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1

忠孝節義的故事-燒陶與繪畫



前面說明的剪黏是我們在寺廟一定可以看到的裝飾,另外還有燒陶與繪畫也是非常普遍使用於寺廟建築,特別是繪畫不只在寺廟建築到處可見,也有許多傳統的民宅以繪畫作為主要的裝飾。


現在台灣絕大多數的廟宇,除了採用宮殿式屋頂在裝飾上有一定的型制(正吻、仙人走獸...)而比較簡潔,大部分都會用剪黏和燒陶來做大量的裝飾,因此台灣的廟宇有非常豐富多彩的屋頂,這也可能是台灣廟宇最大的特色。


交趾陶是台灣寺廟的燒陶裝飾非常廣泛的使用方式。交趾陶又稱交趾燒,為多彩釉軟陶的一種。交趾陶據說是由[廣窯](又稱[石灣窯])發展而來。廣窯一向以其精湛的人物塑像著稱。交趾陶的特色是以低溫燒製,質地鬆脆不易保存,而且它的製作需要精巧手工,技巧難度極高,但用色艷麗,尤其人物塑像亦頗為精湛。台灣的寺廟很喜歡將忠孝節義的歷史或民間故事題材大量用在建築上,交趾陶以其立體感的表現就以人物戰馬或動物的形體擺在屋頂或是水車堵上,而比較無法用立體方式呈現的地方如樑柱或牆壁就大量的使用彩繪,和剪黏一樣就成為最常用的裝飾方法。只是交趾陶因為需要較專門的燒製技術(註),故無法如剪黏般普遍。燒陶裝飾用的最多的地方是位於牆面水車堵,以及屋頂上的山川脊。
台北保安宮山川脊裝飾
台北保安宮山川脊裝飾
註:台灣民藝史上最有名的交趾陶師是道光年間出生於嘉義的葉王,曾有一代名匠的美稱。據說葉王的作品遍及嘉南地區,但大多數因被偷盜已不存在。現今保存較多的兩處為台南佳里震興及學甲慈濟宮。遺憾的是我尚未能有機會前往觀賞,故無法在這裏提供葉王作品圖片供讀者欣賞。

台北保安宮 一對燒陶獅子裝飾




2014/09/27:這一篇為早年的作品,內容不夠充實,圖片也不夠廣泛,已改寫另一篇請參閱。
交趾陶



下一篇:遮風避雨的牆
前一篇:屋頂上形形色色的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