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木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木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1/26

中式古建築「窗」的專題

中式古建築的窗是由「窗孔」,「窗框」,「窗櫺」三種構件組合而成。窗戶和門一樣是牆壁的開口,因傳統建築的牆用於隔間而不承重,故門窗的造型上便自由多了。但是兩者相較,門畢竟是人們出入的地方,造型的變化多多少少有一定的規範,窗戶則沒有這個限制,完全可以隨著屋主的喜好及匠師的創意發揮,多變的窗戶成為傳統建築另一種風景。

中式古建築的窗戶,每一個作品因為使用材料和匠師的設計與工藝不同,幾乎每一座窗戶都是獨一無二,這也是中式窗戶迷人之處,在我到處拜訪傳統建築所拍攝的相片中,多變的窗戶總是會在我的相片紀錄中。我將這些與窗戶有關的相片歸納整理後,寫了多篇與窗有關的介紹,這篇就將本部落格中介紹「窗」的文章整理出文章連結,方便各位朋友欣賞。

2024/08/17

木對聯修復記錄 @檳城五福書院


2023年11月第二次拜訪檳城五福書院時,向廟方的人員請教了一些問題,和廟方的人員聊得很愉快,更幸運的是看到工作人員正好在修復木對聯。這是一對其實已經被蟲蛀很厲害的木製對聯,有一片剛剛修好、上漆完正在晾乾,另外一片正要開始修復,因此得以對這一塊木對聯的修復做記錄。我不是古物修復的專家,我也不清楚這樣的修復方式是不是正確,雖然成品的表面不像新作的那麼平滑,但看到修復的成果,確信這對木對聯在修復後又恢復當時的風華。

我大概問了一下,整個過程有以下的步驟,因為時間的關係,第一個步驟已經事前處理,後面的程序又需要更長的等待才能時間完成,不過還是很幸運記錄到中間的程序。

2024/03/23

中式古建築的基本裝飾元素


這一篇是整理本部落格與古建築裝飾有關文章的簡介資料,每一單元都附上文章連結,方便閱讀。
本篇發表於 2013/01/01,因為陸續寫了多篇建築裝飾的文章,因此依照我的習慣整理成一篇匯總,分類簡介並連結本部落格中已經發表的文章。2013年以前我的相片都是早期拍攝的,數量少,而幻燈片翻攝的效果也不好,現在回頭看以前寫的文章圖片乏善可陳。近年來因為數位相機更方便、效果也較佳,再加上也勤於到處參訪,因此收集的資料越來越多,尤其是剪粘方面的素材、文章更多,因此重新整理此篇,增加新的文章連結及相片,讓內容更豐富。
至於早期的文章,或許我會再重新處理,至少可以加上更多的相片,向近期文章的風格靠近。


屋頂

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宮殿建築(重檐殿及重檐歇山);
二、寺廟建築(燕尾脊,弧線組成);
三、一般民居建築(民屋建築的屋頂通常甚少裝飾,屋頂的覆蓋一般均使用黑色的皮瓦)




屋頂的裝飾

l   宮殿式建築琉璃瓦,正吻(又稱龍吻),垂獸, 仙人走獸(由下而上排列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猊 音泥)、狎魚(狎 音霞)、獬豸(音謝至)、斗牛、行(音航十)]共十種及最前端騎鳳的仙人),以及寶頂。
l   寺廟與民居: 特別是中國南方和台灣的寺廟以及民間建築的屋頂裝飾以追求美感為主、故數量、種類及型式較為豐富。常見的裝飾有雙龍搶珠(龍與寶珠)、雙龍護塔(龍與寶塔)、雙鳳、福祿壽三仙,人物戰馬、寶珠、寶塔、麒麟、龍首及其他代表吉祥的動物、人物山水、花草等等。這些裝飾的做法則有所謂的剪黏、交趾陶、泥塑等。
在本部落格中介紹大量的剪粘裝飾,由於
剪粘裝飾最常用於屋頂,所以大部分剪粘的篇章基本上都可以視為屋頂裝飾的介紹。
l   孔廟的通天筒

2023/02/26

古建築裝飾工藝- 橫幅的「八仙」作品

旱溪樂成宮三川殿屋頂西施脊-八仙

上一篇『不同風格的「八仙」裝飾創作』介紹了幾種不同素材所創作的八仙作品,本篇將集中在屋頂西施脊、水車堵和門楣的八仙裝飾。

「八仙」普遍用來作為古建築的裝飾主題,尤其是台灣與大陸各地的寺廟、祠堂等古建築裡,屋頂上的西施脊,牆壁上的水車堵和(通常是正殿、神明廳或神龕)門楣處,這些最顯眼之處經常都可以看到八仙的影子。這些地方的形狀通常都是比較寬,但上下的高度有限,八仙人物各自獨立因此可以一字排開,非常符合這樣的空間裝飾的需求,自然而然就會被用來作為裝飾標的。各位或許也注意到這些地方的八仙裝飾通常都會在中間加上南極仙翁成為九尊人物,這就和中國人的哲學觀裡使用奇數來達成對稱和平衡有一定的關係。八仙共八位人物是偶數,加上南極仙翁共九尊就成為奇數,以南極仙翁為中心,左右各四尊八仙人物。至於八仙人物是否要配上坐騎,需不需要童子搭配,那就由匠師們自己去發揮了。

