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6

各式斗栱大集合

台灣是一個多雨的地區,傳統台灣式的閩南建築配合周遭環境的需求,承襲中國南方地區的建築風格,屋頂採取中間高聳的斜頂型狀,而且屋簷的處理也使其能加遠外伸或是翹起,除了可以讓雨水順勢流到屋簷外,也讓建築外觀更為莊嚴。為達到這種效果就必須靠輔助性的「斗拱」來完成。
「斗拱常被用來代表中國建築,兼具結構,造型,裝飾多重功能,十分獨特」(王鎮華,華夏意象)。只要在中國建築的柱子旁邊抬頭上望就可以看到斗拱,它由一種斗形木塊的「斗」和臂型短木的「拱」組合而成,又稱插角或托木,利用兩者相互交疊及用暗榫相接接合起來可以即可以發揮支撐屋簷或樑木,以及支撐突出屋身的屋簷重量,使傳統建築出挑的形式得以完成,在中國傳統建築中幾乎成為必備的主角。
如果要介紹中國式的傳統建築的斗栱,林安泰古厝的門廳是非常棒的地方,它在一個相對很小、觸手可及的空間內展現完整的室內木結構的建築元素。因為是木結構建築,房子的主人又用了非常精緻的雕刻來裝飾,整個空間兼具功能的力與藝術的美,絕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場所。

林安泰古厝的門廳可以同時看到幾種不同形式的斗栱,「抬樑式」、「疊斗式」、「穿斗式」,以及屋簷伸展的斗栱。
二通三瓜斗拱,非常精緻的大木結構,
本身具有結構功能,又能達到裝飾效果。
「抬樑式」:抬樑式的結構以下層抬上層樑,原來多是用於柱距較大的宮殿及大寺廟建築。林安泰古厝門廳柱距不很大,用的卻是三瓜抱二通的抬樑結構,也就是以兩根水平的橫樑與三根瓜柱垂直成階梯狀,將屋頂往上抬。通樑連接固定前後兩點金柱,由下而上,稱為大通和二通,抬樑式使室內之地面空間變比較寬敞。
而騎在樑上不下地的「瓜柱」或稱為「童柱」或「侏儒柱」)是三對的精美南瓜(金瓜),有多子多孫和多金之意,瓜柱下方雕成鴨蹼狀,三瓜抱二通,緊密吻合通樑中間較粗部位,加強穩固。瓜柱表面原還有八仙彩繪,遷移到現地時因保持原貌而未再加以彩繪,隨著年代久遠八仙彩繪已經不太容易辨識。

「抬樑式」是支撐整個房子最重要的斗栱形式。

除了南瓜形狀的瓜柱外,在兩側的抬樑式斗栱分別有一些通隨、束隨構件,分別用象徵吉祥納褔的立體透雕作為裝飾,也是本古厝精緻木雕的一環。
上左: 桃子(長壽)、上右:石榴(多子多孫)
下右: 荔枝(做生意人將本求利、大吉大利)、下左:佛手柑(吉祥納褔)

海屋添籌
雁塔題名

註:「海屋添籌」和「雁塔題名」的典故,請參考


「連拱」:又稱「鴛鴦交首拱」,在壽或門楣之上,左右連續式的拱材,因連成一片故謂之連拱。林安泰古厝這裡門廳的連拱是標準一斗三升拱,以一斗為底,中為拱,拱上再置三個生的斗拱組合。斗抱的構件則施以精緻的蓮花做雕刻做裝飾。
安泰古厝使用的是常見的一斗三升疊斗,下面的方形木塊稱為斗,上面比較小的稱為升。「斗」和「升」其實就是以前用來量米的容器。

抬樑式」斗栱與房子的中軸線垂直,而「疊斗式」則與房子的中軸線平行。

「穿斗式」:兩邊的牆壁以斷面比較細的柱子當做支架,再穿過扁方形斷面的橫樑加以固定。穿斗式斗栱結構比較簡單,但是非常堅固而且成本比較省,主要用於一般民居的牆壁隔間。各個隔間的牆壁就是穿斗式斗拱施作的地方。

屋簷伸展的斗栱:傳統式的斜頂建築使用斗栱支撐突出屋身或檐(ㄧㄢˊ )柱外的屋頂,有防雨水滲濡,保護屋瓦下桷(ㄐㄩㄝˊ:方形的椽木)木、防晒和防震功能。林安泰古厝在門廳的屋簷斗栱特別配合門廳整體華麗的風格,這裡也用了精緻的雕刻來處理。如本文最上面圖片的「卻替」松鶴(延年)。還有在向內支撐的束隨,分別雕刻了一對”琴瑟和鳴” 束隨,非常有創意。



資料整理、相片提供:許聖松
關連閱讀:

視覺焦點:兼具裝飾與功能的建築元件




參考資料:
1.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志工導覽講義(李重耀建築師、林慶隆編著)
2.臺灣建築史摘要 (李乾朗編著)
3.傳統建築手冊一形式與作法(林會承編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