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1/26

中式古建築「窗」的專題

中式古建築的窗是由「窗孔」,「窗框」,「窗櫺」三種構件組合而成。窗戶和門一樣是牆壁的開口,因傳統建築的牆用於隔間而不承重,故門窗的造型上便自由多了。但是兩者相較,門畢竟是人們出入的地方,造型的變化多多少少有一定的規範,窗戶則沒有這個限制,完全可以隨著屋主的喜好及匠師的創意發揮,多變的窗戶成為傳統建築另一種風景。

中式古建築的窗戶,每一個作品因為使用材料和匠師的設計與工藝不同,幾乎每一座窗戶都是獨一無二,這也是中式窗戶迷人之處,在我到處拜訪傳統建築所拍攝的相片中,多變的窗戶總是會在我的相片紀錄中。我將這些與窗戶有關的相片歸納整理後,寫了多篇與窗有關的介紹,這篇就將本部落格中介紹「窗」的文章整理出文章連結,方便各位朋友欣賞。

2024/03/23

中式古建築的基本裝飾元素


這一篇是整理本部落格與古建築裝飾有關文章的簡介資料,每一單元都附上文章連結,方便閱讀。
本篇發表於 2013/01/01,因為陸續寫了多篇建築裝飾的文章,因此依照我的習慣整理成一篇匯總,分類簡介並連結本部落格中已經發表的文章。2013年以前我的相片都是早期拍攝的,數量少,而幻燈片翻攝的效果也不好,現在回頭看以前寫的文章圖片乏善可陳。近年來因為數位相機更方便、效果也較佳,再加上也勤於到處參訪,因此收集的資料越來越多,尤其是剪粘方面的素材、文章更多,因此重新整理此篇,增加新的文章連結及相片,讓內容更豐富。
至於早期的文章,或許我會再重新處理,至少可以加上更多的相片,向近期文章的風格靠近。


屋頂

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宮殿建築(重檐殿及重檐歇山);
二、寺廟建築(燕尾脊,弧線組成);
三、一般民居建築(民屋建築的屋頂通常甚少裝飾,屋頂的覆蓋一般均使用黑色的皮瓦)




屋頂的裝飾

l   宮殿式建築琉璃瓦,正吻(又稱龍吻),垂獸, 仙人走獸(由下而上排列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猊 音泥)、狎魚(狎 音霞)、獬豸(音謝至)、斗牛、行(音航十)]共十種及最前端騎鳳的仙人),以及寶頂。
l   寺廟與民居: 特別是中國南方和台灣的寺廟以及民間建築的屋頂裝飾以追求美感為主、故數量、種類及型式較為豐富。常見的裝飾有雙龍搶珠(龍與寶珠)、雙龍護塔(龍與寶塔)、雙鳳、福祿壽三仙,人物戰馬、寶珠、寶塔、麒麟、龍首及其他代表吉祥的動物、人物山水、花草等等。這些裝飾的做法則有所謂的剪黏、交趾陶、泥塑等。
在本部落格中介紹大量的剪粘裝飾,由於
剪粘裝飾最常用於屋頂,所以大部分剪粘的篇章基本上都可以視為屋頂裝飾的介紹。
l   孔廟的通天筒

2016/08/17

成都寬窄巷子-紀錄一些有特色的傳統建築與裝飾

寬窄巷子裡還有多座私宅,大門還完整保留下來。
這一棟已經成為商業空間,不到營業時間不容易看出來
蘭亭序,感覺是一間高級的茶館或餐廳
『修茸一新的寬窄巷子由45個清末民初風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花園洋樓、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築群落組成』寬窄巷子當然是有整修過的商業街,但我覺得當時的整修應該有事先訂定嚴格的規範,所以整個寬窄巷子的範圍還是保留中式傳統建築的風貌,即時是加上了現代的設計元素,卻不會感覺有什麼違和。