以下的八仙介紹各有各的特色,並沒有按一定的分類和順序。

2023/02/01

古建築裝飾工藝- 不同風格的「八仙」裝飾創作

陳三火老師剪粘 八仙蟠桃赴會

傳統生活裡經常看的到「八仙」的影子,所以我們對八仙並不陌生,譬如傳統上家裡有人結婚或喜慶時,一定會掛「八仙綵」,神桌也經常會有八仙畫像等等。而在台灣與大陸各地的寺廟、祠堂與古建築裡,八仙當然也成為經常出現的裝飾主題,它不一定放在顯眼的地方,但注意一下屋頂、神桌、牆壁或門框,經常可以看到八仙的,有時候也會在其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八仙的人物造型相對比較複雜,最常看到的是木雕、交趾陶與剪黏,著重於表現他們的立體感;至於著重於平面表現的八仙裝飾,我們也可以看到使用鑲嵌或繪畫的方式呈現。
當然在台灣屋頂上的西施脊和水車堵是最常看到八仙作品的地方,將會另外以專篇介紹,本篇專門分享我所收集,以不同型式呈現的八仙造型裝飾。

2022/11/27

古建築裝飾工藝- 八仙

八仙綵-林安泰古厝
 
在中國人的傳統生活裡經常看的到「八仙」的影子,所以我們對八仙並不陌生,譬如傳統上家裡有人結婚或喜慶時,一定會掛「八仙綵」,神桌也經常會有八仙畫像等等。寺廟建築也常用八仙來裝飾,它不一定放在顯眼的地方,但注意一下屋頂、神桌、牆壁或門框,經常可以看到八仙的,有時候也會在其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

2022/08/13

「人生四暢」─掏耳、撚鼻、搔背、伸腰

四尊「人生四暢」木雕的位置,左右各兩尊
 
鹿港天后宮(舊祖宮)
鹿港天后宮正殿神龕前欄杆上方有幾尊木雕,一般人在天后宮總是虔誠的敬拜媽祖,不會注意到這四尊稱為「人生四暢」的作品。

四暢乃「舒暢」之諧音,以人體四種自然舒適之姿態─掏耳、撚鼻、搔背、伸腰,表現出生活中最舒暢的小動作。據鹿港天后宮官方網站介紹,這『位於正殿神龕前欄杆上方,是泉州匠師連吉師(黃連吉)的作品,人物的雕刻栩栩如生,匠師將人生百態呈現在廟宇的裝飾藝術上,更為寫實。』。
我在30幾年前開始拍傳統建築的相片時就已經注意到這四尊木雕,幾乎每次去天后宮都還是免不了再重拍一次。

2018/06/25

馬來西亞檳城觀音亭-建築文物和活動

大概因為香客會餵食,觀音亭的前埕有很多鴿子。
寺廟前特別設置了插香的座台,插著非常粗壯的香。
網路上對檳城觀音亭的介紹很少,包含當地旅遊介紹的官方的網站也只有極少的篇幅。綜合網路上的介紹,彙整起來對檳城觀音亭可以大概說明如下:「檳城廣福宮 Goddess Of Merey,更多人稱之為觀音亭,觀音亭位於檳城喬治市正中心的MASJID KAPITAN KELING路上,這間華人的寺廟同樣也最檳城現存最古老的華人寺廟,大約在1800年時由最早移民到檳城的華裔所建。寺廟前插著非常粗壯的香,還有一口古井現已沒在使用,但卻成為市民與鴿子休憩的地方。』

2017/10/01

合川釣魚城-忠義祠

忠義祠是合川釣魚城的景點之一,和護國寺僅一牆之隔,整座建築由正廳、耳房和左右廂房組成。佈局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在縱軸線主要建築石階前的左右兩側,依著橫軸線以兩座體形較小的次要建築相對峙,構成一座三合院,建築形式也維持巴渝古民居建築的風格。

2017/08/30

合川釣魚城

護國門
2012~2014年我在大陸擔任顧問期間會利用假日走訪各地收集傳統建築方面的資料。最常利用的是參加當地的旅遊團去參觀一些比較有人文風采的景點,但大陸太大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旅遊團可以到達。位於重慶市的「合川釣魚城」不是熱門景點,如果不是同事自駕載我去,我大概也沒有機會前往。這位同事剛剛考上駕照沒多久,新買的車上路還沒幾次而且沒上過高速公路,那趟「合川釣魚城」之行就是一面指導他如何在高速公路上開車的狀況下前往。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還真大膽,為了要去特定的地方有時也必須豁出去。

