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的行程主要是來參觀峇里島的寺廟之旅,我事先透過網路找到並確定由Dewa擔任今天的司機導遊帶我到處走走看看。我先和司機Dewa討論我此行的目的和重點,就是希望能看到寺廟慶典,以及我從旅遊書上所介紹的一些著名景點,其他的參觀點便由Dewa自己設定。Dewa的英文還算可以溝通,不過就和當地人一樣有著非常重的腔調,有時聽不太懂。再加上久不用英文的我,英文確實退步很多,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溝通起來還是有一點小小的障礙,所以Dewa唸了一大堆當地寺廟名字我完全是有聽沒有懂,只好拿著地圖研究今日的行程及沿途會經過且地圖上有標示的景點,如聖泉寺 (Pura Tirta Imput@Tampal Siring) 其他就完全隨他去決定。其實我並不在乎會去哪些地方,反正是司機載到哪裏就看到哪!
或許是我們常說的「心想事成」發會了作用,在今天的第二個行程Dewa帶我到是一間不知名的寺廟,我猜那應該是一個村廟,整個停車場只有幾輛小客車,也沒有中型巴士或遊覽車,應該不是旅遊團會安排參觀的地方。這間寺廟正在為晚上祭祀活動做準備,因此有一大群著傳統服飾的善男信女聚集在寺廟準備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祭品,祭品內容不但非常豐富而且擺飾得非常漂亮。我原本只是站在牆外看不好意思進去,不久便有人招手要我進去,而且表示歡迎。我本來就想參觀峇里島的寺廟祭典,因此就不客氣了。為了尊重當地人,我便問他們可不可照相? 出乎意料他們都同意,而且還會配合我的照相稍微調整一下角度,當地人的反應令我非常興奮。 然後每個人都會問我從那裏來,峇里島畢竟是遊客很多的地方,很顯然當地人對台灣這個地方(名詞)並不陌生。
或許是我們常說的「心想事成」發會了作用,在今天的第二個行程Dewa帶我到是一間不知名的寺廟,我猜那應該是一個村廟,整個停車場只有幾輛小客車,也沒有中型巴士或遊覽車,應該不是旅遊團會安排參觀的地方。這間寺廟正在為晚上祭祀活動做準備,因此有一大群著傳統服飾的善男信女聚集在寺廟準備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祭品,祭品內容不但非常豐富而且擺飾得非常漂亮。我原本只是站在牆外看不好意思進去,不久便有人招手要我進去,而且表示歡迎。我本來就想參觀峇里島的寺廟祭典,因此就不客氣了。為了尊重當地人,我便問他們可不可照相? 出乎意料他們都同意,而且還會配合我的照相稍微調整一下角度,當地人的反應令我非常興奮。 然後每個人都會問我從那裏來,峇里島畢竟是遊客很多的地方,很顯然當地人對台灣這個地方(名詞)並不陌生。
峇里島的寺廟有規定,男性一定要著'Salong沙龍'和'Sacred腰帶'才可以進入寺廟內庭。行前看過注意事項,因此有帶了沙龍與腰帶隨行,原來以為這個寺廟只是一般的景點不預期有慶典。我又問了一下如果有穿沙龍的話是否可以進去內庭參觀拍照,又是一個「OK」的答案,因此立刻跑回3、4百公尺外的停車場拿沙龍與腰帶。當我再回到寺廟前就有一位男士看到我的沙龍,便主動上前幫我穿上。還好有他的幫忙,不然我還真不知道怎麼穿呢!
再次回到廟裏,剛剛招呼我進去的人又再一次親切的招呼我,並且告訴我可以進到裏面。由於祭典是在晚上,所以善男信女各自集合在幾個點,分別準備許多東西。我每次在照相之前一定先問要拍攝的對象是否可以拍他們,當然所得到的回應都是「No Problem」。有一位老婦人還特別做動作讓我照她,我照相的習慣是要等被拍的人比較自然時再按快門,這位老人家雖說是擺pose,但是我發覺可能是她們樂觀的天性,其實一點也不會感覺不自然。
幾乎每一個人都問我從那裏來,有一次我反問有沒有碰到過從台灣來的遊客,對方回答我這個寺廟是有許多來自各地的遊客,但是從台灣來的他說我倒是第一位。
在寺廟的主壇上已有祭師在進行儀式,峇里島的宗教是以印度教為主,祭師著全身白色的服裝,非常容易辨別。我注意到祭壇下來坐了許多年輕的女孩子,分別穿著非常漂亮的服裝。我一直奇怪她們在做什麼,又因為在典禮上也不方便詢問她們。後來在拍照的過程中聽到一陣美妙的合聲,原來這些女孩是配合祭祀在下面以合音的方式讚頌。在Kecak舞時聽到的是上百名男生的合音,非常的棒,而這次是年輕女孩子的合音也是非常有水準。事後回想起來我應該向她們 (或其他人) 請教這個儀式所吟唱的內容為何? 無奈人已離開後才想起,有點遺憾。這一次峇里行最希望參與祭典,竟然真的能夠恭逢其會,雖然只是準備階段還未開始正式祭典,我還是非常高興。我在照了許多相片後才滿意的離開。
峇里島的人真的十分友善。我繞著祭壇四週不停的拍照,也在那裏駐足良久,觀察他們的活動。祇見人們陸續到來,將供品擺好以後便跪在祭壇前祈禱。祈禱應有一套規矩,我看到善男信女們一批一批依循一定的動作在祈禱,然後會由穿著白色服裝的一位年長的婦人及幾位小男童負責灑水,每一個參加者都會接過被灑下的水,然後甩在自己的頭上及身體上。參加祭祀人員在祈禱儀式完成後,有的和附近的人打招呼後就離開,也有許多人留下來與其他人閒話家常。我想峇里島的寺廟祭典那麼多,可以想像這個時候就是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互相交誼的最佳時機吧!
