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6

遮風避雨的牆

圍牆-彰化益源大厝
先民由穴居到發明建築房屋,最早的目的是為了遮風避雨,然後可以和外面隔絕成為一個生活空間。因此不管是豪華的或是簡陋的房子,牆壁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建築元素。古人形容非常貧窮的人家謂之家徒四壁,這個四壁就是牆,這也足以形容一個房子沒有牆就不能成為房子了。


房屋牆身所用的材料通常是因地制宜,端看當地有甚麼樣的材料,因此土、磚、石、木、竹都是傳統民居常用的建築材料,特別是石頭通常是就地取材,如澎湖群島用咾咕石,台灣北部大宅院及寺廟、城堡常用亂石或石板砌牆,南部漁村則會使用鵝卵石,而嘉義、南投等盛產竹木的地區則常見以樹枝、竹片或芒草當作骨幹而表面糊上灰泥的木竹牆


比較重要的宮殿、寺廟建築通常較重視樑柱的結構,主要是以樑柱支撐屋頂,牆一般是輔助性的隔間功能因此裝飾性很強。而民宅建築則因樑柱結構費工且花錢,牆除用來隔間更主要是用來支撐屋頂的重量,即所謂的承重牆式。但無論使用什麼建築形式,牆均是重要的建築元件是不可否認的,它的功能還可用於分隔室內外,分隔空間區域,也具有遮蔽,防護的功能。


牆壁的種類很多,以使用的材料分,有土埆牆,磚牆,石牆,木竹牆等;以用途及使用的處所分,有山牆,廊牆,檻牆,照牆等不同名稱。 各種不同的牆壁如果各位稍微注意,通常都不難看到。 這裡將針對傳建築內比較重視裝飾的牆壁做介紹,先介紹的是位於正門兩側的檐牆。


檐牆之正立面

檐牆,即位於建物前後檐自底至頂均以磚,石或土埆砌成的牆,也就是房屋正面及背面的牆壁。 民居的檐牆除了必要的門扇外,就是一般的格窗,裝飾較少,但在寺廟建築或官府及仕紳富豪的宅第,因為進入大門兩側的牆(以下稱為正立面)為進入室內入經之處,為了門面的關係,均有特別的做法,以與其他牆面不同。


一般民居的正立面牆 [北埔金廣福公館]
 一般民居的正立面牆 [深坑永安居正廳外觀]
寺廟或較精緻住宅的正立面牆大部份均以磚石為主要材料,匠師在製作時將它分割成數個塊面,稱為石堵,通常由上而下分為水車堵,頂堵,身堵,腰堵,裙堵,及形狀較特別的櫃台腳,這些名稱猶如人的身體各部名稱一般,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建築的專有名詞。左圖即台北林安泰古厝正門各堵的說明。這樣製作的牆面,各堵通常均有裝飾 : 櫃台腳形式最固定;頂堵及腰堵,因較小裝飾亦較簡單;裙堵常雕麒麟,花草等圖案;身堵則為正立面重要的部份,有做成團龍爐,人物戰馬等透雕成為窗子,或是做實心畫框且中間飾以交趾陶作品者。 至於水車堵,為位屋身最上方之小堵,常隨著屋身的凹凸而延伸出成一條水平裝飾帶,裏面安置泥塑,剪黏,交趾陶作品或彩畫。
林安泰古厝 正門檐牆
較考究的正立面裝飾,除了前述磚石面外,也可以配合格扇,板門,或完全使用格扇門等各種不同的做法,互相搭配而得到許多變化效果,這完全看匠師的習慣及主人的品味了。
鹿港金門館,三間起的正門

下一篇:山牆-牆的另一面風景
前一篇:忠孝節義的故事-燒陶與繪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