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玻璃剪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玻璃剪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1/01

2025 乙巳[蛇]年桌曆 月份剪影

 民國114/2025乙巳年我用「祈求吉慶」為主題製作古建築裝飾相片桌曆。歷年來所記錄的古建築相關相片非常多,能夠用桌曆的方式呈現也不失為好主意,每年規劃一個主題,呈現台灣各地寺廟用不同素材製作該裝飾主題的工藝,也讓各位朋友認識傳統工藝匠師們多元的創作表現。

本篇是各月份桌曆製作的剪影,依月份順序展示,為自己的作品做紀錄。













2024/12/26

【台灣寺廟剪粘之美】2023癸卯[兔]年桌曆相片集

民國112年西元2023年我第一次嘗試用自己所拍攝的古建築裝飾相片製作桌曆分送給客戶、親友及古建築同好,獲得非常不錯的迴響,到目前已經連續製作了三年。
【中華民國112年 癸卯年 肖兔 台灣寺廟剪粘之美 屋頂篇】桌曆,收集台灣各地寺廟的屋頂剪粘,呈現台灣寺廟特別的風景。台灣的寺廟那麼多,不乏非常優秀的屋頂裝飾,該次因為是第一次製作,挑的屋頂剪粘作品自然要有一定的水準,很有觀賞價值也蠻具有代表性。這一篇就以當時採用的剪粘作品相片來和大家分享。

佳里金唐殿 何金龍司 「雙龍搶珠 雙鳳朝牡丹」


北港朝天宮


台灣各地寺廟屋頂剪粘裝飾
台南鄭子寮福安宮 陳三火司製作

台南學甲慈濟宮

高雄鳳邑城隍廟

台北劍潭古寺

宜蘭二結王公廟

台南北門二重港仁安宮 陳三火司製作

雲林麥寮拱範宮

佳里金唐殿  對戰一  何金龍司作品
佳里金唐殿  對戰二 何金龍司作品


台北保安宮 各種不同姿態的龍和鰲魚作品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2024/12/15

「剪黏」專題-台灣寺廟篇

我個人很喜歡台灣寺廟剪黏藝術。「剪黏」的起源已很難考據,相傳是中國南方特有的鑲嵌藝術,台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加以發揚光大,現在是台灣寺廟很重要的裝飾工藝。以前一直以為大陸已經失傳,2017年7月前往泉州,發現剪黏這項工藝確實還存在,當然各自發展的結果台灣和大陸的又有些微的差異

在台灣只要是中式的傳統建築,特別是寺廟幾乎都看得到剪黏裝飾。我的部落格裡有多篇介紹剪黏藝術的文章,由剪黏藝術的基本認識開始,透過幾座代表性的寺廟有系統的介紹「剪黏」這項工藝,希望讀者讀完後對台灣的剪黏藝術有進一步的認識,下次再去廟寺參觀時可以認真看看那些藝術家的手藝,相信一定會有完全不一樣的體會。

2024/06/29

剪黏工藝欣賞(卅四) 笨港水仙宮 屋頂剪粘與交趾陶


笨港水仙宮是嘉義縣著名的國定古蹟,現址的建築歷經200多年的修建,廟中還可以看到自清代乾隆、嘉慶、道光及二戰後初期所加入修建的部位,有其歷史的價值。水仙宮內保留了多項雕樑畫棟和巧妙的木造結構上的傳統建築珍品,本部落格曾經整理介紹過多幅民國37年(公元1948年)整修時,由泥塑名師江清露及彩繪名師陳玉峰聯手的泥塑彩繪作品,是全臺僅見的組合,當年陳玉峰施作的門神彩繪,更是全臺保存最完整的遺作,本篇則介紹屋頂的主要剪粘和交趾陶裝飾。

