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到處都可以看到寺廟,但本次介紹的這間地方性的小廟卻滿佈大師的創作。
座落在台北市基隆路、光復南路交匯口的「福景宮」,旁邊高樓大廈林立,傳統寺廟的建築在這裡顯得特別突出。這座位於市區的小廟小廟卻有多組精美的傳統工藝裝飾,包含陳天乞司阜的交趾陶、灰塑上彩作品,陳天乞司阜和陳世仁老師祖孫的剪粘作品,以及黃龜理司阜的神龕木雕等,值得各位朋友一探究竟。
台北福景宮的沿革, 根據'臺灣宗教文化資產'的介紹:
『位於臺北市鬧區的福景宮為主祀福德正神的廟宇,創建於日大正年間(西元1921年),創建之初位於原瑠公圳灌溉範圍,所以被當地民眾視為「顧水土地公」,又因鄰近瑠公圳灌溉支線的小水門(人稱「石景仔」),得名「石景仔土地公」。』
『福景宮現址位於基隆路、光復南路交匯口,緊臨臨江觀光夜市、信義商圈,現址土地是由民國68年(西元1979年),是集眾善信徒熱心捐募向水利會買下,並予以修整。』
『福景宮原是鄰近瑠公圳灌溉支線之鄉土土地公廟,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拆除重建,又於民國54年(西元1965年)由陳天乞(西元1906-1991年)率陳世仁(西元1951-年)進行修整。』
原文連結:臺北市福景宮
本篇先介紹這座又稱「石景土地公」廟的幾組剪粘作品。
內殿 龍虎堵剪粘
首先欣賞的是宮內左右牆壁的龍虎堵的剪粘作品,是由陳天乞司親自打鐵骨泥胚,陳世仁司剪片的作品。左側龍堵,龍首碩大威嚴;右側虎堵,猛虎昂首,生氣盎然,這一對龍虎堵絕對是大型剪粘的佳作。
陳天乞司阜在台灣匠界被尊稱為陶藝師五虎將之一,是台灣泉州派剪粘開山洪坤福大師的得意門生;交趾陶剪黏匠師陳世仁,1951年(民國四十年)出生,十多歲開始隨祖父陳天乞四處建廟,也是洪坤福派的嫡傳弟子,陳世仁作品目前還可以在中壢新街廟(仁海宮)、汐止拱北殿、臺北大稻埕慈聖宮、淡水福佑宮、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台北陳德星堂等處看到。
屋頂剪粘
福景宮的屋頂據記載是民國73年(西元1984年)福景宮進行第二次修繕時,由陳世仁老師所製作,主要分成正脊上的雙龍和福祿壽三仙、牌頭共有四組劇齣人物裝飾,以及兩側的一對鳳凰。陳世仁老師所製作的劇齣人物裝飾,人物及布景都非常重視,尤其是作為布景的建築屋頂上也仿照台灣寺廟擺飾福祿壽三仙、龍搶珠、寶塔等,並且以淺色的灰塑製作,這是陳世仁老師作品的特色,很容易識別。作品中也可以找到「饅頭塔」的裝飾,這是傳承洪坤福系統的作品標誌。
屋頂的剪粘正脊中央為福祿壽三仙及護持的雙龍,兩側尚有一對向內望的鳳凰。牌頭共有四處,分別各有一幅戲齣人物的裝飾。這四組由右到左每組各有兩張相片,一張顯示相對位置及另一張戲齣人物全景圖,可以看到陳世仁老師作品的細節。
八仙
門楣上以八仙裝飾是台灣寺廟常看到的作法,這組 八仙剪粘也是由陳世仁老師所製作。
下一篇:剪黏工藝欣賞(廿七)-大甲文昌祠 新舊作品記錄
前一篇:剪黏工藝欣賞(廿五) - 行天宮 北投分宮(玻璃剪黏)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剪粘專題:
何金龍大師剪黏藝術欣賞
「剪黏」專題-台灣寺廟篇
「陳三火老師 剪黏創作」專題
「潮州嵌瓷」專題
「潮州嵌瓷」何金龍司作品專題
「剪黏」專題-泉州篇
「剪黏」專題-馬來西亞檳城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