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8

剪黏藝術欣賞(六) - 泉州帝爺廟 與 泉州承天寺

以前不知道從哪裡得到的印象,一直認為「剪黏」這項工藝在大陸已經失傳了。2017年7月參加「泉州永春石獅古建築匠師與匠藝之旅」去了泉州原鄉,跑了許多古蹟寺廟,發現我錯了!
經過實地觀察,並且請教當地的人士,確定「剪黏」工藝在閩南(至少在泉州)還是存在的。由於剪黏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建築裝飾工藝之一,免不了特別注意有剪黏的地方,盡量拍下相片做紀錄,並陸續整理介紹。
整體而言,泉州當地留下來比較早期的作品可以看到許多精彩的作品,有些作品更是令人驚艷,而且這些精彩的作品通常是混合著剪黏、燒陶、泥塑以及彩繪等數種工藝製作,而不像台灣全部用剪黏來表現。至於近代翻修寺廟新製作的剪黏裝飾,與台灣的剪黏比較起來簡單的說:主題素材較少,造型也比較不生動。

我就先從比較近代的剪黏裝飾作品介紹起。


泉州帝爺廟
泉州帝爺廟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關帝廟,位於泉州塗門街,與清淨寺毗鄰,主祀關聖帝君(關公)。
宋元以來,泉州當地商業貿易盛行,傳統商業文化強調經營者要具有“守信用、重承諾”的美德,而關公形象則成了這種美德的代表,被奉為商業的保護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武財神”,凡作生意的人,都要到廟裡來求財祈福,並捐一些香火錢。而且在在很多人心目中,關公是神通廣大、有求必應的神明,因此泉州人不論是婚姻、生意、疾病、求職,也都要到關帝廟抽籤,希望得到指點,以求心理上獲得安慰,每年前去進香的都有數十萬人。
我們拜訪帝爺廟時,看起來正在翻修屋頂。由於帝爺廟是香火非常鼎盛的寺廟,整修寺廟的經費寬裕,因此屋頂的裝飾相對華麗,可以說是這一次行程我所看到剪黏作品最豐富的一座寺廟。
泉州關帝廟前景
關帝廟正面屋頂
剪黏的主題以「龍」為主,這組雙龍搶珠的照型明顯的與一般的作法不同,特別是龍珠下方是用一棵龍頭支撐。
屋脊的牌頭裝飾人物。牌頭裝飾以人物為主,背景不明顯。
牌頭裝飾人物應該是八仙
泉州帝爺廟屋頂裝飾主題以「龍」為主,這裡就可以看到造型各異的三組龍。
台灣比較少用的金龍。
前面的一對鳳凰,造型和台灣常見的鳳凰差異較大。


泉州承天寺

泉州承天寺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南俊巷,又名月臺寺。承天寺始建於南唐保大末年、中興元年(957~958年),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敕名承天寺。明末毀於兵燹。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建。「文革」中彌勒殿、法堂、鐘鼓樓、廊廡及山亭塔幢雕塑等被毀,寺院一度被挪為他用。1983年,旅居新加坡的宏船長老返回泉州,發願重修承天寺。1985年開始重修大雄寶殿並新建法堂和彌勒殿等建築,至1990年10月全部竣工,是泉州城內與開元寺、崇福寺齊名的三大叢林之一

在台灣,佛寺對屋頂的裝飾一般都是以簡單為原則,不像道教的寺廟那般豐富。泉州的佛寺看起來也是一樣,屋頂只有簡單的「雙龍搶珠」、「雙龍護塔」剪黏裝飾,牌頭上的四尊人物手上沒有拿任何東西,我猜應該是四大護法天王,但無法確認。
正殿屋頂,簡單的雙龍搶珠,以及前面一對鳳凰。
龍,以及牌頭上的護法。
承天寺的捲草裝飾很有味道。

「雙龍護塔」的 '塔' 造型不怎麼像塔,而且使用「龍揹塔」的設計,在泉州倒是很盛行,在台灣我只看到少數的寺廟這樣使用。
「龍揹塔」設計,在泉州的寺廟常看到。
比較特別的是承天寺山門的屋頂左右是一對「劍獅」,而且前後的細節都做的不錯,我覺得反而是泉州承天寺剪黏作品中最值得觀賞的地方。
「劍獅」位於山門的屋頂。
「劍獅」是常看到的避邪物,但是放在屋頂用剪黏只製做的方式,泉州承天寺是首見。
「劍獅」的背面也不含糊。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前一篇:剪黏藝術欣賞(五) - 劍潭古寺
下一篇:剪黏藝術欣賞(七) - 泉州天后宮與惠安青山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