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上一座景區牌樓 |
古鎮上幾乎都是這樣的老房子 |
七月底的節氣還是「大暑」非常炎熱,抵達黃龍溪鎮的公交站後竟然還要在樹蔭不多的大太陽下走將近一公里才抵達黃龍溪古鎮的入口,還沒開始參觀就已經是一身汗了。
黃龍溪鎮範圍很大,據旅遊資訊說明是格局完整的明清小鎮。黃龍溪鎮的建築看得出來大部分的房子應該還是從明清時代遺留下來、並不是新修建的傳統建築,但是黃龍溪鎮前面一大區是所謂的新城區,主要的街區和現在大陸上許多古鎮景點沒什麼兩樣,不能避免的塞滿一堆賣著大同小異的商店,雖然我是衝著傳統建築前來,面對這樣的場景還是完全提不起拍攝的興趣,也只能邊走邊看。
黃龍溪古鎮主街區
主街區兩邊都是商店 |
這是當地特色點心之一 |
東寨門 |
東寨門 |
一間老房子的內部,可以清楚看到當地房子的木結構。 |
窗外那條河就是錦江,當地的母親河。 |
一間賣葫蘆、很有特色的商店。 |
主街的商店 |
古鎮上的老房子 |
當街煮的一種麻辣豆乾食品,忘了是什麼名字。 |
古鎮一隅 |
客棧前的休息區 |
幽巷 |
一對門神 |
沿著錦江返家的婦人 |
穿越古鎮的天然溪流成為玩水的聖地。 |
戲水 |
戲水 |
因為事先查過這裡有所謂「一街三廟」的奇特佛教景觀,為了一探究竟我就一直深入鎮上。既然大部分的遊客都是來玩水而不是來欣賞古鎮風光,越往裏走人也就越來越少。除了一街三廟(另文介紹)外,這鎮上的後半段應該是所謂的舊城區,倒是真的有非常多保留得非常好的建築,而且最重要的是幾乎沒有現代建築穿插其中(如果排除老房子使用現代裝潢的話)。我想可能是改革開放的腳步一直沒有來這裡,等到這個鎮開始想改變發展觀光時,發現保存好傳統建築聚落反而是賣點,因此轉而刻意維護傳統的樣子。雖然鎮上還是有為了觀光所新增的建設,總體而言還算維持一定水準的古鎮風格。
四川黃龍溪「一街三廟」
舊城區
原樣保留的當鋪,自然成為古鎮的展覽設施。 |
古式商店的門 |
鎮上的房舍基本上都還維持明清時的建築。 |
精緻的斗拱,在古鎮上容易看的到。 |
另一間原樣保留的錢莊 |
錢莊內部陳設 |
錢莊內部陳設 |
居民自行曝曬的辣椒 |
真正留下來的川西民居 |
這是舊城區裡一座大院的迴廊 |
迴廊 |
涼亭與房舍 |
大院裡的房舍之一。可以想見大院的主人非常富有。 |
以下的內容取材自維基百科所介紹的黃龍溪鎮
黃龍溪鎮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西南部邊緣,雙流、彭山、仁壽三縣交界處,距成都市區約40公里,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鹿溪河在此匯入錦江。黃龍溪鎮擁有2100多年的歷史,漢代起便成為錦江上水路運輸的重要一站。
黃龍溪鎮原名永興場,原址位於錦江東岸,曾毀於一場大火,故又名「火燒場」。清代初年,永興場由河對岸遷至現址。清代時,華陽(後併入雙流縣)、彭山、仁壽三縣同時受民事糾紛、匪患、水患等困擾,於是在三縣交界處的黃龍溪鎮設立了名為「總爺衙門」的聯合辦事機構,共管三縣事務。民國時期,總爺衙門改為三縣衙門。20世紀之後,由於陸路交通發展迅速,錦江航運逐漸廢弛,黃龍溪鎮也逐漸由繁忙的碼頭轉變為安靜的江邊場鎮。
三縣衙門
三縣衙門位於古龍寺內 |
官府衙門使用黑色的大門 |
直接寫個「虎」字代表右邊虎 |
左邊龍 |
應訊的人員在沒有遮蓋的室外,和我們印象中的公堂不太一樣。 |
場鎮格局
黃龍溪鎮至今保留著較為完好的古鎮格局,其由七條街九條巷子組成,七街依次為正街、新街、橫街、上河街、下河街、復興街和仿清街;九巷依次為魚鰍巷、擔水巷、煙市巷、扁擔巷、龍爪巷、篙竿巷、蓑衣巷、艄公巷、打更巷。76套始建於明清兩代的川西民居分布於古鎮的七條街巷之中。
黃龍溪鎮內鎮江寺、潮音寺、古龍寺三座佛寺皆位於沿錦江而建的主街——正街之上,其中鎮江寺位於正街南首,古龍寺位於正街北首,控制了街道的長度,形成了單純、緊湊的場鎮格局,組成了「一街三廟」的奇特佛教景觀。另外黃龍溪鎮內共有樹齡上千年的榕樹六株,這些大體量的榕樹使黃龍溪鎮擁有了不同於其它古鎮的獨特景致。
民俗
黃龍溪鎮至今保留著打更的習俗,許多其它的傳統民俗活動和民間藝術形式也在此被傳承下來,包括火龍燈舞、獅燈、牛兒燈、么妹兒燈、放生會、賽龍舟、府河號子(府河為錦江舊稱)等等。其中,起源於南宋時期的黃龍溪火龍燈舞最為知名,每年春節,黃龍溪鎮都會進行大規模的火龍燈舞表演。黃龍溪鎮被中國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黃龍溪火龍燈舞也成功入選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