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

『傳統寺廟 新建古蹟』-鹿谷鄉瑞田瑞龍宮

雖然是新修的宮廟,卻堅持採用傳統木架構工法,這是瑞龍宮最大的特色。
前一篇介紹的鹿谷鄉瑞田村「拜堤防」習俗,其中提到的鹿谷鄉瑞龍宮是鹿谷鄉瑞田村的公廟,靠近集集鎮,從集集火車站經過跨越濁水溪的集鹿大橋只要幾分鐘就到了。台灣有太多的寺廟,所以原本也不會注意到這間,是在有一次拜訪位於該村的「農村老爺民宿」時,老闆介紹我前往才特別繞過去看一看。老爺民宿外面有一張指示牌,上面這樣寫:「傳統寺廟 新建古蹟 瑞龍宮三山國王廟」確實也反映了這間鄉間宮廟的特色。


 瑞龍宮最早在何時建立已不可考,早期搭建小廟奉祀,也已歷經數次的修葺,據廟方表示現在的建築是在九二一地震後重新修建。當時曾經有幾種方案,最後是由華梵大學建築系徐裕健教授主辦擔任建築師。徐教授堅持瑞龍宮修建必須採用傳統的寺廟建築工藝,這個想法也獲得村民的同意,雖然修建經費遠比一般的寺廟還高,卻也為台灣留下一座不同於流俗的精緻寺廟。
鹿谷鄉瑞田村瑞龍宮正立面
正面檐牆皆採用青斗石石雕
三川殿背面屋頂的剪黏和交趾陶裝飾
牌頭上的交趾陶裝飾
剪黏
山牆裝飾使用夔龍(螭虎),算是比較少見的題材。
瑞龍宮的主體建築使用鋼筋水泥建造,如果單從外觀和近代一般修建的寺廟沒什麼特別的不同,但是一越過三川殿進入廟內就會發現它的特色,所有柱子上方斗拱結構和相關連的裝飾全部都是用原木雕刻,並以原色呈現,顯出一種古樸之美。當時這些木雕構件都是從大陸雇工雕刻再運來組裝,斗拱部分的施工也是依傳統工藝處理,非常難得。木件的部分原本也考慮要施以彩繪,後來因經費太高而作罷,便以原木的型態保留下來。但是原木保存還是有另外的問題,所以從興建到現在已經上了兩次保護漆,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既使如此,在比較外側的部分經過日曬雨淋還是明顯看出已經褪色。
正殿屋頂的木架構全貌
石柱以上全部使用未上彩繪的斗拱構築屋頂
各項木結構組件一點都不含糊
垂花、豎材、雀替等木雕也非常細緻
與上圖對應的一組裝飾,位於正殿前方。
兩側穿廊柱頭的雀替也一樣不含糊
正殿前方獅座、員光、束木、束隨等木構件
另一個角度看斗拱等結構
三川殿一對豎材木雕
兩側穿廊
龍虎堵-左青龍(降龍羅漢)
龍虎堵-右白虎(伏虎羅漢)
龍虎堵外側的祈求吉慶(旗球戢磬)石雕
三川殿大門前的一對「翻天覆地」龍柱。據廟方表示, 瑞龍宮共有四對八座龍柱都是用完整的大石頭雕刻而成。
門神,由他們所持的武器判斷應是秦瓊(秦叔寶)和尉持恭(尉持敬德)
右側宮娥門神
左側門神 - 加冠
左側門神 - 晉祿

瑞龍宮主祀三山國王,旁祀玄天上帝及天上聖母(媽祖),正殿神龕為木建神房,沒有華麗的雕龍盤鳳,只有以鏤刻的方式隔建,饒富古趣。
正殿木建神房
主祀神-三山國王 神尊
玄天上帝 神尊
天上聖母(媽祖) 神尊

又據廟方表示,該廟地謂「九龍聖地」,因此除了有四對八柱共八條龍外,還有一條隱於神房旁,合計九龍來呼應該地風水。
正殿有三對龍柱
有一條龍隱於神房旁,加上正殿及三川殿龍柱,合計九龍來呼應該地風水。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