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4

台南蓬壺書院和奎樓書院 - 書院介紹之八

赤崁樓外側,沈受謙提名的「蓬壺書院」匾額
清代台南府共設有15書院,是書院設立最多的地方,但是目前僅存兩間:蓬壺書院 和 奎樓書院,而且嚴格說來只有遺址,書院的型制已不復存,因此一併在這裡介紹。

台南 蓬壺書院
位於赤崁樓景區的蓬壺書院,前身為座落於中西區的引心文社,在嘉慶十五年(西元1810年)由拔貢張青峰等人成立。嘉慶十八年,知縣黎溶將書院改成縣制,易為「臺灣縣書院」。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為了提倡文教事業,知縣沈受謙購入赤崁樓北邊的土地,將遺址填平後在上面大興土木,並將已廢置的臺灣縣書院遷往此地,命名「蓬壺書院」。其中的建築包括書院本體、文昌閣、海神廟以及祭拜朱熹等五位大家的五子祠,具有相當大的規模。蓬壺書院二戰後失修,現只留門屋被納入赤崁樓的古蹟保護範圍內開放給民眾參觀。
由赤崁樓眺望蓬壺書院僅存的門屋
蓬壺書院說明牌

現存門屋的建築風格為閩南式,頂端是翹起的燕仔尾,牆面是紅磚砌成的斗砌牆。從赤崁樓外側可看到沈受謙提名的「蓬壺書院」匾額依然掛在門上,兩側綠釉窗上方的橫批「雲路」、「立處」、「霄窺」、「鵬程」代表著當年在此處苦讀的院中人的心情。
現存門屋外觀
門屋正面
門屋內部只剩兩間房。這是其一的陳設。
綠釉窗之一

台南 奎樓書院
現在奎樓書院的外觀,為一層樓建築。
民國44年重建的奎樓書院舊相片 - 張智先生提供
這是奎樓書院原貌的舊相片 - 智先生提供
官網上對奎樓書院(文昌祠)沿革史誌記載:『奎樓書院係於清雍正4年創建,原稱為「魁星堂」,道光13年始更名為奎樓書院歷經多次重建,該奎樓原在中正路,民國15年台南市區改正,書院樓址被日本政府拆毀闢路,始遷建於文昌祠所有之土地上,於民國34年毀於盟軍轟炸,至民國44年在原地重建現狀之書院及附屬教室,並設立幼稚園。奎樓書院主祀魁斗星君,並祀文衡聖帝,文昌帝君二位神牌。』
內部現在為一開間,分三殿及左右供奉神明。
臨水夫人
福德正神
虎爺
奎樓書院目前為一層樓建築,連柱廊在內共面寬五間,前有庭院,建築本身已沒有任何古建築的意象。其中前簷廊柱與圍牆大門門柱為舊物,而階梯旁的抱鼓石等舊物與舊時書社關連。奎樓書院目前主要是供奉梓潼星君、文衡帝君與魁斗星君,並有古物「魁星踢斗圖」、「重修魁星堂碑記」與「重修奎光閣碑記」。
前簷廊柱雖為舊物,重新油漆後已看不出關連。
階梯旁的一對石獅
階梯旁的抱鼓石與早期的牌匾應該是舊物。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特別感謝先生提供二張奎樓書院舊相片

關連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