騎鳳的仙人),以及寶頂。
l   寺廟與民居: 特別是中國南方和台灣的寺廟以及民間建築的屋頂裝飾以追求美感為主、故數量、種類及型式較為豐富。常見的裝飾有雙龍搶珠(龍與寶珠)、雙龍護塔(龍與寶塔)、雙鳳、福祿壽三仙,人物戰馬、寶珠、寶塔、麒麟、龍首及其他代表吉祥的動物、人物山水、花草等等。這些裝飾的做法則有所謂的剪黏、交趾陶、泥塑等。
在本部落格中介紹大量的剪粘裝飾,由於
剪粘裝飾最常用於屋頂,所以大部分剪粘的篇章基本上都可以視為屋頂裝飾的介紹。
l   孔廟的通天筒

2024/03/16

剪黏工藝欣賞(卅二) -北港朝天宮數幅長軸剪粘作品

北港朝天宮是一座台灣傳統寺廟裝飾工藝的寶庫,剪粘、石雕、木雕、交趾陶、彩繪、神像等各式工藝充滿整座寺廟,在這裡駐足,隨時都可以發現精彩的裝飾工藝作品。由於筆者對於剪粘工藝特別有興趣,因此每次前往朝天宮都會用心紀錄這裡的剪黏創作。

根據記載,北港朝天宮的剪粘裝飾是洪坤福派所創作的,時間是在1956年前後。早年台灣的剪粘流派有所謂的「南何北洪」,分別指南部的何金龍以及北部的洪坤福。兩派風格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洪坤福著重形勢,不拘細節,何金龍則是作工精細。而北港朝天宮先後歷經了柯訓、洪坤福、江清露師徒三代的修建,師徒三人以高超的技藝,為朝天宮這座台灣剪黏裝飾藝術殿堂寫下輝煌歷史。特別是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由江清露完成,北港朝天宮的剪粘裝飾可說是江清露個人的代表作。

再訪馬來西亞 龍香廠


龍香,聽過嗎?

2023年11月再訪檳城,特別請同學帶我再訪上次去過,在馬來西亞霹靂洲峇當的龍香廠。龍香的使用傳統可能是來自廣東潮州,在馬來西亞非常普遍,但因為台灣沒有龍香,所以我特別有興趣。因為時間比較充裕,得以慢慢逛做更多的紀錄,而且也有機會和潮州籍的老闆娘閒聊,收穫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