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5

門的配件 - 名堂還真不少

門鈸、門環與門釘,比較高等級建築的門鈸會用獸首做裝飾,稱為「鋪首」 -湖北武當山玉虛宮
門的體積雖小,但配件倒是不少,如「連楹」,「門簪」,「門釘」,「門鈸」,「門環」,「栓杆」,「插關」,「遮板」等等。 這裏僅介紹幾種常見及較特別的幾種。
門的組件圖(取材自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門臼」:門臼的功能是用於承接門軸,使厚重的木門可以開閤。比較考究的傳統建築如寺廟因為大門都非常大而且重,因此使用「門枕石」,也就是在門楹前形狀如古代枕頭的石座,其功能是用來穩固木版的門面,使其不會因強風或門扇開闔而搖動。通常門枕石與門臼是連成一體。而大型寺廟也會使用「石鼓」「石獅」來取代門枕石塑造威嚴的感覺,有些石鼓和石獅是整塊石頭雕刻,也有的作法是將石鼓和石獅放在一塊石頭基座上,石鼓和石獅不管是一體成型或是使用石頭基座都是和門臼連成一體,扮演和門枕石相同的功用。
承接門的地方就是門臼,此處可看出基座連在一起 -淡水福佑宮
中間大門用石鼓,側門則用門枕石,顯示等級不同 -大龍峒孔廟
一體成型的石鼓 -鹿港龍山寺

「連楹」緊貼於門楣後側之木構件,兩側有凹槽容納門軸。 而門楣則為木門框水平構件的上端直木。
「門楣」為固定門軸頂端的上門臼,橫置在門框內上端的構件,一般都是用粗重的實木製作,我們常說的「光耀門楣」指的就是這個地方。厚重的門楣要固定在門框上必須靠與「門簪」「門印」。
「門簪」:用以串聯門楣與連楹,使連楹不至於滑落。常見於大型建築如寺廟,宮殿及比較考究的民宅。門簪的形狀就如女人所用的頭簪,前端較大而緊貼於門楣外側,又稱「門印」,有圓,方,龍首。。等不同樣式,後端則穿過門楣及連楹後以插梢卡住。
門楣、連楹組立圖(取材自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門楣與門簪連結的方式 -林安泰古厝
龍首門印 - 台南大天后宮
圓形刻花門印-鹿港龍山寺
方形刻字門印-鹿港城隍廟

「門釘」:宮殿建築及孔廟或大形寺廟正門的板門外表上,上下對正,左右對齊的金屬或木球,本用來遮掩板門上的釘頭,後來成為具有象徵意味的裝飾品。孔廟的門釘共一〇八顆,代表一〇八星宿。
門釘-大龍峒孔廟


「門鈸」:為拉攏門扇用的金屬構件,主用於宮殿或官員宅第的獸面門鈸,及一般民宅使用的半圓形門鈸。
「門環」:門鈸上的金屬環,於門拉後兩環交疊上鎖,可防範外人闖入。以門環扣木板門聲音響亮,讓在室內的人更容易聽見來應門,作用如同今日的電鈴。
門鈸與門環,這是一般民家常見的形式-林安泰古厝

八卦圖案的門鈸與門環-潭子摘星山莊

「門閂」:又稱「插關」門版內面滑動的橫木,用來鎖住門,通常都有上下兩根平行。
門閂-林安泰古厝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2014/09/14  改寫

關連閱讀:

1 則留言:

  1. 傳統建築不用釘子,我們的老祖宗就發展了一套方法來組合門。為了要將門組裝在房子上,傳統建築的門用了許多配件,這一篇文章介紹與門有關的配件和裝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