2016/08/13

成都寬窄巷子-門、裝飾配件

這座門雖然是現代的鐵門,設計師卻去找了兩塊對稱的傳統木雕加以裝飾,同樣給人古樸的感覺。我很喜歡這扇門的設計。
上圖的細部圖片
我曾經寫過幾篇與門的裝飾有關的文章,因此現在參觀傳統建築聚落時也會很自然的拍攝門以及周邊裝飾。成都寬窄巷子很多宅第和房子都已經改裝變成商業空間,可能是規劃單位的規定,這些傳統建築的門卻大部分保留原貌,即使有修改也還是保留傳統的裝飾風格,不會被改頭換面成為西洋式的大門。我猜想如果在白天開市或晚上時間去寬窄巷子可能看不到或不會注意到這些門,我是在清晨前往所以大部分的商店都是大門深鎖,卻讓我可以拍到門的原貌。

2016/06/24

「彰化元清觀」門神彩繪修復

「元清觀」是台灣彰化市的國定第二級古蹟,當地居民稱作「天公壇」,建於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是一座供奉玉皇大帝的廟宇。2006年4月9日元清觀遭回祿之災,正殿與廂廊燒毀,之後進行古蹟的修復,官方記載於2010年12月初重修完成。
我在2011年10月20日第一次拜訪元清觀時鷹架還沒完全拆除,整修其實還在進行,正好看到三川殿的斗拱和門神正在彩繪,當時就隨意拍了些相片。隔了五年後終於在今(2016)年5月21日第二次拜訪元清觀,寺廟早已修復完成,我又拍了當時在彩繪的門神和斗拱相片,正好做個前後比較。
在我走訪傳統建築的歷程中只有少數一兩次正好碰到整修中還可以開放參觀的,算來這也是我'古建築之旅'難得的篇章。

2015/12/30

加冠晉祿

林安泰古厝公媽(祖先)神龕上的一對「加冠晉祿」木雕
加官進祿是傳統建築裝飾常用的主題,根據《金史‧元妃李氏傳》:「優言鳳凰之飛有四,所應亦異。若向上飛,則風雨順時;向外飛,則四國來朝;向裡飛,則加官進祿.....。」由此可知「加官進(晉)祿」一詞,遠自南宋就已經習用。在以前科舉時代,科試及第、封官受祿不但光耀門楣,且享榮華富貴,因此加冠晉祿變為追求的目標。 

2015/12/05

門的配件(四) - 門鈸與門環

潭子摘星山莊
在門的眾多配件裡,門環和門鈸算是小零件,卻是接近門時一定會注意到的東西。

 「門環」: 俗稱響器,是安裝在房屋大門上的拉手,並供叩門之用,以門環扣木板門聲音響亮,讓在室內的人更容易聽見來應門,作用如同今日的電鈴。門環常以金屬製成,於門拉攏後兩環交疊上鎖,可防範外人闖入。在中國古代對門環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例如據《明史》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

2015/07/19

門的配件(三)- 門印

龍首門印 - 台南大天后宮
「門印」是「門簪」靠門外側的部分。傳統的門結構必需用「門簪」將門框和門楣結合並固定在一起,使連楹不至於滑落。 門簪的形狀就如女人所用的頭簪,前端較大而緊貼於門楣外側的部分稱為「門印」。門印通常是扁平形狀,有點類似圖釘前端扁平的頭,不過在台灣的寺廟卻也經常可看到立體造型 (例如 '龍首')門印

