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彰化益源大厝 |
房屋牆身所用的材料通常是因地制宜,端看當地有甚麼樣的材料,因此土、磚、石、木、竹都是傳統民居常用的建築材料,特別是石頭通常是就地取材,如澎湖群島用咾咕石,台灣北部大宅院及寺廟、城堡常用亂石或石板砌牆,南部漁村則會使用鵝卵石,而嘉義、南投等盛產竹木的地區則常見以樹枝、竹片或芒草當作骨幹而表面糊上灰泥的木竹牆。
比較重要的宮殿、寺廟建築通常較重視樑柱的結構,主要是以樑柱支撐屋頂,牆一般是輔助性的隔間功能因此裝飾性很強。而民宅建築則因樑柱結構費工且花錢,牆除用來隔間更主要是用來支撐屋頂的重量,即所謂的承重牆式。但無論使用什麼建築形式,牆均是重要的建築元件是不可否認的,它的功能還可用於分隔室內外,分隔空間區域,也具有遮蔽,防護的功能。
牆壁的種類很多,以使用的材料分,有土埆牆,磚牆,石牆,木竹牆等;以用途及使用的處所分,有山牆,廊牆,檻牆,照牆等不同名稱。 各種不同的牆壁如果各位稍微注意,通常都不難看到。 這裡將針對傳建築內比較重視裝飾的牆壁做介紹,先介紹的是位於正門兩側的檐牆。
檐牆之正立面
檐牆,即位於建物前後檐自底至頂均以磚,石或土埆砌成的牆,也就是房屋正面及背面的牆壁。 民居的檐牆除了必要的門扇外,就是一般的格窗,裝飾較少,但在寺廟建築或官府及仕紳富豪的宅第,因為進入大門兩側的牆(以下稱為正立面)為進入室內入經之處,為了門面的關係,均有特別的做法,以與其他牆面不同。
一般民居的正立面牆 [北埔金廣福公館] |
一般民居的正立面牆 [深坑永安居正廳外觀] |
林安泰古厝 正門檐牆 |
鹿港金門館,三間起的正門 |
下一篇:山牆-牆的另一面風景
前一篇:忠孝節義的故事-燒陶與繪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