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到處參觀寺廟,注意到一般佛寺都會設置有四大天王護法神。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或稱四大金剛,是佛教著名護法神。我們一般會認為護法神應該是雕像站立在佛寺的兩側,但是我的紀錄裡卻是被創造成多種不同的形式,特別整理出來與各位分享。
西藏拉薩哲蚌寺,喇嘛廟 – 唐卡
鹿港龍山寺-石刻
在鹿港龍山寺正門有四座鑲在牆上的四大天王石刻。很可惜的是其中兩座「西方廣目天王」和「南方增長天王」已經嚴重風化,幾乎無法辨識其原來面貌,據導遊報告原來以前在整修時曾嘗試用某種保護漆,不料因為鹿港靠海,含有鹽分的海風反而讓兩座圖上保護漆的石刻嚴重風化,另外兩座自然不敢再使用,因而保存了下來。
芬園寶藏寺 - 交趾陶
芬園寶藏寺 - 交趾陶
位於寶藏寺前殿三川脊前沿裝飾有四座交趾陶四大天王。這是比較少見使用交趾陶表現的四大天王作品,而且雕塑非常精美,是交趾陶的佳作。
南鯤身代天府 – 金身塑像
南鯤身代天府是道教的宮廟,為何會有佛教的四大天王?這是因為台灣的寺廟一向是佛道不分,佛寺也會恭奉道教神祇如關聖帝君,而道教的宮廟恭奉佛教的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也比比皆是。所以代天府看到四大天王護法神也是合理的。
重慶合川釣魚城護國禪寺 - 石雕
此禪寺在文革期間必沒有獲得保護,原來的四大天王石雕以及其他非常多的石雕像悉數遭到破壞,現在的石雕像是當地政府為了發展觀光重新製作的。雖然是新作,但是神韻、雕刻水準還算是不錯作品。
集集喇嘛廟藏傳佛教彩繪
這是一間新蓋的藏傳佛教寺廟,平常不對外開放。
有關四大天王,維基百科(Wikipedia)的說明如下:
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Caturmaharajakayikas),又稱護世四天王或稱四大金剛,是佛教著名護法神,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據佛教經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們的神像通常分列在淨土宗禪宗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因此又稱天王殿。
四大天王分別是:
東方持國天王(梵文:Dhrita-rastra;藏名:Yul-hkhor-bsrun):「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有兩義:一、弦樂器鬆緊要適中,太緊則易斷,太鬆則聲不響,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洲,以 乾闥婆、緊那羅、毗舍闍等為持國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梵文:Virapaks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冑,手纏一條龍或是蛇,表世間多變之意,另一手上拿著寶珠,表內心不變之意。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以龍王、富單那等為廣目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梵文:Vidrad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有兩義:一、寶劍象徵智慧,慧劍斬煩惱;二、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以鳩盤茶、薜荔多等為增長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sravana;藏名:Rnam-thos-kyi-bu / Jambhala):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左手臥銀鼠,右持寶傘(或作寶幡),有兩義:一:傘蓋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外面環境染污;二、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以夜叉與羅剎為多聞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中國小說中的四大天王,一般認知為「劍琴傘龍」,有「風調雨順」之意。 認為:
南方增長天王持劍,舞劍生風,代表「風」;
東方持國天王持阮琴或琵琶,代表「調」;
北方多聞天王執傘,代表「雨」;
西方廣目天王持龍或蛇,代表「順」。
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而四大天王,以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最尊。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中國小說中的四大天王,一般認知為「劍琴傘龍」,有「風調雨順」之意。 認為:
南方增長天王持劍,舞劍生風,代表「風」;
東方持國天王持阮琴或琵琶,代表「調」;
北方多聞天王執傘,代表「雨」;
西方廣目天王持龍或蛇,代表「順」。
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而四大天王,以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最尊。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