2014/06/13

檐牆,建築的門面

潭子摘星山莊正門兩側的檐牆,牆面所看到的彩色裝飾、門聯與右邊的題詩都是交趾陶作品,其精美的程度在台灣的傳統建築裡絕對數一數二。
前檐牆位於傳統建築,特別是廟宇,正門大門的兩側,是正面最重要的部份,也傳統建築的視覺焦點,為了讓整個正面大門更顯得氣派,因此在工藝與信仰內涵方面的表現亦最是豐富精緻。由於是建築入口第一道的門面,因此很注重使用建材與裝飾,讓檐牆能為整座建築加分。檐牆早期都以木構為主,除了主要的門柱之外多作成透雕「窗櫺」,或是做成可以拆卸的「隔扇」。隨時代演進近代改建或新建的廟宇則逐漸以石材取代傳統的木質,取其莊嚴、穩重的特性。

2014/06/05

朝天宮12扇門神:天干、地支、24節氣神

北港朝天宮 十二扇天干、地支、二十四節氣 彩繪:古蹟修復的範例

2014年一月分的時候我看到台灣光華雜誌一篇報導,科學操刀──寺廟彩繪風華再現(2014/01/08),內容是報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簡稱文資中心),成立的一支科學修復團隊,採用科學儀器與方法,重現國寶彩繪畫師們的作品風采。迄今完成的兩件修復案,一件是潘麗水所畫的高雄代天宮巨幅山水壁畫,另一件是陳壽彝所畫的雲林北港朝天宮12扇門神。這個報導吸引我,因為台灣現在已經可以用「古蹟修復」的方式搶救繪畫文物了。

2013/11/30

門與門的配件(二)- 林安泰古厝

加冠晉祿門(大門),使用實心木料
古代的門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零件組合而成,沒有用到一根釘子,卻可以讓門非常牢靠。林安泰古厝建於清朝年代,門的設計當然沿襲傳統建築對門的結構設計要求。
門是兩扇開關,戶只有一扇。門扇也稱為門扉。板門是實心木料組成,通常使用在房子對外進出的大門或側門,軟門則是邊框內加薄板或櫺子,主要使用於住宅裡面房間的屏隔。

2013/10/22

林安泰古厝的「大門」與「門廳」

林安泰古厝入口大門,進去第一間即門廳
林安泰古厝建築四合院中軸線上第一進稱為門廳(垂花門廳),具有管制人員出入及接待賓客之功能。明間退凹數架,暗示正門位置,以及凹壽可提供親友賓客短暫停留的空間。

這一個垂花門廳空間是四合院中最醒目、最講究的門,是迎送親友與屋內屋外的主要分界點。站在門內門外的心境和領域,完全不同的分隔兩個實質與抽象的空間和世界。

2012/01/01

林安泰古厝

這張是1994年在林安泰古厝拍的相片,
當時我兒子剛好從婚紗拍攝現場前面走過。
林安泰古厝原位於台北市四維路141號,此地為清初時由福建泉州安溪移民開發,為紀念家鄉,故命名為「大安」,意指「偉大的安溪」。

林安泰古厝於67年6月因拓寬敦化南路而拆除,拆除時先拆裝飾附屬物,再拆隔間,最後由屋頂向下拆,古厝的一磚一石一木。經丈量記錄、編號、繪製藍圖,作為施工時的依據,8月底全部拆卸完成,經七年後,由台北市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負貴重建在公園內,於76年6月17日開放。

2009/06/15

門的配件 - 名堂還真不少

門鈸、門環與門釘,比較高等級建築的門鈸會用獸首做裝飾,稱為「鋪首」 -湖北武當山玉虛宮
門的體積雖小,但配件倒是不少,如「連楹」,「門簪」,「門釘」,「門鈸」,「門環」,「栓杆」,「插關」,「遮板」等等。 這裏僅介紹幾種常見及較特別的幾種。

各種不同形式的 門

門框及門扇組成門,這兩扇是板門-潭子摘星山莊
台灣的傳統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在建造的時候要先完成樑柱架構及屋頂、屋身等建築主體,也就是所謂的大木作後,然後進行內部裝修,也就是小木作,如裝上門窗,頂棚,隔件等。 門及窗是傳統建築裏所謂「外檐裝修」的主要項目。本次就針對門的部分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