笨港水仙宮 「影塑」 作品欣賞之一
笨港水仙宮 「影塑」 作品欣賞之二

2024/05/26

剪黏工藝欣賞(卅三) - 剪粘龍虎堵


龍虎堵是台灣寺廟建築必備的元素,在三川殿的對看堵一定都會製作一組對視的龍虎堵裝飾作品。龍虎堵的裝飾素材非常多元,石雕、泥塑、交趾陶、彩繪等都是常見的素材。以下這一篇就介紹了多種不同方式製作的作品
建築裝飾-龍虎堵

在全台灣那麼多寺廟的龍虎堵中,以剪粘製作的龍虎堵並不多見,不過這一篇我們介紹三組用剪粘製作的龍虎堵,全部都位於台北,希望未來在台灣其他地區也能夠看到其他以剪粘製作的龍虎堵。

2024/03/23

中式古建築的基本裝飾元素


這一篇是整理本部落格與古建築裝飾有關文章的簡介資料,每一單元都附上文章連結,方便閱讀。
本篇發表於 2013/01/01,因為陸續寫了多篇建築裝飾的文章,因此依照我的習慣整理成一篇匯總,分類簡介並連結本部落格中已經發表的文章。2013年以前我的相片都是早期拍攝的,數量少,而幻燈片翻攝的效果也不好,現在回頭看以前寫的文章圖片乏善可陳。近年來因為數位相機更方便、效果也較佳,再加上也勤於到處參訪,因此收集的資料越來越多,尤其是剪粘方面的素材、文章更多,因此重新整理此篇,增加新的文章連結及相片,讓內容更豐富。
至於早期的文章,或許我會再重新處理,至少可以加上更多的相片,向近期文章的風格靠近。


屋頂

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宮殿建築(重檐殿及重檐歇山);
二、寺廟建築(燕尾脊,弧線組成);
三、一般民居建築(民屋建築的屋頂通常甚少裝飾,屋頂的覆蓋一般均使用黑色的皮瓦)




屋頂的裝飾

l   宮殿式建築琉璃瓦,正吻(又稱龍吻),垂獸, 仙人走獸(由下而上排列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猊 音泥)、狎魚(狎 音霞)、獬豸(音謝至)、斗牛、行(音航十)]共十種及最前端騎鳳的仙人),以及寶頂。
l   寺廟與民居: 特別是中國南方和台灣的寺廟以及民間建築的屋頂裝飾以追求美感為主、故數量、種類及型式較為豐富。常見的裝飾有雙龍搶珠(龍與寶珠)、雙龍護塔(龍與寶塔)、雙鳳、福祿壽三仙,人物戰馬、寶珠、寶塔、麒麟、龍首及其他代表吉祥的動物、人物山水、花草等等。這些裝飾的做法則有所謂的剪黏、交趾陶、泥塑等。
在本部落格中介紹大量的剪粘裝飾,由於
剪粘裝飾最常用於屋頂,所以大部分剪粘的篇章基本上都可以視為屋頂裝飾的介紹。
l   孔廟的通天筒

2024/03/16

剪黏工藝欣賞(卅二) -北港朝天宮數幅長軸剪粘作品

北港朝天宮是一座台灣傳統寺廟裝飾工藝的寶庫,剪粘、石雕、木雕、交趾陶、彩繪、神像等各式工藝充滿整座寺廟,在這裡駐足,隨時都可以發現精彩的裝飾工藝作品。由於筆者對於剪粘工藝特別有興趣,因此每次前往朝天宮都會用心紀錄這裡的剪黏創作。

根據記載,北港朝天宮的剪粘裝飾是洪坤福派所創作的,時間是在1956年前後。早年台灣的剪粘流派有所謂的「南何北洪」,分別指南部的何金龍以及北部的洪坤福。兩派風格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洪坤福著重形勢,不拘細節,何金龍則是作工精細。而北港朝天宮先後歷經了柯訓、洪坤福、江清露師徒三代的修建,師徒三人以高超的技藝,為朝天宮這座台灣剪黏裝飾藝術殿堂寫下輝煌歷史。特別是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由江清露完成,北港朝天宮的剪粘裝飾可說是江清露個人的代表作。

