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5

屏東 屏東書院 - 書院介紹之十六

屏東書院 現在以孔子廟行制存在,所以在山門有一面「九仞宮牆」照壁。
屏東書院  孔子廟 牌匾

屏東地區原有三座書院,其中里港雪峰書院與潮州朝陽書院已毀,現在僅存屏東書院。屏東書院原來功能已經消失,現在雖然維持書院名稱,但是卻以屏東孔子廟存在,為弘揚「至聖先師」孔子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教育精神,以及端正社會良善道德風氣,屏東縣政府每年於此舉行盛大祭孔釋奠大典。表演六佾舞等古禮制,為國家重要祭典活動之一。

屏東書院  孔子廟大成殿擺設
孔廟大成殿神龕,主祀孔子,配祀孟子、顏子、思子、曾子四大賢人。

[歷史沿革]
十八世紀初期,漢人大量入墾屏東平原。至清乾隆初年(18世紀中期),阿猴(屏東市舊名)以發展成街,為下淡水地區行政中心(下淡水縣丞所在地)。因街市繁榮,在西元1814年(清嘉慶19年),下淡水縣丞吳性誠為了振興地方文教風氣,與歲貢生郭萃、林夢陽等人起議興建屏東書院(又稱孔廟),共36間房,堪稱規模浩大,前殿設講堂,後殿奉祀文昌帝君、程子與周子等諸人。歷年鄉紳父老努力經營勸募捐資,提供費用以培養本地子民接受教育、參加科舉,是當時阿猴街文教中心。

西元1895年(光緒21年),日本統治台灣,清代教育與科舉制度廢除,本書院的功能也隨之消失,便將屏東書院改為孔廟,主祀孔子,配祀孟子、顏子、思子、曾子四大賢人,以及周子、朱子、程頤、程顥、張子五大儒者。然因日本政府也相當重視儒家文化,因此每年一度的屏東孔子祭仍為地方上年度大事。昭和12年(1937年)屏東市實施市區改正,屏東書院乃從原址的中山公園北側,依舊形制重新改建於現址。民國41年(1952年)屏東文獻委員會於此辦公編撰屏東縣志,是縣內歷史研究的重鎮。直到民國62年(1973年)組織精簡,文獻會併入民政局,書院再度沒落。民國66年(1977年),屏東縣政府進行修復整建,遂將本書院改為屏東孔子廟,之後民國77年(1988年)再度改回舊名屏東書院。


[建築特色]
屏東書院在民國66年修建時是延請知名建築師漢寶德先生主持修復計畫,建築都儘量保持古樣,所以能夠保持古建築的原形。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主體建築分成山門、正殿(講堂)、後殿等三進,山門外另築一面照壁,上書「九仞宮牆」。
屏東書院山門
由山門眺望大成殿
大成殿前的庭院,中間走道以紅磚鋪成,其餘皆覆蓋草皮,紅綠相映,色彩鮮明。
孔廟大成殿。這裡是整座書院唯一在屋頂的正脊有剪黏裝飾的建物。
大成殿牌匾
斗拱僅僅簡單施以彩繪作為裝飾,非常簡樸。
後殿 「聖廟」
後殿屋頂斗共棟架
由護龍的月門眺望山門

兩側耳房與護龍(廂房)與主建築平行配置,呈中軸對稱型態。前後殿之間,蓋軒亭相連,是南部建築的特色。

護龍的月門(向前望)
護龍的月門(向後望耳房)

紅牆配綠竹節窗,卻完全不會感覺突兀。

左右護龍進入後殿的拱門
兩側的廂房
廂房
廂房奉祀先賢的牌位
兩側的耳房。這一間是樂器室。
前後殿之間相連的軒亭。這些紅柱讓空間顯得莊嚴。

孔廟大量使用紅色,因此紅牆、紅柱充滿整座建築的空間,色彩鮮明卻不會覺得刺眼。建築外觀並沒有很多的裝飾,孔廟內部陳設也很簡單。祭典用的禮器、樂器平時也都收到後殿兩側的耳房專用存放室,因此祭祀的殿內只有先聖先賢的牌位,簡單而不失隆重。
屏東書院典型的屋頂裝飾,除了彩繪,沒有其他裝飾。
孔廟大成殿 神龕
神龕兩側精緻的木刻和雕花
蔣經國題「聖德日新」匾額
大成殿兩側擺設

書院內保留四座碑記,以呈現書院的修築歷程。




下一篇:
前一篇:西螺振文書院 - 書院介紹之十五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介紹清代在台灣建立尚存的20所書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