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3

檐牆,建築的門面

潭子摘星山莊正門兩側的檐牆,牆面所看到的彩色裝飾、門聯與右邊的題詩都是交趾陶作品,其精美的程度在台灣的傳統建築裡絕對數一數二。
前檐牆位於傳統建築,特別是廟宇,正門大門的兩側,是正面最重要的部份,也傳統建築的視覺焦點,為了讓整個正面大門更顯得氣派,因此在工藝與信仰內涵方面的表現亦最是豐富精緻。由於是建築入口第一道的門面,因此很注重使用建材與裝飾,讓檐牆能為整座建築加分。檐牆早期都以木構為主,除了主要的門柱之外多作成透雕「窗櫺」,或是做成可以拆卸的「隔扇」。隨時代演進近代改建或新建的廟宇則逐漸以石材取代傳統的木質,取其莊嚴、穩重的特性。

林安泰古厝正門檐牆,牆基部分用石材,上半部則用木材製作,這是另外一種常見的檐牆形式
正門檐牆遵循傳統建築的規範是由幾個部分組合而成,依人體的概念由上到下,分頂堵、身堵、腰堵、裙堵、櫃台腳,請參考以下的圖。櫃台腳及裙堵為牆基,一定是用石材做成,至於頂堵、身堵、腰堵部分,有些建築可能基於經費或美觀的緣故會改用木材。不管是石材或木材,於正門是這棟建築的門面,因此對於檐牆各個部位的裝飾,一樣都不會含糊,檐牆的各個部分都會以石雕、木雕或彩繪呈現各種歷史故事人物、夔龍八卦花窗、夔龍香爐圖案、花鳥瑞獸、吉祥圖案、信仰圖騰等,相當繁雜精緻,以豐富客人進入的第一印象。
檐牆組件圖(取材自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頂堵:位在身堵上方、水車堵下方的小堵,作法和腰堵相似。

身堵:通常是視覺的焦點。最常使用的裝飾圖案是以代表團團圓圓的螭虎圍爐」,即以夔(ㄎㄨㄟˊ)龍環抱丹爐寶瓶的吉祥圖案最多,當然也會有匠師依自己的創意使用各種不同的圖案。此處是在腰堵上方、頂堵下方的大堵,除了是正面最重要的部位,通常也是窗戶的位置,因此一般都以透雕施作,兼顧採光。

腰堵:位在裙堵和身堵二大堵的中間,窄如腰帶的小堵。

裙堵檐牆的下堵(),位於櫃台腳上方的大堵,裙堵和櫃台腳是以石頭製作,屬於這面牆的基礎,最常見的裝飾是麒麟,以麒麟裝飾時又稱麒麟堵

櫃台腳:「櫃台腳」又稱「地牛」位於整面牆的最底層,具有牆基的功用。早期常雕成矮櫃台型,以作為牆身之收頭,故稱之「櫃台腳」,後期做法之整體形式不變,但將櫃台之「內翻馬蹄」型柱腳部分雕成鯉魚,螭虎吞腳等形式。


以下我挑選了幾座傳統建築檐牆的相片,不論是石材的粗礦或木質的細緻各有千秋,請慢慢欣賞。
鹿港天后宮
北港朝天宮
萬華龍山寺,正門兩側的檐牆裝飾非常豐富。
檐牆形式呈現的萬華龍山寺側門,且完全採用石材,是比較少見的案例。
台南佳里震興宮,檐牆裝飾比較簡單,在近代興建或改建廟宇中很常見。
台北保安宮
淡水龍山寺
三峽祖師廟
鹿港龍山寺前殿大門。由於鹿港龍山寺有一座山門,這面檐牆已經不是香客第一道接觸的門面,因此牆基沒有特別的裝飾。
南投藍田書院,也是牆基和牆面分別用不同材質。
彰化益源大厝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