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古建築的窗戶,每一個作品因為使用材料和匠師的設計與工藝不同,幾乎每一座窗戶都是獨一無二,這也是中式窗戶迷人之處,在我到處拜訪傳統建築所拍攝的相片中,多變的窗戶總是會在我的相片紀錄中。我將這些與窗戶有關的相片歸納整理後,寫了多篇與窗有關的介紹,這篇就將本部落格中介紹「窗」的文章整理出文章連結,方便各位朋友欣賞。
2025/01/26
中式古建築「窗」的專題
中式古建築的窗戶,每一個作品因為使用材料和匠師的設計與工藝不同,幾乎每一座窗戶都是獨一無二,這也是中式窗戶迷人之處,在我到處拜訪傳統建築所拍攝的相片中,多變的窗戶總是會在我的相片紀錄中。我將這些與窗戶有關的相片歸納整理後,寫了多篇與窗有關的介紹,這篇就將本部落格中介紹「窗」的文章整理出文章連結,方便各位朋友欣賞。
2024/03/23
中式古建築的基本裝飾元素
這一篇是整理本部落格與古建築裝飾有關文章的簡介資料,每一單元都附上文章連結,方便閱讀。
本篇發表於 2013/01/01,因為陸續寫了多篇建築裝飾的文章,因此依照我的習慣整理成一篇匯總,分類簡介並連結本部落格中已經發表的文章。2013年以前我的相片都是早期拍攝的,數量少,而幻燈片翻攝的效果也不好,現在回頭看以前寫的文章圖片乏善可陳。近年來因為數位相機更方便、效果也較佳,再加上也勤於到處參訪,因此收集的資料越來越多,尤其是剪粘方面的素材、文章更多,因此重新整理此篇,增加新的文章連結及相片,讓內容更豐富。
至於早期的文章,或許我會再重新處理,至少可以加上更多的相片,向近期文章的風格靠近。
至於早期的文章,或許我會再重新處理,至少可以加上更多的相片,向近期文章的風格靠近。
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宮殿建築(重檐殿及重檐歇山);
二、寺廟建築(燕尾脊,弧線組成);
三、一般民居建築(民屋建築的屋頂通常甚少裝飾,屋頂的覆蓋一般均使用黑色的皮瓦)。
l 宮殿式建築: 琉璃瓦,正吻(又稱龍吻),垂獸, 仙人走獸(由下而上排列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猊 音泥)、狎魚(狎 音霞)、獬豸(音謝至)、斗牛、行什(音航十)]共十種及最前端騎鳳的仙人),以及寶頂。
l 寺廟與民居: 特別是中國南方和台灣的寺廟以及民間建築的屋頂裝飾以追求美感為主、故數量、種類及型式較為豐富。常見的裝飾有雙龍搶珠(龍與寶珠)、雙龍護塔(龍與寶塔)、雙鳳、福祿壽三仙,人物戰馬、寶珠、寶塔、麒麟、龍首及其他代表吉祥的動物、人物山水、花草等等。這些裝飾的做法則有所謂的剪黏、交趾陶、泥塑等。
在本部落格中介紹大量的剪粘裝飾,由於剪粘裝飾最常用於屋頂,所以大部分剪粘的篇章基本上都可以視為屋頂裝飾的介紹。
在本部落格中介紹大量的剪粘裝飾,由於剪粘裝飾最常用於屋頂,所以大部分剪粘的篇章基本上都可以視為屋頂裝飾的介紹。
l 孔廟的通天筒
2023/12/24
檳城五福書院 墀頭 磚雕裝飾
樓慶西所著的「磚雕石刻」書裡對廣式建築山牆上墀頭的裝飾,以廣州陳家祠堂山牆墀頭為例有詳細的描述:『它的裝飾由屋簷下的盤頭戢簷板開始,一直往下延伸,上下分成幾部分。其中以中段為主,上面雕著各式人物,分別站在門簷和樓台上;中段上下的小塊磚雕有植物花草或博古器物;最下端用豐滿的團花磚雕做結束。這裡的磚雕裝飾在內容上有當地的洋式建築和熱帶花草,雕法上用起伏很大的深雕和透雕,從簷口向下充滿山牆墀頭的一半,這樣的裝飾不僅效果強烈而且富有地方特徵。』
2023/04/19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九)-林本源園邸、彰化孔廟
台灣早期閩南移民的聚落沿襲用紅磚為主要建材,即時到現在鄉下地方還是有許多紅磚厝。2017年去了一趟泉州後第一次見識到「閩南紅磚文化」,認真記錄才發現以紅磚所做的磚砌和磚雕裝飾竟然可以有哪麼多的變化。在那以後我去拜訪古建築時自然也會注意記錄紅磚的磚雕和磚飾。
台灣的一些著名民宅或是歷史悠久的寺廟還是可以看到紅磚裝飾的運用,只是很少像泉州當地那樣在一個區域內集合大量不同的創作,絕大多數台灣的建築比較常看到的是一組或兩組磚雕。前一篇介紹的大肚磺溪書院是目前我所知道運用磚飾創作最豐富的紅磚建築,本篇接著介紹另外兩處,磚飾的樣式雖然沒有磺溪書院那麼豐富,但也算應用磚飾應用相對豐富的閩南建築了。
