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雙桂堂」:一對馱石柱的石獅 |
台灣和大陸從清朝末期割讓給日本成為殖民地後,歷經日本殖民統治五十一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兩岸又分治六十年,這段時間台灣在傳統建築的上面發展出自己的風格特色,逐漸走向精緻華麗的傳統藝術;相對的大陸這邊歷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及近代的改革開放,尤其是改革開放將傳統建築大批的拆除改建高樓大廈,傳統建築歷經浩劫,能夠留下來的古蹟已屬不易,一些建築構件基本上只能維持原始的形式,並不像台灣那樣一直不斷的發展,看不到像台灣一樣那麼豐富的裝飾與變化。
我在大陸拜訪各處古蹟,當然足跡只能到大陸的一小部分,但也收集了許多柱珠的相片,彙集在這一篇請各位欣賞。
馱柱的動物
嚴格說來這不能算是柱珠(柱礎),但因為承重與防潮的功用和柱珠相同,因此放在這裡一併介紹。我查不到這類的夠件是否有什麼專有名詞,不過這一系列相片都是在四川、重慶(古'巴蜀'之地)拍攝的。巴蜀由於偏處西南開發較晚,交通建設也是近幾年才大步開展,因此留下許多古村鎮和古蹟,提供我非常多的傳統建築資料相片和素材。
「四川青城山建福宮」:大殿木柱上的一對石獅 |
石獅(公)近照 |
「重慶梁平雙桂堂」:一對馱石柱的石象 |
石象近照。連同以下兩組石獅都是在「重慶梁平雙桂堂」。這些石雕歷史悠久,年代已不可考,照型簡單也和傳統的獅、象不同。 |
石獅 |
石獅近照 |
「重慶梁平雙桂堂」石麒麟一對。 註:初次發表時誤以為石獅,實際上這一對柱獸有麒麟馬蹄的的造型,身上又有鱗片,故應該是「麒麟」。本項修改是由吳勇練先生指正,特此致謝! |
「黃龍溪古鎮」:贔屭,是龍生九子之一,性喜負重,通常都用來馱禦碑。 這裡借用來馱房子的木柱,同樣是負重。 |
「黃龍溪古鎮」:贔屭,以及鼓形柱珠。 (贔屭,拼音:bìxì,注音:ㄅㄧˋ ㄒㄧˋ) |
各式傳統建築的柱珠
除了前面這些巴蜀地區比較特別的柱珠外,大陸一般還留下來的傳統建築使用的柱珠不管在形狀上或裝飾上相對就比較傳統,只會爾而看到一些特殊形狀。
重修的武當山玉虛宮大殿,於2002年9月落成 |
北方宮殿式建築的樑柱非常雄偉,但柱珠、磉石顯然就比較簡單。這是我在玉虛宮大殿修建期間的相片,這些高大的木柱是用美國進口的紅衫木製作。 |
「玉虛宮廢墟」,廢墟留下的柱珠磉石,可以想見宮殿式建築的規模。 |
幾種不同形狀的柱珠。下左的柱珠歷史最久。 上左「「合川釣魚城」、上右「安徽合肥」、 下左「武當山皇經堂」、下右「重慶湖廣會館」 |
成都寬窄巷子,商家把從老房子拆來的龍柱連同柱珠當成店前的擺飾。 左邊的造型比較特別。 |
徽南西遞一座宗祠的中庭。柱珠的形狀我目前只在這裡看到過。 |
徽南宏村一座幼教私塾的大堂,柱珠是簡單的鼓形。 |
徽南宏村,放在牆角的柱珠,以八角形為主。 |
「梁平雙桂堂」 |
「梁平雙桂堂」 |
「重慶湖廣會館」 |
「四川黃龍溪古鎮」街上的明清古建築。 |
「重慶潼南大佛寺」。這是一間古寺,建築還保留住古老的式樣。 |
「四川街子古鎮」老宅。這個建築最能告訴我們原始柱珠的樣式。 |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台灣的寺廟是傳統藝術和文化薈萃之地
柱珠 與 磉石
大陸遊蹤(本篇介紹到的一些地點)
武當山玉虛宮
皖南西遞宏村急行軍之旅:西递
四川黃龍溪古鎮
幽巷-清晨的成都寬窄巷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