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南的鄭子寮福安宮現在的規模是於民國九十三年開始興建,而於民國九十八年(西元2009年)落成,同年農曆十月二十日舉行入火安座大典。福安宮在建造新廟時以保存台灣本土藝術為目標,因此大量使用本土工藝匠師,陳三火老師也受聘擔任福安宮剪黏裝飾的製作。
一一九年(西元2020年)我已經大量拍攝紀錄台灣各地剪粘作品有一段時間,當年五一勞動節是星期五,因此我就利用三天的時間前往南部,並設定兩個目標:一為何金龍司在台灣的作品,二是陳三火老師所製作剪粘裝飾的寺廟。行前我先問了陳老師建議參訪的寺廟,其中台南鄭子寮福安宮是火獅特別推薦一定要參訪的基地。據陳三火老師的自述,參與福安宮的剪粘製作是他開始大量採用「自然摔碎找尋元件」的技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運用新技法,已經將剪黏工藝提升至藝術創作的位階,與福安宮巍峨的建築相得益彰。前面已經分別介紹位於大殿內的兩幅巨型壁堵剪粘創作,這一篇介紹鄭子寮福安宮屋頂等外觀可以看到的剪粘裝飾。
墀頭 康趙元帥塑像
鄭子寮福安宮面寬五間,三川殿最外側柱頭上大約是一般建築墀頭的位置豎立兩尊鎮守的神像,是玄天上帝左右護法 康趙元帥(龍邊紅臉為康元帥,虎邊則是趙元帥)。相片雖然不太能判斷出大小,但從周遭環境的比例觀察,實際上這是兩尊非常大型的創作。
位於龍邊墀頭的康元帥塑像 |
位於虎邊墀頭的趙元帥塑像 |
康元帥 |
趙元帥 |
以下我分別放了數張細部的相片,請仔細觀看這兩尊作品都是硬梆梆的瓷片黏出來的,卻把肢體柔軟的身段,衣服的衣痕皺褶,以及長鬍子的飄逸,都細膩的表達出來。這是陳老師獨有的技法,最困難的地方是找到適當的磁片黏在作品上。這些磁片不是量身定做,也不是依照尺寸裁剪,而是在現成的瓷器上找到適當的圖案,再將之敲破,取其碎片當材料,當中不可控制的因素很大。即使如此,陳老師依然讓每個人物亮麗出場,像穿了訂製的戲服似的。這種不放過任何細節的精神,方能造就如此精緻的藝術作品。
用硬梆梆的瓷片表現衣服的皺褶和飄逸的,一向是火獅的絕活。 |
用硬梆梆的瓷片表現飄逸的飄帶,這張特寫特別清楚。 |
介紹一下康趙元帥的典故。相傳玄天上帝有三十六位元帥,以康、趙、高、溫四大元帥為代表,但多數上帝廟左右兩側多只供奉康、趙二元帥,也就是上帝爺公得力的左右護法神。
依據三教搜神大全所載:
康元帥,名康席,道號妙威,一般稱康天君、康將軍等,是道教著名的護法神,封「仁聖元帥」。
趙元帥,諱朗,字公明,正一教的「正一玄壇真君」,為武財神,能賜與財富,神異變化,驅雷役電,呼風喚雨,廣受民間崇拜。
正殿西施脊 剪黏作品
首先來看屋頂剪黏。鄭子寮福安宮規模龐大,從地上拍攝所有屋頂的裝飾很難觀其全貌。雖然也使用了淋搪剪黏,火獅以敲碎的瓷片的技法所做的人物還是非常容易辨認。
屋頂中 我們可以看到正殿西施脊,頂上的福祿壽三仙 (也稱為「財子壽」)、八仙,以及在數個垂脊下方牌頭的人物。
福祿壽三仙 和 雙龍護法
福祿壽三仙 和 雙龍護法 |
福祿壽三仙是屋頂裝飾中比較大件的作品。和一般碗片剪粘最大的差異,因為是採用火獅獨特的技法,所以作品中所用的瓷片顏色及花樣繁多,三位神仙各以不同主色(福星赭紅、祿星白、壽星黃與藍)為基礎選擇適當的瓷片處理。火獅技法最善於表現衣服的縐折及衣服隨風飄逸的狀態,這件作品也很具體的表現出來。如果再細看,壽星和祿星的水袖,就是那麼剛好能夠找到水袖開口形狀的瓷瓶,經過火獅的巧手讓這部分優雅的表現出來,這應該是碗片剪粘很難達成的作法。
福祿壽三仙 (也稱為「財子壽」) |
八仙奕棋
八仙的故事是台灣寺廟屋頂西施脊部位常用的裝飾題材,八仙一字排開剛好適合這個極寬的位置。火獅在福安宮正殿屋頂用的是「八仙奕棋」的故事,和福祿壽三仙比較,人物的尺寸雖小但製作一點也不含糊,搭配燒瓷的人物頭像及泥塑的背景和奕棋的大石頭桌,生動的表現了這個故事。
八仙奕棋 |
牌頭 剪黏作品
福安宮的牌頭,火獅倒是沒有使用洪坤福派常用的劇齣人物(有人有景的故事)設計,而是以三對人物的吉祥主體來呈現,包含「麻姑與仙翁」、「祈求吉慶」和「加冠進祿」。由於距離很遠,人物的圖是用大圖裁剪才能看清楚。
南極仙翁 |
麻姑獻壽 |
祈求 (將軍手持旗和球) |
吉慶 (將軍手持戢和磬) |
加冠 |
進祿 |
前一篇:陳三火老師剪黏創作 - 鄭子寮福安宮 龍邊壁堵「太子爺鬧東海
陳三火老師剪粘創作- 鄭子寮福安宮虎邊壁堵 「上帝公收伏二聖」
下一篇: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剪粘專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