2015/07/19

門的配件(三)- 門印

龍首門印 - 台南大天后宮
「門印」是「門簪」靠門外側的部分。傳統的門結構必需用「門簪」將門框和門楣結合並固定在一起,使連楹不至於滑落。 門簪的形狀就如女人所用的頭簪,前端較大而緊貼於門楣外側的部分稱為「門印」。門印通常是扁平形狀,有點類似圖釘前端扁平的頭,不過在台灣的寺廟卻也經常可看到立體造型 (例如 '龍首')門印

2015/05/16

南極仙翁與麻姑獻壽

台北龍山寺後殿墀頭上的剪黏。個人非常喜歡這組作品,雖然用的磁片比例比較大,卻將衣服的特色表現得非常好。

麻姑獻壽」與「南極仙翁」常被中國人用來祝福人長壽,送給女性長者的為麻姑形象,而送給男性的則是南極仙翁。台灣的寺廟也經常可以看到麻姑獻壽」與「南極仙翁」成對的裝飾,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剪黏、交趾陶、木雕、石雕、磚雕、彩繪等方式成為眾多建築裝飾的一部分。

2015/01/01

2014/11/29

鰲魚雀替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
「鰲魚」是一種傳說中由龍衍生而來的動物,龍首鯉魚身,據說生性好吞火舌,而傳統建築又多以木造最怕火,所以常出現在柱樑或是屋脊上。成語[鯉躍龍門]的典故,據說就和鰲魚有關:相傳有三百六十條鯉魚溯黃河而上,抵龍門山下時已蕃衍為三千六百條,其中只有一條具有靈性的能跳躍龍門而變成龍;鰲魚龍首魚身,正是鯉魚跳躍龍門時的形狀。

2014/05/23

大樑

大樑位於房子的最高點「雙龍搶珠(八卦)」彩繪大樑-鹿港金門館
「雙龍搶珠」彩繪大樑-金門浯江書院
傳統宮殿式與中國南方的建築使用木結構為主,因此利用樑、柱、斗拱將屋頂往上架高,而且傳統建築都是採取斜屋頂的方式,因此每一個房間都會有一根主樑位於房子的最高處。由於中國人對長幼尊卑有一定的禮儀規範,反應在建築上也同樣對各個房間也會依造尊卑的次序安排。正廳一般都是最高的建築,建築正廳屋頂最高主樑又稱為「大樑」。

2013/12/07

林安泰古厝「正廳」

安泰厝「正廳」正面圖
傳統建築的布局非常重視尊卑秩序,而古代富貴人家的民宅建築通常是由多間房舍集合而成,其中地基與高度最高、地位最重要的建築通常是正廳。
正廳擺設簡單

2013/11/30

門與門的配件(二)- 林安泰古厝

加冠晉祿門(大門),使用實心木料
古代的門是由許多大大小小的零件組合而成,沒有用到一根釘子,卻可以讓門非常牢靠。林安泰古厝建於清朝年代,門的設計當然沿襲傳統建築對門的結構設計要求。
門是兩扇開關,戶只有一扇。門扇也稱為門扉。板門是實心木料組成,通常使用在房子對外進出的大門或側門,軟門則是邊框內加薄板或櫺子,主要使用於住宅裡面房間的屏隔。

2013/11/16

林安泰古厝-各式斗栱大集合

台灣是一個多雨的地區,傳統台灣式的閩南建築配合周遭環境的需求,承襲中國南方地區的建築風格,屋頂採取中間高聳的斜頂型狀,而且屋簷的處理也使其能加遠外伸或是翹起,除了可以讓雨水順勢流到屋簷外,也讓建築外觀更為莊嚴。為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靠輔助性的「斗拱」來完成。

2013/10/22

林安泰古厝的「大門」與「門廳」

林安泰古厝入口大門,進去第一間即門廳
林安泰古厝建築四合院中軸線上第一進稱為門廳(垂花門廳),具有管制人員出入及接待賓客之功能。明間退凹數架,暗示正門位置,以及凹壽可提供親友賓客短暫停留的空間。

這一個垂花門廳空間是四合院中最醒目、最講究的門,是迎送親友與屋內屋外的主要分界點。站在門內門外的心境和領域,完全不同的分隔兩個實質與抽象的空間和世界。

2012/06/09

林安泰古厝木雕說故事


三王圖,位在正廳女婿窗的上方
林安泰古厝的木雕裝飾非常豐富,而且雕琢精美,絕對是參觀林安泰古厝不容錯過的內容。這些木雕中絕大多數是雕刻一些中國傳統器物、動物、植物或圖案,以象徵的方式來引喻各種吉祥的含意,如加冠進祿、福祿壽喜、多子多孫...等。這裡先挑幾組木雕裝飾來說明,也間接揣摩主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