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白河火山碧雲寺的官網介紹,該寺的主體建築採用傳統木架構建造而成,但在寺廟的裝修裝飾則採用了大量的洗石子,剪粘和泥塑作為裝飾工藝,交叉混用,是一座極有特色且極具地方色彩的寺廟建築。
台灣的寺廟,剪粘絕對是屋頂的裝飾首選,剪粘材料的變化也讓各地的寺廟呈現不同的風景。白河火山碧雲寺主要的各殿建築應該是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修建,屋頂剪粘使用當時主流的碗片剪粘製作,足以表現那個年代剪粘工藝的樣貌。大殿屋頂的剪粘在當時製作時應該是使用了很高的工藝水準,所以一直到現在都還保存得很好。
據白河火山碧雲寺的官網介紹,該寺的主體建築採用傳統木架構建造而成,但在寺廟的裝修裝飾則採用了大量的洗石子,剪粘和泥塑作為裝飾工藝,交叉混用,是一座極有特色且極具地方色彩的寺廟建築。
台灣的寺廟,剪粘絕對是屋頂的裝飾首選,剪粘材料的變化也讓各地的寺廟呈現不同的風景。白河火山碧雲寺主要的各殿建築應該是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修建,屋頂剪粘使用當時主流的碗片剪粘製作,足以表現那個年代剪粘工藝的樣貌。大殿屋頂的剪粘在當時製作時應該是使用了很高的工藝水準,所以一直到現在都還保存得很好。
|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數個燕尾脊和屋脊的剪粘,非常棒的觀賞點。 |
第一進屋頂剪粘
進入李騰芳古厝的院牆及面對第一進門廳,這一排房屋上方屋脊的剪粘,包含明間與次間的屋頂西施脊處有滿滿一排的剪粘裝飾,以大量的花草、鳥類剪粘為主,簡單樸素。在西施脊上下方匠師還點綴不少的小花朵。花朵的製作一直是剪粘工藝的基本工,但用於裝飾時有時也會發揮畫龍點睛的效果。
特別介紹一下脊樑兩端的螭虎。台灣民居古建築的屋頂螭虎比較常見的是用灰塑製作,也間接凸顯亮麗的剪粘作品,這裡則全部用剪粘製作,而且每一處造型不同,各有特色,值得細細觀賞。
| 剪粘螭虎 |
![]() |
| 竹鹿得祿 |
![]() |
| 松鶴延年 |
前一篇:剪黏工藝欣賞(卅七) -宜蘭城隍廟 中庭右側水車堵
剪黏工藝欣賞(卅八) - 在重慶遇見剪粘作品
下一篇:剪黏工藝欣賞(四十) - 白河火山碧雲寺
多年來走訪台灣的寺廟紀錄裝飾工藝,自然對寺廟所供奉的神明、建築風格及裝飾工藝等有深刻的理解。造訪的過程中也經常會發現比較特別的寺廟,通常都會先盡可能紀錄,有空再撰寫介紹分享。
宜蘭位於台灣的東北角,早期和台灣西部因交通不是那麼便利,因此慢慢的在很多方面都發展出宜蘭當地的風格,前往拜訪時總會有一些特別的發現。本篇所分享的兩間位於宜蘭頭城的小廟,或許大部分的朋友沒有機會前往造訪,不妨藉由這一篇介紹認識一下宜蘭小廟的特色。
宜蘭頭城慶安堂 頭城慶安堂位於頭城市場裡的巷弄中,因為外觀已改建成鋼筋水泥,屋頂還是用鐵皮覆蓋,原本不會特別注意,有一次突然心血來潮走了進去,才發現這間小廟大有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