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源大厝全景 |
進入益源大厝主體建築 |
益源大厝簡介 益源文史工作室 陳正憲
益源大厝主人陳姓家族 「開台祖」為陳武,福建省同安縣廈門23都吳豪保官都社人,清乾隆57年(1792年)因族繁人眾謀生不易,遂渡海來台傭工。後於彰化城內經商(以檳榔、藥材、畜牧、米穀、借貸等行業為主),頗有積蓄,甚至遠至今苑裡、大甲、梧棲一帶都已購置大面積產業,為典型「商墾」家族。至第二代開始致力詩書,後雖無法博取科名,但陳家兄弟仍以捐監生來晉身社會領導階層,擴大家族影響力。後因台灣道姚瑩指示辦理地方團練需要及陸續獲得軍功,加上中意馬興庄風景秀麗,遂由陳武長子陳榮華於清道光26年 (1846) 建成大厝,以作為後世子孫百世共居之地。然受該年彰化大地震波及受損,旋於次年 (1847) 進行整修。然而此時的陳家仍以在彰化城內為主要活動地,城內宅第、店屋、園林皆備,益源大厝的建立並不是因當時陳家成員居住需求所建。
至第三代陸續考中秀才,咸豐9年 (1859) 第三代陳培松更以弱冠之齡一舉中式文舉,將陳家門第大大向上提升。總計陳家前三世共十六位男丁中,扣除夭折二位,不祿一位,十三人中僅一位沒有功名。至於有清一代,全族則計出正途文武秀才九名,舉人一名;異途監貢七名,榮銜在身者亦有多位,功名之盛以當時邑治下約略同期渡台發展的家族來說恐無出其右。
大厝可能起建於道光年,費時六年建成,所需杉木、磚石瓦片等建材均從大陸泉州運抵鹿港上岸後,再以牛車運送過來。
建築主體占地約3000餘坪,整塊基址則有二甲七分餘,全盛時期,四周均環繞以荊竹、水池,外埕東南、後園西北側並置有兩座銃樓(已塌),以資防禦。並據說宅前有「七重廣場、七重荊竹」,規模相當巨大。目前仍可見西側水池及環繞的荊竹。
大厝主體建築為三進三落雙護龍之格局,簡列如下:
一、 外廣場、入口「陳四裕」大門:門額題有「陳四裕」三字,為雙關語,蘊含陳家後代四房子孫都能昌盛繁榮之意。
二、 內廣場:豎有一對旗杆,為陳培松中舉後所豎。西側並有古井一口,造型古樸,相當出色。
「陳四裕」大門 |
二、 內廣場:豎有一對旗杆,為陳培松中舉後所豎。西側並有古井一口,造型古樸,相當出色。
旗杆上雕刻左青龍。因風化比較嚴重,青龍已不明顯。 |
旗杆上雕刻右白虎。 |
三、 三落大厝:依序為門廳 (中門、文魁門)、正廳 (祖先廳)、後廳 (神明廳)。中門上則懸有「文魁」匾,為陳培松中舉後所立。原作已遭竊,目前所見為仿作品。本體為一七開間的大四合院,內包入一個三開間的小三合院,再以橫向延伸,左右再各建兩道護龍。正廳前並置有左右轎廳,為停放轎子與儀仗(執事牌)之所。
中門上的文魁匾額, 因為陳家子弟曾有人中舉 |
門印 |
整修中的中門 |
大廳前用來停放轎子的轎廳 |
大廳前左側的轎廳, 停放儀仗。據說轎廳與左右廂房屋頂連成一雙連式馬背,為目前台灣現存孤例。 |
中門的斗拱結構 |
轎廳的斗拱結構 |
正廳的門,橫樑上有八仙裝飾 |
供奉祖先牌位 |
整修中的公媽廳神龕 |
正廳兩側牆壁的水墨彩繪書畫作品 |
花窗 |
水墨書畫作品 |
新刻的漏明窗 |
四、 宅後並有花園、果園、整修後設置有人行步道。
外牆與山牆 |
水形山牆 |
金形山牆 |
正廳與護龍間有月門形狀的獨立入口 |
內院一隅 |
放在牆邊的竹凳 |
鳥仔踏 |
大厝本體計約有 66 間房間。可能為取此吉數,故有些房間無隔間,若加上外伸護龍 (益順堂、家堔宅、家泰宅) 及附屬建物 (傳鏞宅、傳訓宅、小三合院…),則房間總數將近有 100 間之譜。俗謂益源大厝規模為「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但顯然實際規模超出甚多。
除此之外,宅內尚存有多幅台灣先賢畫家王席聘、王蘭生、柯煥章等水墨彩繪書畫作品,相當珍貴。
除此之外,宅內尚存有多幅台灣先賢畫家王席聘、王蘭生、柯煥章等水墨彩繪書畫作品,相當珍貴。
陳宅整體結構之嚴謹、格局之完整、氣勢之雄偉,在在都顯示出豪門大戶的氣派。
「福」窗 |
文字裝飾(已整修) |
文字裝飾(未整修) |
資料來源: 「益源文史工作室」 陳正憲 先生撰寫
相片提供: 許聖松,2015/08/15 重新整理
請問有開放參觀嗎?時間呢?謝謝
回覆刪除Hi Ketty,
回覆刪除參觀採預約制,開放時間為每週一至週日9:00~16:00。
不過週六、日應該有對外開放自由參觀,可洽詢:彰化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04-7292201轉2413或2412。
現在這樣古老的建築已經很少見了
回覆刪除請問下個月9/2(五) 或9/3 (六) 有開放參觀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