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1

台北福景宮 「石景仔土地公」傳統工藝裝飾


座落在台北市基隆路、光復南路交匯口的「福景宮」,旁邊高樓大廈林立,傳統寺廟的建築在這裡顯得特別突出。這座位於市區的小廟小廟卻有多組精美的傳統工藝裝飾,包含陳天乞司阜的交趾陶、灰塑上彩作品,陳天乞司阜和陳世仁老師祖孫的剪粘作品,以及黃龜理司阜的神龕木雕等,值得各位朋友一探究竟。

上一篇  剪黏工藝欣賞(廿六) - 台北福景宮  以剪粘作品為介紹重點,本篇則介紹其他工藝裝飾。

陳天乞司交趾陶作品
首先要介紹的,當然是座正面左右兩側上方各有一堵陳天乞司 (西元1906-1991年)的交趾陶作品,可惜的是作品正前方各有一個大宮燈,且安裝的強光燈映照在這兩堵的保護玻璃上。問過廟公,這個照明燈是二十四小時開著,所以想要利用沒開燈的時候拍照也是沒門。無法拍攝全堵,只能用各別人物的方式記錄,雖然相片照出來的效果不佳,卻無損作品觀賞的價值。

陳天乞司交趾陶作品,不管在人物的動作、姿勢、表情,衣服配件的搭配、用色,以及整體佈局都非常到位,作品燒製非常精美,非常耐人欣賞。作品中都出現了饅頭山,這是洪坤福福派系統戲文交趾陶作品的註冊標誌。

左側這一堵的作品,「趙子龍單騎救主(阿斗)」

右側這一堵的作品則是「潼關遇馬超」


對看堵堆灰作品 -陳天乞司作品
廟門兩側的對看堵,左右相對的兩側牆上,則分別以竹鹿得祿、松鶴延年為主題製作的堆灰上彩作品,「竹鹿」的鹿為「麻姑獻壽」中麻姑的坐騎,竹為其配景,隱喻麻姑獻壽,而「松鶴」的鶴則為南極仙翁的坐騎,松為其配景,隱喻南極仙翁,可見兩側壁堵皆寓意長壽吉祥。


除了龍虎堵,左右兩側的「竹鹿得祿」、「松鶴延年」之外,另也有前輩提到裙堵部位尚有「堆灰獅子」,也是陳天乞作品,只是我去了幾次竟然都沒有特別紀錄,以後再去拜訪時會記得補上。

神龕-黃龜理司作品
神龕為大木匠師黃龜理(西元1903-1995年)司阜所造。福景宮不是大型廟宇,廟內空間比較狹小,僅能容下幾個人,因此這組神龕幾乎充滿了整面牆,滿滿的精緻木雕顯現出恢宏的氣勢。黃龜理司的作品和木雕這門裝飾我認識得不深,因此盡量挑選能夠顯現出全貌的相片作為記錄。

門神
這一對門神是彩繪的「加官進祿」,畫師沒有落款,不知作者是哪一位工藝師,不過絕對是很有水準的作品。


 

後記:台北福景宮的沿革, 根據'臺灣宗教文化資產'的介紹:
『位於臺北市鬧區的福景宮為主祀福德正神的廟宇,創建於日大正年間(西元1921年),創建之初位於原瑠公圳灌溉範圍,所以被當地民眾視為「顧水土地公」,又因鄰近瑠公圳灌溉支線的小水門(人稱「石景仔」),得名「石景仔土地公」。』
『福景宮現址位於基隆路、光復南路交匯口,緊臨臨江觀光夜市、信義商圈,現址土地是由民國68年(西元1979年),是集眾善信徒熱心捐募向水利會買下,並予以修整。』
『福景宮原是鄰近瑠公圳灌溉支線之鄉土土地公廟,於民國41年(西元1952年)拆除重建,又於民國54年(西元1965年)由陳天乞(西元1906-1991年)率陳世仁(西元1951-年)進行修整。』
[原文連結:台北福景宮]
 

下一篇:
前一篇:剪黏工藝欣賞(廿六) - 台北福景宮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