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7

林安泰古厝「正廳」

安泰厝「正廳」正面圖
傳統建築的布局非常重視尊卑秩序,而古代富貴人家的民宅建築通常是由多間房舍集合而成,其中地基與高度最高、地位最重要的建築通常是正廳。
正廳擺設簡單

安泰厝的正身廳堂為五間起的建築,中央主體核心為正廳(公媽廳),以開放式的空間供奉祖先神龕,同時也是主人接待賓客以及家族重要議事的場所。比較特別的是安泰厝的正廳沒有門,是一座完全開放式的空間,這是安泰厝的特色之一。正廳的擺設簡單,主要是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公媽龕、供桌,以及兩側的太師椅。
正廳木雕神龕,也就是「公媽龕」
公媽龕」如一座縮小的殿堂,有具體而微的木雕建築裝飾
正廳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木雕神龕,也就是「公媽龕」,就像一座縮小的殿堂,設有屋頂、樑柱、門扇與門額等裝飾,公媽龕上的雕刻也是全屋最細緻的部份。神龕的上方有一幅「九牧傳芳」橫匾,「九牧傳芳」是從唐代就傳下來,這一支林氏家族的堂號。據記載,在唐代天寶年間,唐代閩林始祖林祿的十六世孫林披雙十年華明經及第,擢第為漳州刺史,先後娶妻三人生子九人,即鄭氏生五子、陳氏生三子和朱氏生一子,分別名為葦、藻、著、存、曄、蘊、蒙、邁、犵。九人先後都明經及第,且都做了州刺史。州刺史又稱州牧或牧守,兄弟九人,正好是九牧,唐皇曾封九牧公之雅號,並賜「九牧傳芳堂號,在八閩之地獨領風騷,因此被稱為八閩世澤,九牧家聲,或者稱為莆田九牧、九牧林家,以紀念這段頗為榮耀的歷史。

精采的神龕雕刻
加官(左)
晉祿(右)
褔祿壽全雕刻
神龕雕刻以孝為主題,左上為堯請舜出仕、右上是文王聘姜子牙、中有三陽開泰,中間左右兩側分別有「孫真人點龍睛」(左龍邊)、「吳真人醫虎喉」(右虎邊),以及加官(左)晉祿(右)木雕。神龕下方還有一組以夔龍形圖案之褔祿壽全雕刻。這些雕刻在另篇 "林安泰古厝木雕說故事" "林安泰古厝到處都是「龍」"  有詳細的介紹。

300朵花,朵朵不同,不信可以去現場看看
中國人的習慣在晚上公媽神位是關門的,由於正廳沒有門,因此神龕另外有門罩,晚上會關起來,代表隔離陰陽。門罩是一對雙折扇的格扇門,內側左右各有一片花形不同的透雕,單邊150(25X6),兩扇共300朵,朵朵不同,可以看出工匠的技藝與主人用心,非常精彩。

供桌由神案(頂桌)及神桌(八仙桌)組成,因為古厝現在是民俗文物館,所以會依照不同的節令擺設供品的樣品。林安泰古厝是閩南式建築的代表,展示的各種擺設也是以閩南的風俗為主。

花籃木雕裝飾,象徵「一舉得男」
博古罩
神龕上方有用花籃形狀的木雕裝飾,一方面美化空間,另外據傳林家有新媳婦入門時,婆婆都會帶著媳婦站在正廳上望此花籃,有祈求「一舉得男()」之意義。由正廳可以進入後面的迴廊,入口處的門有博古罩裝飾,是非常精美的雕花木飾。

正廳上方的大樑
由於正廳是最高的建築,因此建築正廳屋頂最高主樑又稱為「大樑」。大樑正中央繪太極八卦為鎮宅之物,外包彩巾代表不宜暴露。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習俗,因為房子上了大樑後代表主要的建築結構(大木作)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房子的裝修,因此有安放主樑「上樑大典」的儀式,這是新建築非常重要過程。「上樑大典」是非常慎重的儀式,依習俗需擇日,由大木作匠師於吉時主持祭拜儀式,否則「上樑不正下樑歪」,意味將可能遭到子孫不孝的報應。即時到了現代用蓋鋼筋水泥蓋的房子都還是有「上樑大典」的儀式,就是沿襲古代的習俗。

位於正廳內與門楣平行的燈樑,為六角形斷面的橫樑,用於掛香爐及燈籠,為陽陰兩界區隔線,祭祀時才在線內拜祖先與神明。小孩不可進入燈樑內側戲耍(除非皮癢)。古代的習俗,燈樑不可置於側門上方,以免沖丁,也不得於桁()投影線之中央,以免阻擋財路。

「獅座」
位於步口通樑上的木雕獅子有一對獅子雕塑,稱為「獅座」(或稱「獅座斗」),是較立體的木雕,為辟邪安宅之用。這對獅子是向內看的,據說是為了守住財富。
 
大雨中的中庭(丹墀)。左側龍邊的暗渠可以排出雨水。
正廳的前方中庭又稱丹墀(音 ㄔˊ),是大殿前之平台,是祭拜的空,婚喪節慶祭祖活動也在此舉行,也是小孩子遊戲玩耍的地方。丹墀的地板用的是來自大陸的紅普石。中庭在左側龍邊設有暗渠,用於將內埕和外埋暗渠相通,將青龍水(雨水)匯入池塘,象徵聚財。

團龍透雕格扇
正廳左右房前步口,設有一對格扇窗。左側東道主座位後方之格扇窗有個特別的作用,是古代媒婆帶姑爺來提親時,讓林家的閨女偷偷瞧未來夫婿的窗戶,故又稱「女婿窗」。這一對木窗是由六隻夔龍組合而成的,由六條夔龍交錯盤結環抱成丹爐寶瓶,代表團團圓圓,還有六隻蝙蝠,象徵六六大順,整體的含意代表香火綿延、吉祥富貴之意。據說這六條龍也代表林回(林安泰古厝始建人)的六個兒子。兩扇對稱的格扇窗其實並非同一個時代的作品,其中有一扇是在安泰厝搬遷時重新雕刻製作,其木料、手工與年代並不相同。不過在歷經三十餘年後沒有仔細觀察也很難看出差別。

「子孫巷」,位於正廳兩側
位於正廳前方橫軸線與廂房銜接之凹入部分,用於連接左右兩邊的房間與護龍,稱為「子孫巷」,只有林家的子孫可以行走,到訪的客人若行走子孫巷會被視為不懂禮節。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