2019/12/29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10 禮拜大殿周邊磚雕
禮拜大殿的前面是一片廣場,廣場兩側各有一面很長的圍牆,以及禮拜大殿兩邊也各有一堵帶門的小牆,門後是非穆斯林無法進入的後院。這麼大範圍的牆,當然也是用精美豐富的磚雕裝飾,我雖然拍了許多張,現在回想起來沒有再用錄影的方式記錄下來,非常可惜。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9 禮拜大殿
禮拜大殿與殿前廣場 |
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一般遊客可以參觀的最後一進是清真寺最大最重要的建築:禮拜大殿。禮拜大殿是嚴格禁止非穆斯林入內的,連欄杆內都不讓進,因此我只能在外側拍照。參考網路上對的禮拜大殿的介紹:『禮拜大殿,可容納千餘人禮拜。該殿由禮拜殿、後殿組成,平面呈“凸”字形,面闊七間,通面闊為33米,通進深為38.5米,單簷歇山頂,孔雀藍琉璃瓦屋面。殿身前簷帶廊,簷下施斗拱,門楣正中掛有“臨下有赫”匾額。殿內設天花,上繪阿拉伯文圖案。殿內西壁設有一壁龕,北側還有一木制小樓閣。後殿壁上有板雕蔓草花紋,內部套雕阿拉伯文。』這些文字所描繪的裝飾,外觀我們看得到,內側的裝飾我就無緣見證。
2019/11/25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8 禮拜殿廣場與一真亭
![]() |
宛如鳳凰展翅的“一真亭” |
2019/11/10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7 連三門天井 磚雕
連三門 磚雕裝飾
我在清真大寺流連了四個多小時,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精美豐富的磚雕。當我我在第三進尾端到廁所小解後,看到旁邊一道門,雖沒寫參觀方向還是鑽了進去進入一處天井,後來看了鳥瞰圖才知道那裡稱為「連三門」。連三門這處天井除了有一面是房間的窗戶,其他三面連同走道是滿滿的青磚雕。這些青磚雕都是非常漂亮的作品,雖然不知道每幅作品的含意,我理所當然先拍下來做紀錄,看以後有沒有機會深入研究。也因為如此,這篇的相片就沒有特別註解。
我在清真大寺流連了四個多小時,最主要的原因是這裡精美豐富的磚雕。當我我在第三進尾端到廁所小解後,看到旁邊一道門,雖沒寫參觀方向還是鑽了進去進入一處天井,後來看了鳥瞰圖才知道那裡稱為「連三門」。連三門這處天井除了有一面是房間的窗戶,其他三面連同走道是滿滿的青磚雕。這些青磚雕都是非常漂亮的作品,雖然不知道每幅作品的含意,我理所當然先拍下來做紀錄,看以後有沒有機會深入研究。也因為如此,這篇的相片就沒有特別註解。
2019/11/09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6 沐浴室與第三進圍牆
沐浴室
位於第三進南側的沐浴室是清真寺的四個主要建築(宣禮塔、沐浴室、講經堂、禮拜殿)之一,又稱"水房"。因為穆斯林教法規定禮拜前必須先做凈身,以水清潔部分的身體或全身,並在進行每一個動作時默念一定的內容禱詞,分為「小凈」和「大凈」,兩者各有不同的程序和要求,而且必須履行,否則不得參與禮拜。因此,水房是清真寺建築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沐浴室是神聖的地方,非教徒不能進去,因此只能站在外面拍攝建築的外觀和裝飾。清真大寺的沐浴室前面有一座軒亭,和其他建築一樣至少都是清代以前留下來的,亭子的彩繪圖案和藻井結構樣式比較特別,可能是穆斯林教特有的作法。
位於第三進南側的沐浴室是清真寺的四個主要建築(宣禮塔、沐浴室、講經堂、禮拜殿)之一,又稱"水房"。因為穆斯林教法規定禮拜前必須先做凈身,以水清潔部分的身體或全身,並在進行每一個動作時默念一定的內容禱詞,分為「小凈」和「大凈」,兩者各有不同的程序和要求,而且必須履行,否則不得參與禮拜。因此,水房是清真寺建築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沐浴室是神聖的地方,非教徒不能進去,因此只能站在外面拍攝建築的外觀和裝飾。清真大寺的沐浴室前面有一座軒亭,和其他建築一樣至少都是清代以前留下來的,亭子的彩繪圖案和藻井結構樣式比較特別,可能是穆斯林教特有的作法。
