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建築裝飾-龍虎堵

淡水福佑宮-雙龍搶珠 壁堵(石雕)
淡水福佑宮-虎子情深 壁堵(石雕)。這隻老虎照型有點Q版。

中國傳統方位觀念,是以南方在上方,和現代以北方在上方不同。我們看建築的方位方位的時候是讓自己站在建築的大門由內向外望,前方就是南方,後方就是北方,而左手邊是東方,右手邊就是西方。其實中國人的方位觀與五形、五色都有很大的關連,有一組句口訣可以讓我們把這些關係記得牢牢的: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黃土』
有關中國的方位觀,請參考此篇介紹   
前方南後方北-中國傳統方位的觀念

在傳統建築裝飾裡,左青龍、右白虎幾乎成了台灣道教寺廟一定會有的元素,除了少數的例外,寺廟或是比較正式的官方建築,大門入口兩側的壁堵(或稱為「對看堵」)都會以左龍右虎的裝飾來處理,稱為「龍虎堵」。由於壁堵是牆壁的一部分,龍虎堵最常使用石雕或交趾陶為材質,不過我也看過一些很特別的使用方式,可以展現匠師在製作青龍白虎堵時的創意。中國民間原來也流傳許多與龍、虎有關的神仙、菩薩、故事等,這些素材也經常會被匠師應用,呈現在「龍虎堵」的裝飾作品中。

本篇挑選幾種不同素材所製作的作品,可以看到不同的寺廟如何用不同的創意來各自發揮。


萬華龍山寺-[交趾陶]
在龍山寺進入後殿的側門左右以塑製精緻的交趾陶做成,年代久遠、造型古樸,風格獨具。這是學界稱為「北洪南何」的剪粘大師北洪坤福大師的作品,用多塊陶片拼接而成的大型作品,製作非常不容易,


台北大龍峒保安宮-[石雕]
在保安宮的的前殿入口處有「龍牆」,而在出口處有「虎壁」:龍牆圖案為「雙龍搶珠」,上面裝飾有雲朵,下面則有海浪;而虎壁則雕刻「母虎及小虎」,並且有隨風搖曳的松樹。龍牆有「雲」,虎牆有「風」,兩面牆皆符合「雲從龍,風從虎」的傳統意涵。


淡水龍山寺-[石雕]
這組「龍牆」「虎壁」是清咸豐戌午年完成,龍牆圖案為「雙龍搶珠」,而虎壁則雕刻「母虎及小虎」與保安宮的龍虎堵一樣,符合「雲從龍,風從虎」的傳統意涵。


淡水鄞山寺-[泥塑]
鄞山寺的龍虎堵,東側牆內容為「定光古佛除蛟龍」,西側牆內容則為「定光古佛伏虎」。這兩個故事都是定光古佛的神蹟,寺廟將主祀神的故事作為龍虎堵裝飾的內容在台灣傳統建築是少見的案例。



南投藍田書院-[交趾陶]
這一對是用現代的交趾陶工藝製作的龍虎堵,顏色特別鮮豔。龍虎堵則取材自「孫真人(唐朝大名醫孫思邈)點龍睛救龍子」及「吳真人(吳夲,音滔)醫虎喉」的故事。



鹿港地藏王庵-[泥塑]
同樣是泥塑的龍虎堵,鹿港地藏王庵就只用泥塑做成立體的圖案,是沒有上彩相對樸實的作品。


鹿港興安宮-[石雕]
以「龍吟、虎嘯」,作為龍虎堵的題材是常見的表現手法。這一對龍虎堵是以石雕為素材,並略施彩繪。



鹿港金門館-[繪畫]
鹿港金門館原來兼具同鄉會館功能,因此不稱宮或廟,而以館名之。金門館的裝飾很樸實,主要是用彩繪完成,很少使用傳統廟宇常見的交趾陶、石雕、木雕等裝飾。前殿的龍虎堵也是簡單的在白牆上施以彩繪,是我在台灣唯一看到的例子。



鹿港金門館-[繪畫]
同樣是在鹿港金門館,以下這兩幅並不是壁堵,而是繪製在前殿內側木板牆上的裝飾。除了用於壁堵外,其他地方就很少看到以龍虎成對的裝飾方式,而這一對龍虎壁飾採繪畫的方式,更是少見。而且畫工了得,雖因年代久遠有些陳舊,卻可以看出彩繪匠師的功力。



2014/4/16 初次發表
2023/9/1 修正部分內容
文字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聯閱讀:


2 則留言:

  1. 您好,不好意思打擾了,我是松山家商二年級的學生。
    我們參加網頁設計相關的專題比賽,主題為媽祖廟,希望能引用本篇文章淡水福佑宮部分的照片,且會在引用照片下及作品最後註記來源網址。
    在此徵求您的同意,麻煩您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李同學,「本網站所刊出內容歡迎非營利複製、轉載、引用,但請註明出處」,所以歡迎引用。有關媽祖廟的內容,你也可以在本部落格上搜尋「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雀替」、「剪黏」等,可能還有些內容可以參考。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