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剪黏工藝欣賞(廿四) - 坪林上德宮(玻璃剪黏)

假日開車出去拍照,有時不會特別計畫去哪裡,因此可能會隨性走一些以前沒走過的路。有一次我從石碇走106乙(坪碇路)往坪林的路上看到一間寺廟的指示牌,心血來潮就彎進去參觀了一下。這間廟就是坪林上德宮,坪林山上的媽祖廟,它不是古建築,但是屋頂的剪黏裝飾卻吸引我留下來拍照。坪林上德宮於民國65年啟建,67年落成,屋頂是用玻璃為材質的剪黏,據廟公說是聘請桃園一位曾姓司傅承作,但就沒有其他的紀錄可以查詢。雖然經過那麼多年風吹日曬雨打,卻還有部分作品保存的狀況還不錯,因此特別于以整理介紹。

大約在1950 ∼ 1980年間,因為在二次大戰後,日本及大陸的陶瓷杯、碗材料中斷,加上台灣戰後經濟復甦,又逢各地寺廟大肆翻修整建需求,匠師開始尋求其他替代材料,於是以玻璃、壓克力材料大為興盛,在那個時代翻修的寺廟紛紛以玻璃為主要的剪黏材料。玻璃材料的剪黏作品,色彩艷麗又具有透光性,且可以做到繁複多層次的造形,一時讓寺廟屋頂風景光鮮亮麗,頗能引領一陣風潮。但玻璃質地較薄,不耐戶外日曬雨淋溫差變化,加上水泥胚體的熱脹冷縮與風化,造成玻璃片容易斷裂、脫落,其耐久性不足。所以當我們再看到在那個年代所修建的寺廟,屋頂的剪黏經常是殘缺不全,失去當時的光華。

以前我看到這樣的玻璃剪黏屋頂總是感覺殘破而很少認真記錄,不過在2019年7月跟著姚其中老師拜訪了「汐止拱北殿」、「金瓜石勸濟堂」等地後卻開始對玻璃剪黏有了不一樣的看法,畢竟玻璃剪黏也是台灣剪黏工藝中一段重要的歷史與過程,於是也開始認真去注意現在還留下來的作品,希望能夠盡可能的記錄下這些玻璃剪黏工藝。坪林上德宮就是在這樣的心境轉換中認真去記錄的成果。

屋脊上的龍、鳳與倒爬獅
上德宮的屋頂裝飾中有數對不同造型的龍與鳳,各種不同的龍鳳剪黏,製作上發揮了玻璃顏色豐富的特點,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剪黏效果,尤其是這位匠師用大量的白色長條狀玻璃片來裝飾龍和鳳,感覺特別不一樣。另外在燕尾脊下方的倒爬獅也則是純剪黏作品。

西施脊上的八仙和四祥獸
在台灣的寺廟,西施脊上以八仙和四祥獸(虎、豹、獅、象)幾乎已成為標準的裝飾,注意一下寺廟正殿屋頂的西施脊大概都可以看到。
坪林上德宮的八仙製作精美,外觀玻璃材料雖有剝落,但人物與坐騎的型態還算保存完整;至於四祥獸(虎、豹、獅、象)就沒那麼幸運,玻璃材料剝落非常嚴重,只剩下水泥塑形,不過還是可以辨識。


人物坐騎
台灣一般傳統信仰及道教廟宇,以及部分近代建的佛寺,屋頂的裝飾不乏人物坐騎,若是屋頂的裝飾有以剪黏為主,那麼人物坐騎更是必要的裝飾主題。因為坪林上德宮左右鐘鼓樓有陽台可以上去,因此得以近距離拍攝多組人物坐騎的剪黏作品,撓有趣味。我還發現有一組作品不知什麼原因只有粗胚,剪黏的部分盡然沒有施作,一般寺廟的修建不應該這樣才對。


金爐
坪林上德宮這一座金爐的樣式在台灣的寺廟很常見,大概就是六、七十年代寺廟金爐的代表。非常幸運的是這座金爐的剪黏作品雖然也有脫落,但現在的狀態還是可以看到當時製作的特點:顏色多、色澤鮮豔,而且龍鳳的造型也相當不錯。特別是爐壁的花草剪黏因為有雨遮保護,竟然還保存完好,由這幾組作品可以體會玻璃剪黏除了因為演進的過程不得不用來替代傳統的瓷片,玻璃材料的特行確實也為寺廟妝點亮麗的風采。


下一篇:剪黏工藝欣賞(廿五) - 行天宮 北投分宮(玻璃剪黏)
前一篇:剪黏藝術欣賞(二十三) -金山慈護宮 門樓剪黏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關連閱讀:
「潮州嵌瓷」專題
「剪黏」專題-台灣寺廟篇
「陳三火老師 剪黏創作」專題
「剪黏」專題-泉州篇
「剪黏」專題-馬來西亞檳城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