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后宮大門上的剪黏捲草裝飾,個人蠻喜歡這個捲草用色的方式。 |
泉州天后宮
根據歷史記載,莆田湄洲媽祖祖廟直接分靈的有湄洲媽、溫陵(泉州)媽、銀同(同安)媽三大類別,即分別為湄洲媽祖、泉州媽祖、同安媽祖的分靈。泉州天后宮始建於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是媽祖文化傳播地之一。素來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宋元時代泉州成為世界貿易港之一;清代,私商貿易和向東南亞各國及臺灣的移民熱潮在泉州港進一步興起,媽祖信仰也隨著泉州商人和移民的足跡更為廣泛地傳播。
泉州天后宮作為溫陵媽的祖廟,在歷史上自然有崇高的地位。泉州天后宮在歷史上曾經過多次大修,最近一次則是在1984年對正殿進行重修,屋頂的剪黏也都是重新翻修新作的。我請教在廟埕玩象棋的耆老,確定這些剪黏是由當地的匠師製作。
和其他泉州寺廟一樣,屋頂的剪黏裝飾還是以龍為主角,其他的花花草草,或龍以外的動物比較少,只做些點綴而已。
正殿前後四個牌頭有剪黏人物,簡單但照型不錯。我有放了一張捲草的圖片,倒是蠻喜歡這個捲草用色的方式。
這座是從清代晉江文廟欞星門遷移到天后宮作為山門。 |
天后宮山門出翹處用剪黏雕塑八龍二鱷,這是其中的一部份。 |
山門一角 |
由山門背面戲臺看屋頂 |
山門側邊塔樓的屋頂 |
天后宮正殿 |
正殿屋脊的裝飾 |
正殿重簷下方的堵是裝飾相對豐富的位置 |
重簷下方堵一支噴水的臥龍 |
垂脊前方牌頭的剪黏人物。可以看到和台灣剪黏最大的不同在它以泥塑為基礎點綴剪黏裝飾,並沒有將全身包覆磁碗片,台灣的作法通常則是全身包覆磁碗片。 |
人物上的鳳凰造型,在泉州這裡看到很多類似的作法。 |
正殿背面 |
正殿背面牌頭一樣有人物與鳳凰裝飾。 |
惠安青山宮
泉州的惠安以惠安女聞名,這裡的惠安青山宮是艋舺青山宮的祖廟,於1854年(咸豐4年)分靈過來。據百度百科的介紹,青山宮歷經數次重修,宮宇依然保持宋代建築風貌,為惠安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惠安青山宮屋頂尚存有數個基本的剪黏裝飾,前面三川殿的屋頂明顯是近代新的作品,作法及用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感覺上還有點俗氣。
三川殿屋頂龍的造型和顏色其實不是優秀的作品,倒是三川殿屋頂的正面擺了八仙燒陶比較少見。我也是整理相片時才發現,少了特寫鏡頭。 |
比較慶幸的是正殿上的剪黏看起來是有一些年代,手法明顯不同。因為拍照時忘了將ISO調回較低的數字,這些剪黏相片有經過後製處理,顏色看起來反而比較鮮豔。
正殿和三川殿的屋脊 |
龍,及簡單的剪黏裝飾。 |
龍,及簡單的剪黏裝飾。 |
正殿背面左右兩側牌頭的裝飾,看起來是南極仙翁和麻姑獻壽。人物上的孔雀,非常簡單卻能夠將神韻表現出來,我覺得是剪黏工藝的傑作。 |
正殿背面右側牌頭,麻姑獻壽和孔雀。 |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