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第100篇介紹傳統建築的文章

在林安泰古厝為一群小朋友講解
2014年底我在一個社團的尾牙聚餐時許下一個願望:2015年完成第100篇傳統建築介紹的文章。很高興今天終於達成這個目標。這是另外一個里程碑,這篇回顧雖然不是介紹傳統建築,我還是在即將跨年的12/31將它加到"傳統建築"標籤裡成為這第 100 篇文章。

2015/12/30

加冠晉祿

林安泰古厝公媽(祖先)神龕上的一對「加冠晉祿」木雕
加官進祿是傳統建築裝飾常用的主題,根據《金史‧元妃李氏傳》:「優言鳳凰之飛有四,所應亦異。若向上飛,則風雨順時;向外飛,則四國來朝;向裡飛,則加官進祿.....。」由此可知「加官進(晉)祿」一詞,遠自南宋就已經習用。在以前科舉時代,科試及第、封官受祿不但光耀門楣,且享榮華富貴,因此加冠晉祿變為追求的目標。 

2015/12/26

台灣的寺廟是傳統藝術和文化薈萃之地

鹿港龍山寺三川殿前的一對清代龍柱,龍頭一隻在上一隻在下,謂之「翻天覆地」
某一次我為一對自國外來台灣玩的外國姊弟(母親是台灣人)導覽林安泰古厝時,陪同他們的台灣親戚提到曾帶他們去過保安宮與龍山寺,但因為媽媽是基督徒,事先交代不能進去這些寺廟,因此他們只有在外面看看就沒有進去參觀。

基督教的信仰不崇拜偶像。因為信仰的關係進了台灣的寺廟可以不拿香、不拜拜,但若是把它當成歷史或文化景點去瞭解一個地方的生活信仰,並且參觀這個地方的傳統藝術,反而可以達成我們旅行增長見聞的目的。我當然尊重基督教不崇拜偶像的信仰,但總覺得因此而錯過參觀台灣
寺廟精緻的藝術非常可惜,所以我後來還是鼓勵他們一定要再進去保安宮與龍山寺看一看。

2015/12/20

剪黏藝術欣賞(五) - 劍潭古寺

劍潭古寺屋頂上的剪黏
劍潭古寺的歷史上朔到明崇禎七年(1634年),1773年(清乾隆38年)劍潭古寺創建,本位於劍潭山南麓,即現在的圓山飯店、基隆河畔一帶。日據時期1923年(大正12年),由陳應彬主持重修,擴建為三殿式,由當時老照片可以看到當時的建築是典型的台灣清代寺廟格局,屋頂的裝飾形式和我們台灣許多同時期的寺廟非常相像。

2015/12/18

成都武侯祠的小小動物園

在成都武侯祠的庭園裡,除了上一篇介紹拴馬樁上的石獅裝飾外,還有一段很長步道和小橋兩側的欄杆分別雕刻了許多動物。中式庭園在欄杆上做些裝飾並不是特殊作法,但是武侯祠的這些動物隻隻不同,有些很寫實,有些看起來則是 Q 版動物(當然這是現代觀點,古代的匠師根本不曉得卡通是什麼),在這裡散步就好像參觀小小動物園,非常有趣。以下就是其中的一部份動物裝飾。
上: 兔、牛 ;下蛇、羊

2015/12/16

成都武侯祠小石獅

相較於其他大陸一、二級城市,個人感覺四川成都的傳統建築算是保存得非常好,在其他地方特別是越沿海的城市,很多傳統建築早就被完全拆毀改建成大樓,或即時留下來,很多原來伴隨建築存在的裝飾品不是被破壞、被偷去賣掉,不然就是換上一些粗製濫造的仿品。在大陸上這樣的狀況很多,每次看到都非常心痛。

我在成都武侯祠裡看到一群非常可愛的小石獅,這些石獅其實是「拴馬樁」上的裝飾。據維基百科的介紹:拴馬樁是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的傳統建築中常見的一種碑石。多用漢白玉、花崗岩、大理石或木材等石木材料製成,置於家戶、寺廟、墓陵、宮殿等莊肅建築群的正門(即南門)左右兩側,為人們滯留時拴馬方便而置。拴馬樁外形多呈豎根狀,頂部或身部多有各類各樣的民俗浮雕,頗有藝術價值。古時稍有身份的人們多使用馬騾交通,登訪家戶時需要拴住馬匹,用麻繩拴牢,以免丟失馬匹。在府內過夜者會令府中僕人遷走馬騾帶去餵養水飼。主人或客人走時再將馬匹從拴馬樁上解開拴繩,登馬離別。』

2015/12/15

四聘

霞海城隍廟-三顧茅廬
在廟宇裝飾藝術中,常會引用一些教化人心的故事作為裝飾,「四聘」的故事就是在寺廟裝飾上常見的題材。四聘是指歷史上四個放下身段聘請賢才的故事,一般都採用:「舜耕歷山(堯聘舜)、為國為民(商湯聘伊尹)、渭水聘賢(周文王聘姜太公)、三顧茅廬(劉備聘諸葛孔明)」,這些故事主要是描寫傳統社會尊重賢能之士的社會價值,提醒治理國家的人,以仁愛的心愛護他的人民,並善用人才。「四聘」也寓涵在上位者當有謙虛的心,禮賢下士,國家才能欣欣向榮。

2015/12/05

門的配件(四) - 門鈸與門環

潭子摘星山莊
在門的眾多配件裡,門環和門鈸算是小零件,卻是接近門時一定會注意到的東西。

 「門環」: 俗稱響器,是安裝在房屋大門上的拉手,並供叩門之用,以門環扣木板門聲音響亮,讓在室內的人更容易聽見來應門,作用如同今日的電鈴。門環常以金屬製成,於門拉攏後兩環交疊上鎖,可防範外人闖入。在中國古代對門環有嚴格的等級規定,例如據《明史》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

2015/12/01

中和圓通寺

大雄寶殿(正殿)
台灣的寺廟一般都是以閩南式的建築格局為主,台灣光復後新建或修建的寺廟也有部分會採用北方宮殿式的建築形式。台灣曾經受日本殖民統治51年,理論上應該有一些日本建築風格的寺廟,據瞭解大部分都已不存在或只留下部分遺跡,如台北的東和禪寺、萬華西本願寺台灣別院,中和的圓通禪寺(俗稱圓通寺)可能是少數具有日式風味(或是仿唐式)的廟宇建築,建築風格確實和台灣一般的寺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