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31

山牆-牆的另一面風景


萬華龍山寺正殿的山牆
山牆即建築物之側牆,因為中式房子為斜屋頂,故頂端為三角形如山稱為『山尖』,下半部則為完整的牆面。 在台灣常見的傳統建築,不論寺廟或宅第通常都是合院式,故旁邊廂房或護龍的山牆便成為從正面看去面積最大,最容易見著的部份,為了美觀,通常會加上裝飾,以免整棟建築物看起來太平淡。 山尖的頂端,匠師常作泥塑,交趾陶或剪黏作品,稱為『懸魚』,或稱為『鵝頭墜』,圖案則以兼具裝飾及吉祥象徵的物品之樣式為主,如民間常見的八寶:(犀角杯,蕉葉,元寶,書,畫,錢,靈芝,珠),及花籃,雲龍、葫蘆、獅子啣劍等泥塑、交趾陶或剪黏作品。 亦有以二、三只綠釉鏤空組成之人字形,下懸泥塑墜子之作法,因其外形如「磬」,取其「吉慶」的諧音。這些裝飾不僅具有驅邪招福的象徵意義,亦能增加整體建築的美感。

淡水鄞山寺正殿
山尖的最上方,在正脊垂銜接處一般均有特別的做法,其一是大量使用於寺廟或官家、富紳民居的燕尾脊,燕尾脊是再屋頂最上方正脊的兩端形成曲線向上揚起而尾端分叉為兩支,形似燕尾故名之;另一種則常見於一般建築的馬背

馬背為山牆尖端的鼓狀凸起,其形式有十數種,通常在見傳統的民居建築可以看到。最常見的馬背形式是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來區別有關,看下面這張圖可以很容易分辨各種造型的馬背。
馬背造型(圖片來源:范姜古厝的源流)

一、形狀為大弧線的「金」:
彰化益源大厝,低調的線條,簡單的鵝頭墜裝飾
金門民俗文物館,同樣是金型山牆,卻有誇張的鵝頭墜裝飾
鹿港民居,單純的造型

二、窄而高的 「木」:
台北保安宮,使用豪華的「磬」
台北保安宮,以「磬」作為裝飾
林安泰古厝 
宜蘭傳藝中心

三、由三或五個弧線組成的 「水」:
和美道東書院,我看過最美的「水」型山牆

金門民居,前方式金,後方是水型
彰化益源大厝,同樣是低調的線條
台南德化堂,以避邪的獸叼花籃裝飾
台南五妃廟,簡單樸素。

四、造型有多處銳角突出的「火」:
深坑永安居,磬的周邊另外還加上繁複的裝飾
三重先嗇宮,周邊的裝飾使用剪粘 
內湖麥帥公路旁民宅,已於多年前拆除

五、上端切平的「土」:
金門某祠堂
芬園寶藏寺
佳里震興宮
註:在台灣本島使用土型的馬背比較少見,而且裝飾簡單,但在金門島就可以發現很多土型的馬背。

嚴格說來,山尖的裝飾,因為是純粹的裝飾,故無論是馬背或懸魚圖案及裝飾做法並沒有一款的規格可循,大概都是依匠師的習慣及屋主的喜好製作,這種情形正好可使我們不斷觀察到新的圖案,讀者到傳統建築參觀時倒可以用心注意。


最後在民宅建築山牆的牆身,常可見一般 ㄇ 字形之「鳥仔踏」(如下圖)。 為何有此種突出裝飾的原因不明,據說是為了小鳥棲息之用故名之,間接也使牆面免於單調。
鳥在鳥仔踏上駐足-彰化益源大厝

文字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2014/05/31 改寫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