2022/04/17

剪黏工藝欣賞(廿五) - 行天宮 北投分宮(玻璃剪黏)

有一次經過北投中央路,不意間發現山上有一間規模似乎不小的寺廟,臨時起意前往參訪。這間寺廟是行天宮 北投分宮,也是行天宮三宮之一。其實這已經是2020年11月的事,最近翻看以前的相片才發現這裡的剪粘有其獨特的風格,因此整理介紹。

行天宮官網上介紹北投分宮:『行天宮北投分宮的規劃原為一殿式,玄空師父氣度恢宏,認為聖廟格局理應開闊舒展,所以在民國四十九年後殿落成之後,繼續挹注大部分為個人資金建設玉皇殿和前殿,而於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農曆五月一日舉行慶成儀式,展現出三殿式的大廟格局。』

行天宮 北投分宮正殿全視圖
樸素高雅的正面
御路
虎邊的鼓樓
龍邊的鐘樓

北投分宮北投分宮採用閩南燕尾翹脊式的建築,雖然是鋼筋混凝土建築,卻創造出類似傳統寺廟木造建築的品味。在北投分宮興建的年代剛好是以玻璃為材料的玻璃剪粘興盛之時,所以屋脊的裝飾就是以玻璃剪粘為主。另外一項特色,行天宮 北投分宮的幾乎將整條屋脊大量運用西方的「馬賽克」磁磚為基底,或是用於某些裝飾(如雲朵、屋脊兩側的螭虎/夔龍)的著色劑,然後在馬賽克的上面安裝傳統的剪粘裝飾。「馬賽克」磁磚運用在鋼筋混凝土建築的寺廟屋頂其實很常見,但通常都是用來掩蓋露出的水泥,像行天宮這樣把馬賽克磁磚和剪粘巧妙的結合,創造剪粘裝飾獨特的風格,值得特別介紹。其實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松江路交會的行天宮台北本宮屋頂裝飾的作法也和這裡一樣,不過北投分宮畢竟是比較早興建落成,應該可以視為原創。

整體而言,行天宮 北投分宮屋頂剪粘裝飾簡單大方,於是屋脊上的龍就成為裝飾的重點。這些龍以不同的姿勢和型態飛揚在屋頂上,雖然因為玻璃材料已經大部分脫落,卻未損他們製作的精良。

正殿屋頂,歇山重簷式,僅在正脊及牌頭處有簡單的裝飾。
以馬賽克磁磚為基底,然後在上面安裝傳統的剪粘裝飾。
龍的鱗片(玻璃)雖已大部脫落,卻還是可以看出工藝的水準。主脊上的鳳製作也很精美。
垂脊下方簡單的用卷草來裝飾,這是軟團形式。
同樣是卷草裝飾,這是硬團形式。
唯二的鳳凰牌頭裝飾,沒拍好,只能看到剪影。
後殿(玉皇殿)屋頂
坐龍及中間的神像,我很喜歡這種用馬賽克著色的雲朵。
也是在後殿的屋頂裝飾
焦聚沒對好,但還是不錯的龍裝飾。
北投分宮的前殿(山門)
這一張可以清楚看到馬賽克磁磚和剪粘巧妙結合的作法
已經忘了這是那一棟建築,屋脊的裝飾風格一致,同樣精美。
中間的仙人及屋脊簡單大方的剪粘裝飾
臥龍
北投分宮眾多不同形狀的龍之一
北投分宮眾多不同形狀的龍之一




下一篇:剪黏工藝欣賞(廿六) - 台北福景宮
前一篇:剪黏工藝欣賞(二十四) - 坪林上德宮(玻璃剪黏)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何金龍大師剪黏藝術欣賞
「剪黏」專題-台灣寺廟篇
「陳三火老師 剪黏創作」專題
「潮州嵌瓷」專題
「潮州嵌瓷」何金龍司作品專題
「剪黏」專題-泉州篇
「剪黏」專題-馬來西亞檳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