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有歷史的寺廟或富有人家的宅第建築觀看斗拱結構時,也同時會看到其他雕刻或彩繪的其他元件,也就是小木作的屋架配件。這些元件精美的程度則隨建築的種類而有顯著不同:寺廟建築,尤其是香火愈盛寺廟的木架構製作最為繁複精密,甚至以金箔黏貼以收到金碧輝煌的視覺效果。在台北可以就近參觀萬華龍山寺便可得到此種印象。而官府或富有人家的宅第建築
通常最為精美,而且大部份均保持原木的顏色,不上漆,年代久遠後呈現一種古樸之美,是我個人最喜歡欣賞的重點之一,台北圓山附近的林安泰古厝是欣賞此類建築最佳的地方。至於一般傳統民宅通常只能看到簡單樑柱,斗拱等結構,瓜柱,瓜筒,雀替,吊筒等裝飾意味較的構件則不易看到了。
2009/05/31
斗拱-形成優美斜屋頂的屋架元件
![]() |
台北孔廟 |
標籤:
傳統建築
2009/05/29
與樑柱有關的屋架構件
中國式建築的屋頂並非平頂,而是採取中間高聳而成為斜頂的型狀,而且屋簷的處理也盡量使其能加遠外伸或是翹起,讓建築外觀顯得更為莊嚴;為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靠輔助性的小構件如『斗拱』、『員光』等來完成,這些構件也是傳統木架構建築裝飾用的最多的地方,留在「與樑柱有關的屋架構件」做詳細的介紹。以下介紹的是用於構成房屋的骨幹而直接與樑柱有關的元件。
『柱珠』-即柱礎,為石塊雕成,其作用可防水滲入木柱而防止木柱腐爛,亦有美觀的作用。近代興建的建築現在有許多柱子己改用整支的石柱,不過再底部依然保 有柱珠作為裝飾。柱珠有圓鼓形,瓜瓣形,蓮瓣形及八角形等,通常與柱子的形式相一致,也有許多柱珠會有各式各樣的裝飾。若有機會到比較大的寺廟如萬華龍山 寺、台北保安宮等可以注意柱珠就有非常多的形式與做法。
『磉石』-柱珠下面的正方形石塊,承受柱子壓下來的重量。這是非常科學的設計,因為正方形石塊將柱子單點的重力平均分散,更可以承受整棟建築的的重量。
『中脊桁木』-即屋頂下樑中最上的一根桁,又稱『大梁』或『龍骨』,為屋架的象徵。大梁安裝時稱為上樑大典,定位後於檁上懸卦通書,五穀,紙燈,棕子及符紙五種物品以安宅。大梁通常均繪有八卦、河圖、洛書等圖案以鎮宅避邪。
『燈梁』-位於正廳內與門楣平行之水平構件,其作用為懸掛香爐及紙燈,截面形式以六角形為主。雖亦以梁稱之,但燈梁並無承重的功用。
2009/05/10
傳統建築的木結構屋架
![]() |
九二一大地震後集集火車站嚴重傾斜(相片取材自網路) |
標籤:
傳統建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