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9

「八仙」與「暗八仙」


台北市文山區有一座著名的小山「仙跡岩」,仙跡岩名稱的由來,有多種傳說,其中之一是於山頂稜線上的一塊巨岩,岩頂上的一雙腳印,乃為八仙之一的呂洞賓雲遊到此,昇天時雙腳著地之處,留下了腳印因而得名。當然這是傳說,岩頂上的雙腳印確實存在,後人就以此編了這個傳說,民國35年當地的人們還為此建「仙巖廟」奉祀呂洞賓外,更將此處命名為「仙跡岩」。

因為呂洞賓是八仙之一,後來在仙跡岩下景興路邊邊坡檔土牆在裝飾時便以「八仙」作為題材,分別有「八仙」與「暗八仙」這兩組作品。這裡的「八仙」是Q版造型,非常可愛,因此借用來介紹本篇的八仙人物。

2023/01/01

標點符號用法


我寫部落格非常多年,即使到現在有時候還是會用錯「標點符號」。
這篇文章是為了提醒自己一些中文寫作常用 「標點符號」的正確用法及範例,有需要時可以立即查考,各位朋友看一看,當成參考也是有幫助的。 

堂號與姓氏

一些常見的郡望堂號。在宗祠門外,一見懸掛的匾額上書某某堂,就能大致知道該族的姓氏。


安定堂:胡、席、梁、程、伍
北海堂:王、邢、郎
博陵堂:崔、邵
渤海堂:高、李、甘、封、歐陽
昌黎堂:韓
陳郡堂:袁
陳留堂:謝、阮、虞、伊
東海堂:徐、茅、有
東魯堂:孔
東平堂:花
敦煌堂:宋、洪
頓丘堂:葛、司空
范陽堂:盧、鄒、簡、燕
馮翊堂:吉、雷
扶風堂:馬、宋、魯、班、祿、萬
高平堂:曹、范、巴
高陽堂:許、紀、耿
廣陵堂:貢、盛
廣平堂:宋、游、賀、談
河東堂:薛、呂、裴、儲、聶
河間堂:章、詹、淩
河南堂:宋、蕭、於、山、方、毛、元、平、向、利、苟、邱、俞、陸、褚、廉、種(河南郡即洛陽)
河內堂:楊、苟、荀、司馬
弘農堂:楊、馮
護國堂:逢、邊、戴、稽
會稽堂:夏
濟南堂:伏、寧
濟陽堂:丁、卞、江、柯、卻、陶、庾、蔡
江陵堂:熊
江夏堂:黃、費
解梁堂:關
晉陽堂:唐、匡、景
晉昌堂:唐
京兆堂:韋、杜、宋、郭、申、史、別、冷、車、宗、段、計、晁、郜、浦、象、康、舒、雍、壽、酆、黎、皇甫
巨鹿堂:魏
蘭陵堂:蕭
琅琊堂:王、符、雲、諸葛
樂安堂:孫、任
梁國堂:墨、橋
遼西堂:項
臨川堂:危
臨海堂:屈
隴西堂:李、彭、牛、辛、時、董
廬江堂:何
南昌堂:塗
南陽堂:鄧、韓、姬、趙、葉、白、束、呼、隆、翟、樂
內黃堂:駱
沛國堂:朱、宋
彭城堂:劉、金、錢、曹、袁
平昌堂:孟、管、離、紅
平陵堂:孟
平陽堂:常、饒、汪、仇、巫、來、鳳、管、衛、歐
平原堂:東方
濮陽堂:爰
譙郡堂:曹
齊郡堂:查、晏、覃、富、譚
千乘堂:倪
清河堂:王、張、房、傅、胡
汝南堂:周、袁、梅、殷、商、左、言、汝、南、廖、藍、危
山陽堂:嶽
上黨堂:包、尚、連、鮑、樊
上穀堂:成、侯、冠、榮
始平堂:馮、翁、龐
太原堂:王、郭、羊、祁、易、武、祝、宮、溫、霍、閻、尉遲
天水堂:趙、姜、秦、楊、尹、莊、嚴、皮、艾、狄、桂、上官
魏郡堂:柏
吳興堂:沈、姚、施、尤、明、水
武功堂:蘇
武陵堂:蘇、冉、華、龍、龔、顧
武威堂:石、安、賈
西河堂:林、卜、苟、卓、宰、靳
西平堂:池
下邳堂:余、闕
新安堂:古
薛郡堂:海
雁門堂:文、田、童、農
燕山堂:竇
延陵堂:吳
滎陽堂:鄭、昌、潘
潁川堂:陳、吳、韓、鄔、賴、鍾
余杭堂:隗
豫章堂:羅
中山堂:湯、仲、藺
……

還有一些不屬於郡望,而是來自封號、典故的常見堂號:
半部堂:趙(該支多自認趙普後人,取趙普對趙匡胤說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
汾陽堂:郭(得自郭子儀的汾陽郡王封號)
射潮堂:錢(吳越太祖錢鏐射海潮的故事)
三槐堂:王(宋初王祐植槐三株以象徵子孫位列三公的典故)
四知堂:楊(東漢楊震拒賄,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故事)
守正堂、臥雪堂:袁(漢朝袁安典故)
……

還有一些堂號字義比較寬泛,比如崇本堂”“世德堂”“敦本堂”“太史堂等等,就不能從堂號判斷該族姓氏了。


有些比較有名的大族,郡望成為該姓的象徵和代稱,比如隴西(李)、彭城(劉)、弘農(楊)、天水(趙)、太原(王)、京兆(韋)、蘭陵(蕭)、東海(徐)、吳興(沈)、延陵(吳)、博陵(高、崔)、扶風(馬)、陳留(謝)、西河(林)、江夏(黃)、高陽(許)、滎陽(鄭)、汝南(周)等等。比如稱宋朝為天水一朝,民國稱大總統徐世昌東海如何如何等等。

舉個例子。古籍中記載一事:從唐末至宋朝,寺院深夜輕易不撞鐘,否則有報警之意。楊吳末年,金陵有一寺僧夜半撞鐘,滿城皆驚。官府擒得該僧,按罪應當處斬。徐知誥(南唐烈祖李)親審,問其敲鐘的緣由。僧人雲:「夜來偶得詠月詩:徐徐東海出,漸漸上天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徐知誥喜而釋之——東海郡(今山東臨沂、郯城一帶)是徐姓的郡望。楊吳時期,金陵是楊吳政權大丞相徐溫的駐地(楊吳的正式都城是揚州)。徐溫及其諸子,尤其是能力最強的養子徐知誥,早已有篡吳之心,因此認為此詩中的徐徐東海出一句是得國吉兆,因此才喜而釋之。今人如果不懂郡望的典故,很可能會納悶這個點究竟在哪裡。

另外從五姓七望、高門大族的郡望,與今天地名的對比,能看出從漢魏到唐末再到今天,北方尤其華北地區政治經濟人口重心地位的下降

博陵崔氏——河北省安平縣
清河崔氏——河北省清河縣
范陽盧氏——河北省涿州市
勃海高氏——河北省南皮縣
蘭陵蕭氏——山東省棗莊市
琅琊王氏——山東省臨沂市
太原王氏——山西省太原縣
滎陽鄭氏——河南省滎陽市
弘農楊氏——河南省靈寶市
隴西李氏——甘肅省臨洮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