離開村廟後又參觀了一些景點,下午在回鳥布的途中經過一個正在舉行祭典的寺廟,非常多的男男女女參加。因為路不太寬,交通很擁擠,很顯然地無法停車下來參觀,只好趕快通過,我還真有一點失望沒能參加。好在整個島上到處都有信奉相同的神的廟宇,過了不久又碰到另外一處正在舉行祭典,這下子當然請司機在附近停車,趕緊跑到現場去。我先問過在馬路邊指揮交通的信徒,問明是否可以進去,答案當然是「No. problem」,立刻再將沙龍與腰帶拿出來,結果又是另外一位男士看到我手忙腳亂還弄不好的狀況,主動前來幫忙,三兩下就弄好了,於是立即爬上一個小階梯進去。我在這樣的場合非常的客氣,碰到人一定點頭打招呼,要照相前一定先徵求對方同意,如先前所提回應一定是「OK」或「No Problem」。
這個寺廟屬於小型的寺廟,也擁有一個山型的甘美朗樂團。奇妙的是這裏樂器也真的比較小,每個主要的琴都祇有四個琴鍵,不像在烏布皇宮或我早上參觀的寺廟一樣,每個琴好像都有超過十個以上的琴鍵。我要離去前剛好有一個小小朋友在玩琴,我徵得可能是他母親的大人同意後便開始幫他拍照。小朋友玩琴的樣子真的很可愛,我看這個媽媽也很高興有遊客對她小朋友玩琴的樣子有興趣。另外有幾位原來在祈禱活動灑水的小朋友看到我在拍照時也紛紛湊過來,共有六位小朋友,敲琴的敲琴(甘美朗音樂主要是用一種類似鐵鎚的工具敲擊琴鍵)、打鼓的打鼓,好不熱鬧。令我驚訝的的是,這些應該只有小學甚至幼稚園的小朋友湊在一起彈奏出來的聲音竟然非常和諧,絕對不像小孩子亂敲亂打般吵雜。我不懂甘美朗音樂的節奏所以無從判斷他們的演奏是否就是樂曲(我猜並不是),不知道是不是這些小朋友從小耳濡目染,多少也懂得如何演奏,或是這種音樂的特性本來就很和諧,容易成樂。倒是有一點我非常確定,打鼓的小朋友真是架勢十足,一點都不含糊,而且其中有四小朋友(除了最先那位小小朋友之外)通通都有打鼓。我相信峇里島的居民對音樂的自然反應是天生的,因為他們的血中流著非常深的藝術天份,再回想到Kecat男聲及寺廟內的女子吟唱可以獲得證實。
看了幾座寺廟又能夠有機會參加祭典,此行真的是收獲良多,不過也因此在回烏布路上哈欠連連。非常幸運的是在打道回旅館途中遇到塞車,正好在烏布街上看到原來前面有遊行,當然也是另一個寺廟的慶典活動,我趕緊下車,與司機約好到前面會合,便跑到路旁又照了許多相片。遊行隊伍其實經過了一大半,我想前面應該有更精采的行列,對我來說沒能看到前面的隊伍真的有點介意,不過至少讓我踫到了,因此今天一天之內看到祭典前準備,祭典儀式及廟會遊行。
雖然本次只安排四天的行程,但光今天的內容我就認為已完全值回票價。回到旅館後真的很累,稍做整理後,七點多便去睡覺了;原本我還想安排去觀賞另一個舞蹈表演呢!
雖然本次只安排四天的行程,但光今天的內容我就認為已完全值回票價。回到旅館後真的很累,稍做整理後,七點多便去睡覺了;原本我還想安排去觀賞另一個舞蹈表演呢!
後記:
1. 隔日看了一下烏布旅遊冊,原來今日是Bhatara Iswara, the God of Arts祭祀的日子,全島上有祭拜這位神的寺廟今日皆有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