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陳三火剪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陳三火剪黏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1/01

【旗球戟磬】2025乙巳[蛇]年桌曆相片集

這張圖說明「祈求吉慶」的含意

民國114年西元2025年我用「祈求吉慶」為主題製作古建築裝飾相片桌曆,【2025/中華民國114年 歲次乙巳年/肖蛇 古建築裝飾工藝桌曆 祈求吉慶】收集台灣各地寺廟用不同素材製作的「祈求吉慶」裝飾作品,表現傳統工藝匠師們多元的創作表現。
【旗球戟磬】原為古代的樂器與武器:「旗」為識別旗、「球」為玉器、「戟」為兵器、「磬」為樂器,匠師巧妙的取其諧音運用在古建築裝飾,取其「祈求吉慶」的吉祥含意,也非常符合寺廟的屬性,因此成為台灣寺廟建築中相當重要的裝飾主題,在台灣的寺廟經常可以看到,下次各位朋友到廟裡參觀或拜拜時不妨也找找看,也是一種趣味。這一篇就以年度桌曆採用的裝飾作品相片來和大家分享。

陳三火老師剪粘創作


北港朝天宮 剪粘 祈求 (龍尾上方旗的瓷片已經掉落)

北港朝天宮 剪粘 吉慶
北港朝天宮 剪粘 白天拍攝的影像 江清露作品

台北霞海城隍廟 剪粘 陳天乞作品

台北保安宮 剪粘

苗栗義民廟 剪粘

大甲鎮瀾宮 對看堵 石雕

 彰化南瑤宮 對看堵 石雕

 鹿港天后宮 對看堵 石雕

麥寮拱範宮 對看堵 石雕

萬華龍山寺 三川殿 石鼓前方裝飾 石雕

鹿港龍山寺 廟埕 石雕像

鹿港文武廟文開書院 對看堵 彩繪

萬華龍山寺 彩繪燈籠

南投藍田書院 彩繪門神

台北大龍峒孔廟 交趾陶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

2025 乙巳[蛇]年桌曆 月份剪影

 民國114/2025乙巳年我用「祈求吉慶」為主題製作古建築裝飾相片桌曆。歷年來所記錄的古建築相關相片非常多,能夠用桌曆的方式呈現也不失為好主意,每年規劃一個主題,呈現台灣各地寺廟用不同素材製作該裝飾主題的工藝,也讓各位朋友認識傳統工藝匠師們多元的創作表現。

本篇是各月份桌曆製作的剪影,依月份順序展示,為自己的作品做紀錄。













2024/07/20

陳三火老師剪黏創作 - 鄭子寮福安宮 剪粘裝飾


位於台南的鄭子寮福安宮現在的規模是於民國九十三年開始興建,而於民國九十八年(西元2009年)落成,同年農曆十月二十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福安宮在建造新廟時以保存台灣本土藝術為目標,因此大量使用本土工藝匠師,陳三火老師也受聘擔任福安宮剪黏裝飾的製作。

一一九年(西元2020年)我已經大量拍攝紀錄台灣各地剪粘作品有一段時間,當年五一勞動節是星期五,因此我就利用三天的時間前往南部,並設定兩個目標:一為何金龍司在台灣的作品,二是陳三火老師所製作剪粘裝飾的寺廟。行前我先問了陳老師建議參訪的寺廟,其中台南鄭子寮福安宮是火獅特別推薦一定要參訪的基地。據陳三火老師的自述,參與福安宮的剪粘製作是他開始大量採用「自然摔碎找尋元件」的技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運用新技法,已經將剪黏工藝提升至藝術創作的位階,與福安宮巍峨的建築相得益彰。前面已經分別介紹位於大殿內的兩幅巨型壁堵剪粘創作,這一篇介紹鄭子寮福安宮屋頂等外觀可以看到的剪粘裝飾。

