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鈸、門環與門釘,比較高等級建築的門鈸會用獸首做裝飾,稱為「鋪首」 -湖北武當山玉虛宮 |
門的組件圖(取材自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
「門臼」:門臼的功能是用於承接門軸,使厚重的木門可以開閤。比較考究的傳統建築如寺廟因為大門都非常大而且重,因此使用「門枕石」,也就是在門楹前形狀如古代枕頭的石座,其功能是用來穩固木版的門面,使其不會因強風或門扇開闔而搖動。通常門枕石與門臼是連成一體。而大型寺廟也會使用「石鼓」或「石獅」來取代門枕石塑造威嚴的感覺,有些石鼓和石獅是整塊石頭雕刻,也有的作法是將石鼓和石獅放在一塊石頭基座上,石鼓和石獅不管是一體成型或是使用石頭基座都是和門臼連成一體,扮演和門枕石相同的功用。
承接門的地方就是門臼,此處可看出基座連在一起 -淡水福佑宮 |
中間大門用石鼓,側門則用門枕石,顯示等級不同 -大龍峒孔廟 |
一體成型的石鼓 -鹿港龍山寺 |
「連楹」:緊貼於門楣後側之木構件,兩側有凹槽容納門軸。 而門楣則為木門框水平構件的上端直木。
「門楣」為固定門軸頂端的上門臼,橫置在門框內上端的構件,一般都是用粗重的實木製作,我們常說的「光耀門楣」指的就是這個地方。厚重的門楣要固定在門框上必須靠與「門簪」「門印」。
傳統建築不用釘子,我們的老祖宗就發展了一套方法來組合門。為了要將門組裝在房子上,傳統建築的門用了許多配件,這一篇文章介紹與門有關的配件和裝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