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鳳朝牡丹:在潮汕經常可以看到的裝飾主題。 |
樟林古港內另外有一個大型的聚落-南盛里,說明牌是這樣介紹南盛里:『南盛里俗稱布袋圍,因四面環水、地形似布袋而得名,由旅居新加坡僑胞藍金生於1900年投鉅資興建,1917年竣工,總占地80多畝,大小房屋70座,共617間,以"五巷三埕一池"為網路,建築群縱橫有序、疏密有致,外表壯觀,裝飾考究,既薈萃潮汕民宅建築的精湛藝術,又大膽吸收外來的先進工藝,是近代建築文化的典範。』前一篇所介紹的三落埕也是這裡的"三埕"之一。
南盛里應該是值得參觀的建築群,但我們並沒有安排進入建築內參觀,而且幾座大宅也大門深鎖,我們只有在這裡的代表性宗祠「藍氏通祖祠」外埕看看。藍氏通祖祠是南盛里的地標性建築物,前面有一個足有四五個籃球場大的廣埕,廣埕的北面,幾座豪宅坐北向南一字排開,中間是主建築藍氏通祖祠,其左右各有兩座鐫刻著「大夫第」的豪華建築。建築內部無法進入,我就專心拍攝外觀,特別是屋頂的潮州嵌瓷裝飾。
五棟建築有兩種不同的潮州嵌瓷風格,藍氏通祖祠的屋頂有重修過,屋頂的嵌瓷色彩豔麗,工藝顯然比較粗獷,但是兩旁四座大夫第的屋頂和三落埕一樣,應該也是從清代留下來的作品,工藝非常精細,顏色使用也比較含蓄,和我們台灣所熟悉的何金龍司作品有同樣的風格。在一個地方同時有早年和近代的嵌瓷並列,可以強烈的比較出風格非常不同。
本篇就先介紹重修過,藍氏通祖祠屋頂的嵌瓷裝飾。
藍氏通祖祠正面 |
花鳥獸主題
藍氏通祖祠的屋頂可以看得出來和兩邊的嵌瓷風格截然不同,我自己判斷可能是改革開放後重修的,所以嵌瓷裝飾當然和當地許多新修建的宗祠寺廟有相同的風格,特色就是色彩豔麗,工藝比較粗獷(由所剪裁的瓷片大小做比較),使用的裝飾主題大多是常見的「雙鳳朝牡丹」、喜上眉梢、捲草、花卉、博古圖等主題。由於鳥獸花卉等主題本來就是潮州嵌瓷基本的內容,所以藍氏通祖祠屋頂的這一部分還是有一定的水準。
簡單的花草水族圖案 |
鳥類經常出現在潮州嵌瓷作品上,而且造型變化非常多元。 |
我覺得潮州嵌瓷的卷草不只是卷草,匠師很喜歡在卷草上做各種變化。 |
這組卷草圖案相對儉樸,但是上面一定會加上花來裝飾。 |
潮汕風格的博古圖,在潮汕地區處處可見。 |
祠堂正中央的雙鳳朝牡丹,應該是代表最重要的裝飾。 |
喜上眉梢,這對鳥非常可愛。 |
花草水族圖案 |
簡單的花草 |
注意左邊的玉米。玉米經常出現在潮州嵌瓷的裝飾裡。 |
「垂帶頭加冠」人物
因為這間是宗祠建築,在垂脊的前端有稱為「垂帶頭加冠」(台灣稱「垂帶頭」為「牌頭」)的人物作品。特別要說明的是「垂帶頭加冠」人物,雖然有潮式嵌瓷人物特有的「甲毛」和「摃槌」作法,衣服顏色的選用也特別豐富,但匠師似乎不重視人物的動作和姿勢,此處的人物全部都是以排排站的方式呈現,沒有把武將交戰的氣勢表現出來,感覺上是潮汕一些近代新作嵌瓷作品的普遍現象。不過這一點是個人的觀察,不一定正確,或許當我看過更多的作品後會些修正看法。
兩塊平版上面安排人物,這座祠堂的人物裝飾就只是這樣處理。 |
這一組人物的動作比較明顯,顏色也夠鮮豔。 |
「甲毛」和「摃槌」是武將的標準裝飾。 |
祠堂正對面圍牆的嵌瓷裝飾
廣埕南面有一道圍牆,在祠堂正對面處有一小段圍牆特別用嵌瓷裝飾,雖然做工不算精細,也一併這裡展示給各位讀者欣賞。前一篇: 潮州嵌瓷工藝欣賞(十二):樟林古港 三落埕
在潮州遇見潮州嵌瓷-寫在「潮州嵌瓷工藝欣賞」系列介紹之前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潮州嵌瓷」專題
「剪黏」專題-台灣寺廟篇
「陳三火老師 剪黏創作」專題
「剪黏」專題-泉州篇
「剪黏」專題-馬來西亞檳城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