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境、平安」 |
2014/11/29,各報紙的地方版分別刊登了一則新聞,報導學甲慈濟宮收藏249件葉王交趾陶,其中6件經文化部認定為「國寶」,同時也介紹「學甲慈濟宮被譽為保生大帝台灣開基祖廟,收藏全台數量最多、系列作品最完整的葉王交趾陶。」
這次被認定為「國寶」的共有六件,分別是「加官、晉祿」、「合境、平安」、「胖、瘦羅漢」。對於這則新聞,個人認為實至名歸。比較特別的是這次國寶入列創下國內民間典藏古物獲指定為國寶的首例。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六件國寶。
「胖、瘦羅漢」
六件國寶中的胖羅漢和瘦羅漢,傳說是清咸豐十年葉王在承造學甲慈濟宮期間,常有一胖一瘦兩名鄉人到廟觀看工程,三人變成好朋友,葉王於是雕塑二人外形袒胸露腹像,製成交趾陶以為紀念。
「胖、瘦羅漢」 |
「加冠」、「晉祿」
高五十八公分、重達十二公斤的「加冠」、「晉祿」,則是葉王創作的大尺寸作品,十分少見,從結構比例、人物表情及肢體動作,葉王展現了高超的技藝與十足的燒陶經驗,非常具有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加冠」 |
「加冠」近照 |
「晉祿」 |
「晉祿」近照,手上應該要持鹿角,可惜沒有保存下來。 |
「合境、平安」
「合境」 |
「合境」近照 |
「平(瓶)安」 |
「平安」近照 |
本名葉獅字麟趾的葉王,諸羅打貓(今嘉義縣民雄鄉)人。葉王是台灣交趾陶宗師,也是有文獻記載台灣出生的第一位交趾陶藝師。相傳清道光年間,在台南地區兩廣來台先民興建「嶺南會館」(已毀)時,聘請廣東交趾師傅來台,進行龍虎堵、屋橡欄干的建築裝飾。途中巧遇一位放牛的小孩正在捏玩泥偶。由於那牧童所捏泥偶栩栩如生,吸引著藝師前往探尋,原來發現牧童正用著所塑的泥偶在一塊巨大石塊上,一邊吟唱,一邊移動泥偶,模仿扮演著廟口前的戲劇人物,兩位藝師見牧童頗有捏塑天份,收他為徒,傳授交趾陶的技藝,那位牧童就是台灣的交趾陶大師--葉麟趾先生,從人尊稱「葉王」。
葉王習得技藝後,所製作品以今嘉義市一帶為主,葉王弱冠之年即主持嘉義城隍廟的裝修工程,台灣北部多處亦曾有其作品,惜因翻修多已不存於世。1853年(清咸豐3年)嘉南地區發生大地震,包括佳里金唐殿、學甲慈濟宮的修繕,其裝飾工程皆由葉王主持。咸豐、同治年間,因翻修廟宇盛行,也成為葉王最活躍的創作時期,因而交趾陶的燒製技術傳佈於南台灣,至今學甲、佳里一帶寺廟,仍留有不少作品。
葉王作品【質】與【量】並重,作品取材廣泛,舉凡人物、花鳥、景物,表情細膩、造型各異、生動自然而不拘泥,技藝之精湛,堪稱一代宗師,其燒製之【胭脂紅】釉,柔艷瑰麗,被視為葉王系的特色,今人一直把葉王定位為台灣交趾陶之父。在日據時代,日本人曾將「葉王」的作品,送往法國參加世界博覽會,由於作品精巧絕倫,因而獲評「台灣絕技」譽為「國寶級傑作」,為台灣的民間藝術在國際藝壇奠定了一席之地。
註:「加官、晉祿」、「胖、瘦羅漢」的文字說明,取材自自由時報記者楊金城的報導。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關連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