2019/10/28
2019/09/08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4 文字藝術裝飾
中國字本身就是一種藝術,中式古建築裡用文字來裝飾的比比皆是,而且設計的匠師各自發揮創意,經常可以看到令人經驗的文字裝飾作品。
西安清真大寺是西安地區規模最大、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組古建築群,據說也是世界唯一的一座中國園林式清真寺,各種建築裝飾的應用非常豐富,以文字作為裝飾的內容當然也不少。這裡整理兩類文字藝術裝飾來和各位讀者分享。
西安清真大寺是西安地區規模最大、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組古建築群,據說也是世界唯一的一座中國園林式清真寺,各種建築裝飾的應用非常豐富,以文字作為裝飾的內容當然也不少。這裡整理兩類文字藝術裝飾來和各位讀者分享。
2019/09/05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3 :沖天雕龍碑
![]() |
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書寫的“敕賜禮拜寺” |
清真大寺第二進院落豎立大石碑兩座,稱為「沖天雕龍碑」:一為明萬曆三十四年(西元1606年)立的《敕賜重修清真寺碑》;一為清乾隆三十三年(西元1763年)立的 《敕修清真寺碑》。由於這兩通石碑刻著兩位大書法家的墨寶,是中國書法藝術珍品。
在西安,許多寺廟或陵寢都可以看到這種樣式的石碑,嚴格說來應該是磚碑,是用黃土高原當地的土燒成的黃土磚或灰磚堆疊而成。這種碑的特色就是用豐富的磚雕來裝飾。燒好的磚質地脆弱不好雕刻,因此磚雕其實都是先在泥胚上進行雕塑進窯稍製成磚,然後組合堆砌上去再進行細部的修整。這就是為什麼磚雕雖然不像木雕那麼玲瓏剔透,但紋裡卻能比石雕更為細緻。既名為石碑,當然中間一定鑲有碑文,通常這些碑文也都是很棒的書法作品,除了書法欣賞(實際上因碑太高大無法拍到書法全貌),我們也可以好好欣賞台灣這裡比較少見的磚雕藝術。
2019/08/11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2 :五間樓與明石碑坊
![]() |
五間樓,望向明石碑坊 |
前面提到,我因為看到一大片由黃磚堆砌的牆壁,而購票進入西安清真大寺參觀,然後又因為雖然是清真寺,卻有著純中式建築風格以及大量的磚雕,令我在這裡流連許久。
作為第一、二進隔間,面開的五間的「五間樓」就開始看到更多的磚雕裝飾。
2019/08/04
西安清真大寺建築裝飾欣賞-1 :照壁與第一進
2018年11月,我前往西安自由行拜訪了許多地點。西安是曾經有十三朝作為首都的古都,古蹟與古建築確實非常多,是沒辦法在短時間拜訪完的。自由行的好處是喜歡一個地點可以立即改變行程,想呆多久就呆多久。在還沒進入西安化覺巷清真大寺之前,原只計畫在那裡呆一個半到二小時,沒料到進去後整整停留了五小時,當然也因此取消了其他景點。除了一些以阿拉文書寫的裝飾及戴著小帽的回民可以體會到這裡是回民禮拜的地方,整個大院區完全是一座純中式建築格局的清真寺廟。
回台灣後我共整理了21則、261張相片發表在FB上,這是我第一次對單一地點做這麼完整的介紹。在網路上來自台灣對西安清真大寺的報導很少,感覺上台灣人去西安並沒有把西安清真大寺列為旅遊點,而實際上 西安清真大寺被譽為中國四大清真寺中,歷史最悠久(一千三百年),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我再次以文章的方式報導,非常建議各位朋友到西安旅遊時可以去看看。
回台灣後我共整理了21則、261張相片發表在FB上,這是我第一次對單一地點做這麼完整的介紹。在網路上來自台灣對西安清真大寺的報導很少,感覺上台灣人去西安並沒有把西安清真大寺列為旅遊點,而實際上 西安清真大寺被譽為中國四大清真寺中,歷史最悠久(一千三百年),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我再次以文章的方式報導,非常建議各位朋友到西安旅遊時可以去看看。
2018/11/25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八):大肚磺溪書院
磺溪書院正立面稍間與盡間的紅磚牆 |
