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霞海城隍廟 正立面交趾陶作品

「陣頭」之八家將

台北市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座落於最繁榮的迪化老街之上,從1859年落成迄今,已經超過一百五十年,一百多年來一直是北台灣香火鼎盛的寺廟之一。而它創建的歷史雖不算長,但卻一直維持初建時的廟宇格局,而並未有太大的改變,因此反而使其廟宇建築保存相當多清代街屋式廟宇的特色。近年在列入古蹟之後,霞海城隍廟在專業的修復工程之下,更突顯出廟宇小巧而典雅的特色,廟宇建築結構雖然單純,各種建築裝飾也顯得較為樸素,但卻不失精緻。

霞海城隍廟的建築規模不大,卻保存了大量的民間裝飾工藝作品,交趾陶、剪粘、泥塑、彩繪,不乏知名藝師的作品,是台北是內一處民間工藝藝術的寶地。喜歡古建築裝飾工藝的朋友除了去參拜外還可以在城隍廟裡欣賞這些工藝傑作。

本篇介紹霞海城隍廟正立面多組交趾陶作品。

左護龍山牆「陣頭」

霞海城隍廟左護龍山牆有一組大型的交趾陶作品「陣頭」,把迎城隍廟會時的陣頭表現得淋漓盡致,所塑造的團體包含有鼓吹班、舞獅、八家將、七爺八爺、轎班等完整呈現出來,人物表現活靈活現,可惜的是現有資料找不到作者的資訊。

「陣頭」作品位於左護龍山牆的水車堵
「陣頭」全圖

這幅作品廟方已經用玻璃保護,也因為罩著玻璃拍攝時容易反射外面物品的反光,只能盡量挑比較清楚的畫面來分享。

廊牆交趾陶作品 麻姑仙翁和八仙

霞海城隍廟由於建築規模較小,裝飾就集中在殿內的牆面,包含拜殿與正殿的壁堵,以及拜殿山牆的墀頭以及廊牆。

做為入口處,拜殿山牆上的墀頭以及廊牆都是以交趾陶加以裝飾,引述官網的記載:『左側墀頭主題為「南極星輝」,右側墀頭主題為「麻姑獻壽」,為陶瓷藝師兼建築修復營造師王正雄先生的作品,做工精細,是廟中十分精緻的裝飾作品。』


同樣引述官網的記載:『拜殿左右廊牆寬度不大,在長條幅形的身堵上也以交趾陶加以裝飾,主題為八仙人物,左右廊牆各分佈四尊。』

這兩處位於入口的的交趾陶人物與景物交錯,尤其是八仙配合長條的形狀將八仙巧妙佈局,拜訪霞海城隍廟不妨注意觀賞。


屋頂裝飾

寺廟的裝飾當然不能少了屋頂的裝飾。霞海城隍廟的屋頂裝飾相對儉樸,和一般寺廟大量運用剪粘相比,此處的裝飾材料則以交趾陶為主,比例比剪粘還高。正面拜殿上正脊以剪粘製作的雙龍搶珠為主題,西施脊上則以交趾陶製作的八仙和南極仙翁佔據了視覺的焦點,而牌頭的部分也是交趾陶的戲齣人物,大量交趾陶的應用,和廟內其他裝飾相呼應。

西施脊上的仙翁及八仙,寺廟屋頂的西施脊很常見的主題。
牌頭的裝飾也是具備完整景物的劇齣人物

由於廟的後面被其他建築包圍,寺廟背部屋頂無法拍攝就少了記錄。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剪粘專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