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藍屋入口院門的剪黏工藝 |
張弼士在1916年過世後,其子女疏於照顧終究日益損壞。1989年,檳城一群古跡保護人士,買下這棟破舊的古屋,1991年全面整修,並於1995年對外開放,除了提供民眾參觀, 也開放客房讓遊客住宿。2000年,耗資760萬令吉進行修複完善的張弼士故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亞太文化遺産保護獎。
張弼士何許人也?
張弼士 (1841-1916)中國廣東的客家人氏,16歲那一年前往現在的雅加達打工,短短的三十年多間,創立了他遠洋航運、礦產、種植、釀酒以及銀行業,以酒、藥材、絲綢、茶、錫礦、橡膠、椰子、咖啡、胡椒、鴉片等等物品的買賣,成為了南洋首富。
張弼士在1893年被清朝委任為檳榔嶼領事官,並在隔年升任為新加坡總領事,負責檳城、馬六甲以及附近的英屬殖民地。『藍屋』在1897年開始動工,花費了七年的時間才完成,在『藍屋』完成之時,張弼士也已經升到了商務考察大臣的職位。
這次的行程原本也有安排進入參觀。由於藍屋現在也是一間開放旅客住宿的高級酒店,因此只在定時導覽時間開放一般遊客購票參觀,所以門禁很嚴,沒有預約導覽的團體只能在門衛旁的小空地枯等。後來因為導覽時間協調的問題最後大家決議不進去參觀。在等待期間我覺得藍屋的剪黏裝飾有相當程度水準,因此就在門衛旁邊的定點拍了此處剪黏裝飾的作品留下記錄。
「曲江衍派」堂號,說明主人張弼士是清河張氏的一支 |
雙鯉魚和正脊上的鳳凰花鳥 |
左側福祿壽三仙以及麒麟背河圖 |
右側福祿壽三仙以及麒麟背洛書 |
檳城藍屋的剪黏裝飾作品的重點不在屋頂上方,而在幾面山牆,以及山牆往下延著斜屋頂延伸做成一條帶狀的裝飾,如下面幾張圖。
這裡的(山牆)牆面顯然是故意切成一半,裝飾的意味十足,卻很有韻味。 |
半面山牆的正視圖 |
以下幾張相片是由外面拍攝檳城藍屋正面的建築。張弼士故居對於剪黏在建築裝飾上的運用,可以讓我們思考剪黏這種工藝不一定非得用在廟堂之上,其實一般的建築善用剪黏,也應該可以獲得很好的裝飾效果。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剪黏」專題 (這一個專題有十多篇與剪粘工藝有關的介紹,歡迎連結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