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0

鹿谷鄉瑞田村「拜堤防」習俗

準備好要送去祭祀的「飯擔」,上面紅色的紙代表飯匙。
座落在濁水溪畔的鹿谷鄉瑞田村早期因濁水溪氾濫,一到汛期,沿著溪水而建的聚落,每年都會遭受水患,居民苦不堪言。據鹿谷鄉瑞龍宮總幹事游仁宗說明,某一年當地的「頭人」(村長)就召集村民準備祭品向濁水溪的神明祈求保護堤防的安全,讓水患別來,於是瑞田村便開始有了「拜堤防」的傳統,這個習俗就這樣延續了幾十年,也有說超過百年,只是找不到文字記錄來證實。


據說早期拜堤防是堤防內所有地主,包括鹿谷鄉竹林村、內湖村、廣興村、永隆村、鳳凰村、秀峰村、清水村及水里鄉的玉峰村、文福等,可謂是盛況空前。後來田地相繼賣出後,規模就越來越小了近年來已經只有瑞田村的居民參與,成為鹿谷鄉瑞田村最特別的民俗活動。在「拜堤防」這一天,當地的民眾會準備三牲、「飯擔」等祭品,祈求水患別來,地方風調雨順。往年必須將這些三牲、飯擔、祭品等扛過堤防走到濁水溪底祭拜,必須出動瑞田村的家家戶戶老小非常辛苦,對村民而言,拜堤防比七月普度還更重要。不過自2013年開始當地舉辦了「頭醮」,並將祭拜的地點改到村裡的「水仙宮」舉辦。

今(2016)年農曆9月23日,我因為前往瑞田村瑞龍宮拍照,看到瑞龍宮廟埕有多位地方的婦人正在準備「飯擔」,經詢問後得知當天正好在舉辦一年一度「拜堤防」祭典,因此也跟著參與並拍攝整個祭祀過程的相片,為這個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留下記錄。

準備「飯擔」
村子的重要活動,大家都來幫忙。
現在都已經用塑膠籃取代竹藍。籃子下方要放可以吃的食物做為祭品的一部份,不能空簍,代表滿擔。
飯擔先墊一層紗布
墊紗布
所需要的米飯很多,現場架鍋煮。
煮飯
將煮好的米飯放到「飯擔」上
運送「飯擔」
拜堤防的地點「水仙宮」,正在為下午的祭祀準備現場。
準備好飯擔,繼續留下來製作「財子壽米」,這是準備給過幾天王爺聖誕來參香的信眾。

祭祀前的準備
牲禮、飯擔、祭品以大致就緒。
三牲貢品
「拜堤防」借用水仙宮場地舉行,但是由瑞龍宮王爺主持,所以也將王爺請到現場。
王爺神尊
貢品
王爺交代飯擔要86擔,不過村民準備的數量應該有過百。這些祭拜後的米飯可以用來釀米酒或是餵牲畜。

開香
下午一點(未時)準時開香,開始「拜堤防」祭拜儀式。
科儀的過程都會奏樂

下午一點(未時)準時開香
這位穿黑衣服者,尊稱「法司」,整個道儀尊神的指示,協助神明施用法術。在施法時他必須腰繫紅布,尖披神鞭才能施展法力。
每份祭品都插上香祝禱

祭祀道儀
開香一段時間後(大概香燒過一半),神明即透過「鑾生」(乩童)進行法事。鑾生起乩後,會先做巡宴,檢視準備的普渡品是否得宜(因為有些東西不能拜),而且米簍內一定要裝米或麥片或蕃薯⋯⋯等,不能空簍,代表滿擔。巡後沒問題,再到路口邀四方福德(東西南北)引領四方好兄弟前來享宴,並且指示四個點燒四堆壽金來迎接四方福德。
奏樂
鑾生起乩

巡宴過程
鑾生指示四個點燒四堆壽金來迎接四方福德
法司作法


本篇介紹內容由鹿谷鄉瑞龍宮總幹事游仁宗(穿紅衣者)說明與指導,特此致謝!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傳統寺廟 新建古蹟』-鹿谷鄉瑞田瑞龍宮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