2024/06/30

陳三火老師剪粘創作- 鄭子寮福安宮虎邊壁堵 「上帝公收伏二聖」

鄭子寮福安宮現在的規模是於民國93年開始興建,而於民國98年(西元2009年)落成,同年農曆十月二十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距今也已經超過十年。相信在那個時候陳老師採用自己開發出來「自然摔碎找尋元件」的技法已經純熟,所以和二十年前創作麻豆三元宮時還採用傳統的技法不同,鄭子寮福安宮兩幅壁堵創作幾乎都用新技法,已經將剪黏工藝提升至藝術創作的位階,與福安宮巍峨的大殿相得益彰,是剪粘工藝史上的傳世之作。

陳三火老師剪黏創作 - 鄭子寮福安宮 龍邊壁堵「太子爺鬧東海」


鄭子寮福安宮現在的規模是於民國93年開始興建,而於民國98年(西元2009年)落成,同年農曆十月二十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距今也已經超過十年。據陳三火老師的自述,參與福安宮的剪粘製作是他開始大量採用「自然摔碎找尋元件」的技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所以和二十年前創作麻豆三元宮時還採用傳統的技法不同。鄭子寮福安宮兩幅壁堵創作完全採用新技法,已經將剪黏工藝提升至藝術創作的位階,與福安宮巍峨的大殿相得益彰,可以說又是另一組傳世之作。

本文先來介紹龍邊壁堵「太子爺(李哪吒)鬧東海」。這幅巨作人物眾多、背景豐富,但整件作品構圖氣勢磅礡而且佈局巧妙,雖然壁堵是平面的,背景以灰泥彩繪表現山與海的但整體的布置看起來就好像有深廣的縱深。

2023/05/13

陳三火大師剪黏藝術-「媽祖」


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天上聖母聖誕🍑🍑🍑。天上聖母是台灣民間信仰中非常重要的神祉,在台灣有媽祖、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媽祖婆等不同的尊稱。農曆三月台灣幾座著名的媽祖廟都會有繞境的活動,各地寺廟也組織進香團去進香,因此有「三月瘋媽祖」之稱。

媽祖姓林,相傳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出生於清源軍泉州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因而取名為「默」。自北宋開始人民開始神格化媽祖(興化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崇拜,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或作靈慧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並在元代忽必烈大汗時,被封為「天妃」,清康熙皇帝再加封至「天后」,清末時,封號共有數十種。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澳門、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另外在華東和中國北方沿海地區的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部分地區也有少量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火獅 陳三火老師在2013年創作了「媽祖」這一組立體剪黏作品,目前是火獅麻豆的工作室「台灣工藝之家」鎮館之寶。


這是火獅用「自然摔碎找尋元件」的技法,將原本較為平面的傳統技藝,提升為更具神韻的立體作品。整組作品包含媽祖聖相,侍女和左右護法千里眼、順風耳將軍。作為鎮館之寶,在幾次火獅的大型剪粘作品展覽中都曾經現身參展。本篇就以在火獅麻豆的工作室和歷次展覽中所拍攝的內容,挑選多張相片,並特別以多張細部的近照來介紹這組作品,讓各位讀者看看火獅如何 “以敲代剪” ,並選擇出各種不同顏色和圖案的瓷片來搭配衣服的樣式,以及像變魔術般將堅硬的陶瓷碎片幻化成流暢的衣服縐折和裙襬這樣的立體創作。其實作品中還有很多細節,譬如這尊媽祖聖像的「官帽」,一般都是用冕旒式珠簾來表現,陳老師提到在製作時敲破的瓶罐剛好有一片流線式的瓷片,它的形狀感覺就和珠簾一樣,作為珠簾的官帽,非常契合,成就獨特的質感。

天上聖母


左右侍女



千里眼、順風耳

這組左右護法的架勢也和一般的千里眼、順風耳姿勢不同,據火獅說明這是參考豐原慈濟宮的神尊製作的。說起來豐原慈濟宮也是他第一次用花瓶打破當剪黏素材而開發出 “以敲代剪”「自然摔碎找尋元件」的隨緣敲擊技法,將剪黏由匠轉藝值得紀念的地方。



下一篇:
前一篇:陳三火老師創作- 鄭子寮福安宮 「上帝公收伏二聖」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陳三火大師「自然摔碎找尋元件」剪黏
「剪黏」專題-台灣寺廟篇
「陳三火老師 剪黏創作」專題
「剪黏」專題-泉州篇
「剪黏」專題-馬來西亞檳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