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七)-何金龍司的郭厝寮許氏宗祠作品之三

許氏鄂祖祠中央的一組花鳥嵌瓷作品

子文許公祠中央的一組花鳥嵌瓷作品

接續前二篇,接著介紹位於建築群右側的「子文許公祠」和「許氏鄂祖祠」。整個許氏宗祠建築群的嵌瓷裝飾差不多雷同,都只在屋頂西施脊上製作一整排的嵌瓷裝飾,每棟建築的裝飾並沒有甚麼特定主題,不過金龍司用他最拿手的飛禽走獸、花草、博古圖、花籃以及少數的人物,讓這些嵌瓷成為很有觀賞價值的作品。當然嵌瓷最大的天敵就是歲月,長時間在戶外遭受風吹、日曬、雨淋,泥塑人物的部分難免風化,再加上瓷片也免不了脫落或破損,確實讓作品失色不少。幸好目前許氏宗祠建築群的嵌瓷裝飾都還未到殘破的程度,能夠有機會前往參訪記錄,讓我們可以見識台灣潮式剪黏的開山祖師何金龍司在原鄉的作品,真的是一種榮幸。

有關何金龍司及郭厝寮許氏宗祠建築群的介紹,請回頭參考第一篇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何金龍司的郭厝寮許氏宗祠作品之一

2021/03/28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六)-何金龍司的郭厝寮許氏宗祠作品之二

修德堂-許氏俊祖祠品項保持較好的一組嵌瓷作品
智千許公祠品項保持較好的一組嵌瓷作品


接續前一篇,接著介紹位於建築群左側的「修德堂-許氏俊祖祠」和「智千許公祠」。和主座許氏家廟一樣,這兩座宗祠的屋頂西施脊有一整排的嵌瓷裝飾,除了金龍司最拿手的飛禽走獸、花草、博古圖、花籃之外,這兩座宗祠倒是多了一些人物的作品。由於泥塑人物的頭風化嚴重,再加上瓷片也脫落不少,很難說出這些人物到底是誰,不過我猜應該是八仙的可能最高。金龍司在台灣留下的剪黏人物作品,不論臉譜、表情、姿態、扮相等,都非常生動的表現出不同的角色性格及體態,而且靈活運用各種細膩、費工的剪黏手法,例如潮式嵌瓷最常看到的「摃槌」與「甲毛」這種紮實的「剪功」,去參觀過佳里金唐殿、震興宮和學甲慈濟宮等處作品的朋友一定印象深刻。然而這裡的人物卻遠遠不能和金龍司在台灣留下的人物作品相比,這處宗祠的嵌瓷還是以比較傳統的飛禽走獸、花草、博古圖為主,當然細緻的程度絕對是令人讚賞。

2021/03/21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五)-何金龍司的郭厝寮許氏宗祠作品之一

何金龍司的作品作工精細,飛禽走獸、花草等,架勢逼真,而且粗細的掌握恰如其分。
本篇介紹位於建築群正中央的主座許氏家廟屋頂嵌瓷


2019年8月我參加由陳仕賢老師策劃的【跟著堂主去旅行】潮州古建築團前往潮汕地區參訪,第一次見識到潮汕地區驚人的工藝發展,過程中驚嘆連連。這次行程特別安排到金龍司的原鄉參觀了兩處大師所製作的潮州嵌瓷作品,『郭厝寮許氏宗祠群』和『泥溝村崇本堂』,發現金龍司在潮州當地所留下來的屋頂剪黏(潮州當地稱為「嵌瓷」)作品,其精緻的程度和台灣各地的所留下來的剪黏工藝有些許不同。

台灣古建築常看到的剪黏工藝有兩大流派「北洪(洪坤福) 南何(何金龍)」,其中何金龍是廣東潮州汕頭人,他所製作的剪黏,人物細緻,備受剪黏界之推崇與讚許。1927年金龍司應聘來台灣為南部幾座寺廟製作剪黏裝飾,尤其佳里金唐殿上完整保留大量金龍司的作品,是國寶級的文物。 

何金龍,字翔雲,廣東汕頭人,公元1878年生於廣東普寧縣田心村(今普寧市占隴鎮),公元1945年卒於柬埔寨金邊,享年六十七歲。師承潮州名師,為清末民初汕頭地區的"剪黏"司傅,人稱『金龍司』,亦擅長畫畫,作品習以『翔雲』、『雨池氏』字號落款。
何氏在台灣的作品除了最著名的「雙鳳朝牡丹」外,現存在南台灣的作品都是以人物為主,尤其佳里金唐殿上完整保留大量金龍司的作品,反而作工極為精細的飛禽走獸、花草數量相對比較少。這趟行程我們所參觀金龍司兩處宗祠的厝頂剪黏作品,是以大量的飛禽走獸、花草、博古圖為主軸,兩者的呈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本篇先介紹保存狀況比較不佳的郭厝寮許氏宗祠建築群剪黏(以下一律改用當地的稱呼「嵌瓷」稱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