「閩南紅磚文化」專題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一):泉州文廟及周邊民居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二):永寧干氏祖厝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三):泉州福興堂李家大院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四):泉州官橋鎮蔡氏古民居-篆書對聯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五):泉州蔡氏古民居-磚雕及其他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六):泉州蔡氏古民居-德梯厝磚雕八仙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七):各式磚砌圖案-1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七):各式磚砌圖案-2
2018/09/23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七):各式磚砌圖案-2
![]() |
上下這兩張圖可以看出即使是角落的位置,匠師還是會以不同的巧思讓組合產生不同的變化。這一張的邊線用「卍」字不斷圖案。 |
![]() |
這一張的邊線用的是金錢紋,又是另一種風情。 |
遠望紅磚古厝,最吸引眼球的除了屋頂最佳形制的燕尾脊之外,便是紅磚牆的立面。乍看之下紅磚牆的立面好像是一個樣,可是當我們近看時,紅磚牆面每每刻意組砌,貼面鑲嵌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成為富於變化的磚砌藝術。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七):各式磚砌圖案-1
![]() |
這面牆,連同「篆書對聯」就有五種不同的圖案,閩南紅磚文化看起來一片紅,內容卻有很多的變化。 |
2018/09/16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六):泉州蔡氏古民居-德梯厝磚雕八仙
![]() |
德梯厝左側四尊磚雕八仙 |
![]() |
德梯厝右側四尊磚雕八仙 |
泉州官橋鎮蔡氏古民居建築群共有16間「紅磚厝」,其中有一間名為「德梯厝」的紅磚建築,在正面兩側紅磚牆上的磚雕八仙是其中最令人驚艷的作品,這兩片外框以磚雕裝飾,上下左右分別雕刻有各種吉祥圖案,中間還藏著八仙,不細看還不容易看出來。
2018/08/10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五):泉州蔡氏古民居-磚雕及其他
![]() |
世祐厝正面身堵-喜上眉梢 |
![]() |
世祐厝正面身堵-喜報富貴 |
2018/08/05
閩南紅磚文化欣賞之(四):泉州官橋鎮蔡氏古民居-篆書對聯
![]() |
蔡氏古民居建築群 標示 |
引用並綜合各個官網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的介紹:『蔡氏古民居建築群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至宣統三年(1911)興建,歷時四十多年建成了集各種建築特色為一體的閩南「小故宮」。現存較完整的宅第共16座(包含15座宅第和1座宗祠),依次前後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於東西通長200多米,南北通寬100多米,大約3公傾(40多畝)的長方形地塊中。主體建築為硬山式屋頂,雕樑畫棟,磚石浮雕,窗欞鐫花刻鳥,裝飾巧妙華麗,門牆廳壁書畫點綴,自有一番情趣,篆隸行楷,各具韻味,留下較多當時名流的書畫。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蔡氏古民居一律青石牆腳、紅磚牆身,還有紅瓦頂和燕尾脊,屬於典型的閩南皇宮起大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